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 任重道远
霸道总裁胖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27章 任重道远,康乾盛世,我吃定了!,霸道总裁胖总,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627章 任重道远</p>
沙俄使节团抵京的时候,已经入夏了。</p>
南京的天气,渐渐开始变热起来。</p>
各国使节团完成朝觐任务,很多都没有直接离京,而是趁着还有时间,留在南京城游览观光起来。</p>
尤其是东南亚诸国使节团,几乎天天都在往南京城的几家佛寺跑,请教交流中国寺庙的佛法。</p>
大报恩寺的琉璃宝塔已经彻底将这些南洋海外的僧人慑服,他们全都将中国的南京城奉做了佛法的新圣地。</p>
使者们住在寺庙藩馆,并非白吃白喝的,鸿胪寺那边一般只负责三个月的免费食宿,逾期了就得掏钱住宿,而且还要有正当理由。</p>
不过,任何理由留居藩馆,都不能超过半年。</p>
过了半年,就会强制遣离,之后就得自己想办法解决住宿和留居中国的户籍问题。</p>
当然,英国、葡萄牙的朋友除外。</p>
葡萄牙前期帮助中国采购蒸汽机与优质战马,又从中牵线雇佣了一批欧洲来的造船师,还成功构建了与印度、南洋的贸易航线,主要就是贸易战马、棉花、船木。</p>
现在,澳门已经被大明正式并入香山县,那里的土生葡萄牙人也成了大明的全新民族。</p>
葡萄牙在欧洲几乎算是万人捶,朱皇帝自然得给些优待,好歹算是在欧洲打颗钉子。</p>
而英国更是不一样,这可是大明的战略盟友,就连吉大港与孟加拉也即将交付中国,光是这些利益,就足够让中国好好招待英国来的使节团朋友了。</p>
各国使节团在南京参拜佛寺,研讨佛法,顺带研究偷学中国的殿阁建筑风格,准备回国后就进献给各自的国王。</p>
今年十三岁的太子朱伯圻,难得一天放假出去郊游。</p>
与他这位太子随行的,还有他的五个皇弟与五个皇妹。</p>
这些年下来,朱皇帝虽然没怎么新纳妃子,但后宫现有的这些后妃,也还是相继给他诞下了三个皇子,以及四个公主。</p>
算上最先出生的太子朱伯圻、二皇子朱伯域(汉瑶混血)、三皇子朱伯圳、长公主朱福媖,朱怡炅现在已经有了六个皇子与五个公主了。</p>
大明新朝皇室,人丁渐渐兴旺,不仅大臣们放心了,天下士子百姓也都安下心了。</p>
今日的朱伯圻一身劲装,不像平日里的太子衮服那么华贵,却也一眼看去,英姿飒爽。</p>
这源于几年下来,在南京军校练武学习,养成的良好习惯。</p>
南京军校,也是朱皇帝三年前正式设立,全名南京军官武将学校,内部统筹了这些年下来,大明各级军官将领打仗的经验语录为主要教材,又以《孙子兵法》为核心基础。</p>
好些年纪大了,亦或是受伤以后不能继续从军,被迫退伍的基层军官,直接聘用到军校里面当老师。</p>
总的来说,这个军校还是有些不太成熟,因为从教材到老师,全都是从战场里出来的。</p>
不过没关系,因为现阶段能在军校读书的,都是募兵时期就择优选用的军官深造。</p>
毕竟,现在的大明中国已经到了火器时代,欧洲那边的殖民者,同样在火器时代上逐步过渡发展,原来那套让军官武将在战场上临阵锻炼战术技巧的模式,很明显已经不太适用。</p>
建立军校,直接系统性和量产化培养武将军官,不仅成本上比原先更省事,而且还能极大提高军队战斗力。</p>
虽然不可避免,会让这些军官的战术打法僵化,但对于军事战争资源已经开始逐渐称霸世界的中国而言,所谓战术计策早就不适用了。</p>
反而直来直去的固定模式,靠更强的国力与成建制的军队,完全的碾压对手,这才是正确战略。</p>
这也是为啥南京军校的基础教材就是《孙子兵法》,因为这一套的核心,就是得有强大的国家与完善的后勤国力作为支撑。</p>
日本曾经抄走了中国的《孙子兵法》,然后拿来用了以后,觉得这本书就是神经病。</p>
对他们而言,那肯定是“神经病”,弹丸巴掌大的地方,还层层架空,分了那么多武士大名,能玩的转就有鬼了。</p>
朱怡炅把太子扔进南京军校,一方面是在督促太子锻炼身体,强健体魄,不要动不动像前明那些皇帝“易溶于水”,另一方面也是在培养太子的军事才能。</p>
不求太子能够变成百战武将,至少军事地图得能看的懂,还有将领们的军情奏报,不要未来登基以后,被文官武将牵着鼻子走。</p>
比龙在大报恩寺藩馆没待几天,就得到了皇帝召见,这让他完全没什么准备,只能朱伯硬着头皮跟着鸿胪寺通译官入宫觐见。</p>
刚到正阳门外,就见到皇室的郊游车马出宫远去。</p>
最前面是御营军卫开道,太子朱伯圻劲装骑马,英姿勃发,二皇子朱伯域同样骑马,但明显更为低调。再往后是一条车队,里面载着年纪更小的皇子和公主,不时掀起帘子看皇城外的景色。</p>
整条车队的阵仗弄得不小,沿街百姓想不知道都难。</p>
“太子爷!”</p>
“公主……”</p>
“皇子殿下……”</p>
围观的百姓们纷纷高呼凑热闹,他们当然不认得哪个骑马的才是太子,但从皇城里出来的,没有之前皇帝出行那么大排场,那就只能是太子、皇子,要么就是公主娘娘了。</p>
太子朱伯圻骑在马背上,听到百姓呼喊,连忙抬手招呼回应,倒是没有丝毫的架子。</p>
二皇子朱伯域只是微笑,没有跟着太子一起抬手。</p>
皇室的出游车队就这么在围观百姓欢呼起哄下,逐渐远去消失在了比龙的视野里。</p>
比龙听不懂汉话,但仅从对方受到的欢迎与排场,就满脸艳羡:“这些人是契丹国的贵族吗?不,他们很有可能还属于契丹帝国的皇室勋贵。”</p>
毕竟,这些刚刚离开的“契丹贵族”,可是从契丹皇帝的皇宫里出去的。</p>
比龙虽然是安娜沙皇的情人,而且在安娜继位沙皇以后,便被安娜册封为了库尔兰大公,名义上拥有了一个公国的地盘,成了一个算是有些头脸的欧洲贵族。</p>
但仅从生活水平上,他也就相当于南京城的一名寻常商贾,甚至比龙还认为,就算是彼得堡与莫斯科的那些沙俄老牌大贵族,怕是也比不上这些契丹国的贵族。</p>
这既是比龙内心自卑的想法,也是眼下沙俄的真实情况。</p>
十八世纪前期的沙俄,实际人口不足2000万,而且其中80%都属于农奴。这些农奴的一半是属于贵族的私人农奴,还有另一半则属于沙俄政府的公家农奴。</p>
对了,还有不到5%,属于沙皇私人专有的皇室农奴。</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