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语的命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93章 忠臣(求支持),铁血宏图,无语的命运,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春暖,花开。
这正是一年风光最好的时候,对于此时的纽约人来说,似乎没有什么坏消息。两个月前,也就是2月22日,林肯下令5o万大军起总攻击。北军在西线节节胜利,几乎打通了南北大动脉密西西比河。海军也攻克了南方最大港口新奥尔良。即便是在东战场,北军又连遭失败,但是对于北方来说,他们都相信,战争会在今年结束。
当然,并不是说没有任何坏消息——最大的坏消息,恐怕是外交上的失败。在海军对新奥尔良的起进攻前,中国宣布承认“美利坚联盟”,即便是有了新奥尔良的胜利,也无法掩盖这一外交上的失败,这是“美利坚联盟”次真正打破北方的外交封锁。
也正是从那时起,华盛顿与中国的外交关系便降至冰点,甚至中国的大使都遭到了驱逐——当然是驱逐出华盛顿,美国并没有断绝与中国的外交关系。可谁都清楚,中美之间的关系,正如中英两国一样,已经降至冰点。
长岛,尽管在纽约人的印象中不过只是一片玉米地、菜地和遍地的森林,但是在几年前,这里也曾吸引着舆论界的注意,四年前,这里迎来了一群从中国来的客人——数百名来自中国的客人,他们是乘坐美国的军舰、商船离开中国的前清帝国的皇帝以及皇室成员。
在他们抵达美国之后,面对美国政府的态度上的冷淡,身为“亡国之君”的奕訢在几经考虑后,选择在长岛安了家,于长岛花费数十万美元买下近一百平方英里的土地,然后在这片土地上安了家,甚至还建起了一座带着东方建筑色彩的宫殿。
尽管在逃亡的时候,奕訢带走了价值上千万美元的金银,但近乎于做吃山空的他们,虽然进行了一些房地产投资,但因为收益极为普通,也不过只是勉强维持着想对体面的生活。那富丽堂皇的宫殿和散布在这座庄园中的一栋栋属于前清权贵们的屋宇,无意义地炫耀着他们曾经所拥有的财富与地位,尽管,现在对于他们来说,所剩下的不过仅只是让美国人惊叹的诸如王爷贝勒爷之类的“头衔”。
当然,还有就是这座让美国人向往的“皇宫”,即便是到现在,对于纽约的被称为“暴户”的富人们来说,他们仍然会以能够在这里参加晚宴、留宿为荣。毕竟,这是“皇家的园林”。
此时在这东方式的“皇家园林”之中,几位长袍马褂的所谓皇亲贵胄缩在“御花园”的凉亭中,相互咬着耳朵絮叨着什么,那种猥琐而又满足的神情中,总是会不时的流露出丝许兴奋之情。
“……这次华盛顿那边,因为中国人与南方叛逆合流,所以不仅决定要驱逐他们的大使,将来还有可能与英国人一同对付他们……本王跟皇上商量了一下,这次咱们除了派人去华盛顿探听消息,向林肯表示支持之外,还要与英国进行联系,现在,英国人让汉逆的四下出击给弄的焦头烂额,那个克莱思领事,已经几次表示对我们的支持,但现在关键的是咱们怎么才能让他们看到咱们的力量,然后争取英国还有美国的支持……”
说话的人正是这府第的主人那位同治皇上的七弟——奕譞,和其它人一样,他也是一个已经在内心和嘴上无数次杀死过包括开宏皇帝以及中华朝一众文臣武将的家伙,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甚至可以在他的府中找到诅咒用的小人。
“这他们能支持咱们吗?”
徐桐这位汉军正蓝旗出身的翰林,当年放弃了最后的“弃暗投明”的机会,而是选择了做为大清国的忠臣,随同皇上一同流亡海外,虽说每月只领着1oo美元的恩给,可却并不妨碍他忠心耿耿的为皇上献计献策。
“支持,当然会支持咱们,徐翰林,”
扭头看着这徐桐,奕譞很清楚,这位徐翰林与那些领着皇上的给“恩禄”却不干活的人不同,这徐桐可是把他的全部精力都用在为皇上办差上,顶多也就是在纽约置办了一栋楼——对于流亡美国的那些大臣来说,他们大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投资纽约的房地产。别人说不,就是奕譞他自己,就在纽约置办了十几栋楼,甚至就是皇上,也在纽约置办了一百多万美元的房产。
相比于京城,纽约的楼宇根本就是白菜价,在有的地方只需要几万美元就能买一栋楼,一千多美元就能买一块地,一万多美元就能盖一栋楼,对于这些来到美国后,不知应该投资什么的皇亲贵族、王公大臣来说,投资房地产则是最好的选择,甚至,因为他们的购买,还导致纽约房价的上涨,当然,对于他们来说,购房或是建房收见租,就像是在国内置地收地租一样,是一个极为稳当的生意,远比投资铁路、股票等生意更为稳当。
其实,倒不是他们不愿意投资其它,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不会洋文,自然不敢轻易涉足其它生意,但是徐桐却不一样,他在来美国的船上,就学会了洋文,现在更是说着一嘴流利的英语,单就听他说话,甚至听不出他不是美国人,可即便如此,他却是成天操心着皇上的差事,成天在皇上面前侍候着,而不是到城里头的寻找财的机会。
他是个忠臣,可……哎,偏偏是个汉军旗!
汉人不可靠,如果说失国之后,对于皇上还有满朝的王公贵族有什么影响的话,恐怕就是对此深信不疑,若不是那些个汉臣一个个背叛了朝廷,大清国的江山又怎么会丢的那么快。
所谓的中华朝的一个个王公爵爷,有几个不是出身大清国,不是世受大清国皇恩,可最后……他们都是汉人,汉人不可靠,汉人不可信,可这些话只能藏在大家的心里,毕竟,现在“朝廷”里还有一小半的汉臣。
“只要咱们能让那些洋鬼子看到,在那逆贼治下人们还是向着咱大清,到时候,他们自然就会支持咱们!有了洋人的支持,再加上中华朝现在与洋人打仗,他们被洋鬼子打败早晚的事儿,到时候,咱大清国自然也就能复国了!”
虽说道理这么说,可徐桐在犹豫片刻后,又说道,
“那洋人即便是因为汉逆与他们交恶打仗,愿意帮咱,恐怕也不会真心实意的来帮咱们吧!”
对洋人的了解,使得徐桐非常清楚,洋人从来都是无利不起早的秉性,对于洋人来说,如果没有足够的好处,他们肯定不会帮助大清国。
“这是肯定的,皇上那边已经同意了,到时候把汉逆弄的那些个殖民地,全还给洋人,若是他们还不满意,像缅甸、越南什么的,也给他们,实在不行,就是割点地,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随便的一句话,便把中华朝用近十年时间,耗费千百万资金,牺牲数万移民性命才换回的海外殖民地尽数抛弃,不仅如此,甚至还欲割让土地,王爷的话让徐桐整个人先是一愣,在片刻的诧异之后,他点头赞同道。
“嗯,这倒也是个办法,那汉逆交恶洋人,洋人肯定会千方百计的去打汉逆,咱们若是能在内部策应一二,那洋人自然乐意,若是能再许其土地、财货,想来洋人必定甘愿为朝廷驱使……”
虽说现在所谓的朝廷不过只是在这个小小的一亩三分地间,可对于他们来说,却依然习惯于这样的称谓。
“再则,更紧要的是,现在国内的百姓早已对汉逆更是心怀不满已久,自汉逆篡国以来,其改圣教、乱人伦,废科举,流平民,陷士绅,举奸商,一桩桩一事事,皆是不得人心之举,如此种种,若是朝廷能遣人于国内兴以义旗,国内百姓必定纷纷响应,届时我大清国自可复国……”
虽然远在美国,但是徐桐却一直在关注着国内的一举一动,在他看来,中华朝所实施的那些东西,无一不是祸国殃民之举,而且他从友人的信中,也获得在国内,中华朝的“新政”早就是人神共愤,按照那些友人信中所言,现在国内所差的只是“陈胜吴广”,似乎在他看来,只要有人于国内举起义旗,到时候那不得人心的中华朝,自然也就会烟消云散,就像当年他们举旗反清的时候一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