青灯说书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44章 借力打力,史上最稳太子爷,青灯说书人,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胡惟庸连声劝阻,对于朱标这番惊人之语,有些并不看好。
“丞相,为何不可?”朱标也是疑惑地看着胡惟庸,他知道胡惟庸不是迂腐之人呐!
怎么现在也反对起来?
胡惟庸叹息一声,道“殿下,臣之所以说不可,是臣以为殿下操之过急了!”
胡惟庸话语委婉,但其中反对之意,亦是昭然若揭。
“如今朝廷之国策乃重农抑商,商人子嗣,若是登堂入室,必定会招致朝中,民间那些清流迂腐之人非议……”
“且这些人若是通过科举正途入仕也就罢了,偏偏是朝廷大开方便之门,一些人,只怕心怀不满呐!”
朱标有些明白过来了,实际上胡惟庸对此事并不是持反对态度,他只是觉得,这件事若是这样做出去,只怕这结果比较难看,故而劝阻。
可是,朱标在乎这些么?
不,准确来讲,老朱在乎这些吗?只要能说服老朱,那么,这件事有了老朱的鼎力支持,就一定可以做成。
朱标笑了两声,就道“丞相,汉之时,国策亦是有所谓的重农抑商,然桑弘羊本就是商人之子,且其麾下经商之辈数不胜数。”
“那个时候,商人子嗣可以做官,如今就做不得了?些许清流聒噪之声,也值得一提?”
“只要于国有利,管他是什么身份,处于什么地位,就算是田间一老翁,我大明也照用不误。”
“更何况,科举取士,才只一次,之前,不也一直是察举和举荐制度并行的么?”
朱标说的没错,这也就是他敢这么做的基础。
在科举未开的时候,老朱选拔人才的手段就是采用察举和举荐制度。
这也是被逼的没办法,经过元近一百年的侵略,中华的文脉几乎断绝,这地方上,识字的人实在是太过稀少。
识字的人都不多,这人才自然也是相应的减少。
这有才的人,压根都不需要通过什么方式来竞争,恰恰是像老朱当时这样的草头王,急需这些人才的扶持。
而方法很简单,就是通过访问,探听有贤名之士,然后去拜访,以各种手段令其为自己效力。
而这样的制度,一直未曾被老朱抛弃。
包括立国之后,老朱就曾经几次三番下旨吏部,征召全国各地贤明之士,入朝为官。
当然,这其中一些人就蹬鼻子上脸,借着老朱这个皇帝刷声望,反正笃定老朱不会杀自己。
相反,这声望起来了,这来拜师的人是越来越多,这银子,也是滚滚而来,有时候,都有人直接送上门。
结果,这是装逼不成反被艹了!
原先有多高傲,这会儿就有多惨。
伴随着恩科大试落地,其中对于报名考试人员的限制,算是致命一击。
无数名望之士,门下弟子一夜之间跑个干净。
拜师的人又不傻,本来想着借老师的名声,为自己博一个美名,方便将来好做官。
现在倒好,没好处不说,还有可能影响自己的前程,有几位还傻不愣登的,留下来孝敬老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