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相黄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09章 舆论攻击,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无相黄叶,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虽然辽东的人口数量不多,但是报纸行业却是意外的发达。一来是因为辽东的卫所体制导致辽东的需求许多都不能自给自足,所以辽东人口虽少,但是却有大量从关内来送军需做买卖的商户。商人的到来带来了信息舆论的市场,信息需求自然催生了报纸行业。</p>

另一原因则是因为大量官办报纸的存在,辽东的卫所制导致人员流动性差,大多数辽东军户一生只能在体制里混,大明辽东的各行各业基本都和卫所制有关系。</p>

大一点的卫所有卫所军经营的药铺、饭店,伴随着报纸的出现,这几年许多大卫所也建立了自己的报刊。</p>

辽东现在的识字群体已经不小,但每年就只有五个举人名额,大量读书人根本没有科举的希望,为所中开办的报刊也算是为这些没法考取功名的读书人找个做事的机会。</p>

十一月,本是辽东大雪封山地面平静的时节,辽东的报纸却突然热闹起来,围绕王文龙形成了两个讨论口径。</p>

此事最初是由几大卫所报刊挑起的,十一月初一日,《辽阳时报》突然报导“宽甸六堡撤边议论”,说了没两句撤边的理由,话风一转,写道“某王老爷与太监往来密切,听信宦官说辞,认为六堡必守,接着大发议论之言。”</p>

接下来连篇累牍的内容全都是指责“某王老爷”信了太监的言论之后挑动辽东舆论的的作为,什么“先于京城大报做辽人小说”“又写影戏三出,教人传播”——虽然没有指名道姓的说出某王老爷的身份,但是只要对时局稍微了解的人都能猜出报纸针对的就是王文龙。</p>

《辽阳时报》只是批评王文龙偏听偏信,紧接着的《广宁报》就更狠,指出王文龙在皮岛“勾结权贵,以图大利”,而且“此君今已全占辽东一岛,修建货站码头,笔者亲眼所见,岛上房屋鳞次栉比,比知辽东军州不稍逊色……”</p>

《广宁报》的文章暗示王文龙在辽东已经挣到了不少钱,之所以不赞同六堡撤边就是为了使得边境战争越打越激烈,如此他所占有的皮岛的贸易中转站才能越发获利。</p>

辽阳和广宁都是辽东大城,当地的报纸攻击起王文龙来还要讲些证据,而辽东其他军卫所的小报则直接编出各种故事。</p>

有报纸为辽东百姓科普王文龙的过去,指出王文龙本来就是外国人,与大明不是一条心。回到中国之后,又投身太监高宷的幕府,“此太监在福建之横征暴敛比之高淮分毫不逊色”,而王文龙就是靠给高宷出搜刮百姓的主意而上位的。</p>

许多辽东百姓之前还真不知道王文龙是海外归客,又因为辽东的卫所军户体制,使得辽东人特别抱团,而且对外国人极不相信,这些报纸科普了王文龙出生在西洋的背景,对王文龙在辽东百姓心中的形象还真能造成不小打击。</p>

这些报纸还进一步挖出当年梁永在泉州罢市时找人写的污蔑王文龙的文章,把上面的内容重新复述,表示王文龙在福建也是找了一个大海盗做岳父,勾结倭寇以丰厚自己的身家。</p>

当年戚继光打倭寇时,辽东的金州复州也是倭寇经常来勒索之处,王文龙在辽东的形象又被抹黑一分。</p>

另外,还有报纸指责王文龙在江南创办物理社、横山书斋教学生不去科举;王文龙写《尚书古文疏证》诋毁圣贤;创出考据、学考古学,都是为了颠覆圣朝统治。</p>

辽东百姓老实守旧,辽东的学风也是落后关内几十年,正因如此,王文龙去开原做会讲时凭借他是关内名士的身份说什么都能获得极大尊重。</p>

但也是同一原因,这时候辽东学子们还在钻研程朱理学呢,连阳明心学对他们来说都有点超越认识,王文龙弄出的考据学这一套东西,大多数辽东学子是很难理解的。</p>

小报们又是说一半隐瞒一半的科普,引导辽东文人对王文龙产生误解。</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晚雨小记

晚桥

坑爹萌宝已上线

鱼云千淼

我的岳父是崇祯

隔壁小王本尊

离婚后,绝色师姐缠上我

一梅独秀

被读心病弱太子带我和系统杀疯了

软糖十七

奇迹发生在下个传球

蒙球后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