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样稀松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八十五章 引导民间舆论,献俘礼筹备,我真是大昏君,样样稀松,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民间,《大明论坛》渐渐取代了朝廷邸报的作用。上面的内容更详实,对皇帝和朝廷的政策走向,讲述得更清晰。

最近的一个多月,报上正连载辽东战事的始末。从后金叛明开始,已经说到了熊廷弼第一次因党争去职,换上了文官袁应泰。

尽管这已经是发生过的事情,但朝堂上的争执,熊廷弼去职的真正原因,并不是有很多人都清楚明白。

通过这样描述清楚明白的事情原委,党争的恶果,不顾大局只顾争权夺利、私心自用的各派官员的嘴脸,可谓是暴露无遗。

明眼人都能看出,这是皇帝的又一次不留情面的揭露和鞭挞,其对党争误国,对私心官员的痛恨,可见一斑。

同时,这也是皇帝为自己大量罢黜官员找到的理由,占据的道义的高点。

尽管连载还在继续,但结合已经发生的辽沈惨败、广宁危急,再看看现在辽东的形势,很多人也猜到了这是皇帝在证明自己策划的正确和高明。

事实胜于雄辩,这两年明军扭转颓势,大小捷报频传,确实是很有力的证明。

而更有力的明证不断传来,再次在京师掀起了欢欣的气氛,并很快以更加普及的方式在民间扩散开来。

啪!响木一敲,茶楼酒肆内,说书人讲起了千八勇士血战上万建奴的壮烈事迹。

故事开始还有些单薄,但很快便在柳麻子、赵铁嘴等人的加工下,变得丰富而详实,逐渐达到了“荡气回肠”、“血脉贲张”的程度。

这种宣传形式其实比报纸更容易让百姓接受,毕竟是雅俗共赏,识字的老百姓也少之又少。

而通过说书人的嘴,在民间进行舆论宣传,也是朱由校的一次试验。如果效果好,别的艺术形式也将被采用。

当里个当,当里个当!闲言岁语不要讲,表一表打虎好汉武二郎;谁说三碗不过岗,白酒啤酒来个一扫光……

对,拿小竹板连比划带白话的那个,满口山东腔的,朱由校还是觉得满有意思的,不知道现在有没有。

不管怎样,民间百姓喜爱的艺术形式,其实都可以进行舆论宣传,只是普及和受欢迎程度不同罢了。

很多人并不理解皇帝这样做的原因,包括具体执行的御用笔杆倪文焕。

圣人都说过: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平头老百姓嘛,大字不识的,向他们宣传有啥用?有报纸,给读书人看就行了。

其实,这和皇帝下旨给生员的优待加上条件一样,免费教书,很多人都不理解。

普及教育,提高整体的国民素质,这些高大上的名词,显然是朱由校不想说出来,也没多少人能明白的。

自古以来,受教育都是少数人的事情。老百姓嘛,会写自己的名字就很厉害了,何况是读书看报?

但读懂告示知道国家的政策法令,看懂文书不受骗,却正是朱由校对于百姓教育的基本要求。

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目标,可并不妨碍朱由校从现在开始进行布置,迈出第一步。

再说回到在民间进行舆论宣传,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形式,就象后世军队中的文工团,乡间的唱大戏一样,受众面更广,引导性更强。

老百姓是最容易被忽悠的,没文化呀,不引导行吗?军人的社会地位不是低嘛,光是皇帝,或者朝廷努力还不够,民间的传统舆论也相当重要。

在广宁战役时,西平堡的刘一贯等英烈便得到了皇帝的优抚,并在报纸上进行了宣传;现在,借着此次大胜,不仅是报纸上,民间的口口相传也跟上,效果才更好。

而一千八百勇士的壮烈刚刚掀起风潮,讨伐攻灭后金的盟友科尔沁部,全歼五千建奴并活擒后金二贝勒阿敏的捷报,又接连传遍了京师,引起了更大的轰动。

尽管这两年来时不时地就打个胜仗,旅顺堡光复、金州光复,现在更是光复广宁和辽南,但消灭如此数量的建奴,生擒如此高级的敌将,还是破天荒的第一回。

“贝勒是个啥官儿?”有人懵懂地询问,立时招来别人的白眼。

“老奴自称为汗王,他的子侄封的最高阶就是贝勒。”有人现出鄙夷之色,解释或者叫显摆,“相当于王子,一共才有四大贝勒,这个阿敏乃是老奴的亲侄。”

哦,哦,询问者有些恍然大悟,挠着头说道:“想起来了,那千八勇士战建奴,不就是和什么大贝勒代善领的兵在打?”

“大贝勒代善是老奴的儿子,原来相当于太子,可因为耳朵软,听妾室的话,虐待亲儿子,被废了太子之位……”

对建奴的事情能知道得这么详细,是报纸的作用,也是说书人的作用,更是朱由校推动的作用。

就象评书《说岳全传》最流传的时期,再没文化的百姓,也知道故事的大概。知道反面人物金兀术、金弹子、哈米蚩吧,知道英雄岳飞、岳云、牛皋吧!

老百姓了解建奴的情况,知道英勇战斗的明军的名字,再加上朝廷的重赏激励,形成关心战事、尊重军人的风气,正是朱由校的目的之一。

“没有更详细的战报?”皇宫内,朱由校却不是很满意。

朱由校当然知道更详细的奏报还在路上,这只是最先送到的简报。

因为这是很严格的规定,战斗无论大小,也不管胜败,一定要有详细的汇报。兵部留档,武学留档,并进行分析研究,再分发给各部。

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不是一句空话。每一次的流血牺牲,都要有价值。

正因为有这样的机制,明军各部才能吸收友军的经验和教训,不断地调整,不断地进步。

比如广宁之战,暴露了建奴的攻坚之弱。如果排除内奸作乱,以守代攻,才是处于低谷的明军的正确选择。

再比如旅顺堡防御反击战,就给其他明军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也证明了胸墙加战壕能够有效提供防护,并对敌人进行有效杀伤。

不必亲身经历,尝到胜利或失败的滋味,更不必多浪费士兵的生命,战术打法就能得到改进,正是因为这种不断的分析和总结。

所以,朱由校振奋之余,也更想知道战斗的详细经过。

骑兵在野战中击败以骑射著称的建奴骑兵,虽然有些拗口,但称为里程碑也不为过。

到底是骑兵墙起了大作用,还是用其他的战术打法获胜,朱由校很急切地想知道答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穿越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上古战记之喋血乱世

水四火漫天

重生尼姑庵,开局诵经三千年

七十不二

惊芸传

余三味

魔法世界的地球供货商

正北方

超越宇宙

S一念

水浒之风起大宋

孤坐坟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