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章 说普通话的不是普通人,钟爱之国,云往,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想想古丝绸之路养活了西域几十个国家,现在这点利润算什么?聪明人绝对不止一个。在码头上晃荡了一圈,叶芦伟热得不行了,转身爬上阶梯想去喝杯水凉快凉快。还没爬过十梯,身后就传来光东大舌头的呼喊声。
“兄弟,兄弟请留步……”一个之前没有见过的胖纸喘着粗气跑了过来。看到胖子颈上那根手指粗的黄金狗链,叶芦伟知道真正的老板来了。
略等一等这个胖子跑到身边,叶芦伟也没接他的名片,抬手指了指上面街面,示意他一起上去喝一杯。
仅仅是不接名片不说话,只抬手一指就继续往上爬的小小动作,胖子就判断自己遇到了大主顾,丝毫不在乎自己浑身肥肉的抗议,胖子舍命跟着叶芦伟的节奏爬上了街面。
没有爬过长江边码头的人,是不知道这斜着几百步的阶梯有多么的坑。那时节修的阶梯全是因势就简,能陡就陡,一切从节约出发,三百步阶梯要当后世五百步的难度。河边街为了防范洪水,更是高到历年水迹线以上几十米。
叶芦伟自己也爬得气喘吁吁,胖子更是面如金纸几欲昏倒。坐在河边街面黄桷树下的茶铺里,叶芦伟无比怀念后世到处可见的空调。
等胖子喘完,再一次双手递来名片,叶芦伟斜坐着单手接过,稍微看了一眼就将名片随手放在茶桌上。
“王经理来蜀川做几年了?”叶芦伟慢慢地抿了一口茶,开口问道。
“三年,三年,请叶老师一定多多关照小店。”胖子差点站了起来,见叶芦伟示意他慢慢说,又将抬起的屁股放回了藤椅,可怜的藤椅一阵吱呀乱叫,明显快承受不住王老板生命之重。
九十年代初,喊人家老板相当于后世喊人家日本人。
这时候的称呼有两种主流,一种是对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层,这种人继承了几千年文人残存下来的气质,虽然经过了十几年的激情燃烧,仍然没能焚尽他们身上自觉得高人三等的知识分子气场。对这种人,见面称同志当然早也过时。这时候最流行的称呼叫“老师”,甭管对方是什么人,只要看到穿着干净,肤白面净,无论男女,见面称老师准没有错。
另一种刚刚富起来或者中小企业的管理层,一般要叫“经理”。所谓的楼上掉下一匹砖,砸中经理的可能性是90%,还有10%是副经理,说的就是现在这个时间段。整个码头,耳边传来的全是各种经理的呼喊。
叶芦伟驾子拿足,占够了这时节生意人自觉低人三分的便宜。几经搓商,叶芦伟“非常勉强”地同意按四十二元每公斤给王老板供货,夏蚕结束前,力争“搞”到五十吨相同品质的蚕茧给王老板独家供应。
接下来就简单了,叶芦伟之前就单独开了一个农业银行的户头,王老板非常耿直地直接按两吨付足了八万四千块,转帐的时候偷眼看叶芦伟表情,却见叶芦伟非常自然地扫了一眼转帐单,然后转身走了出去。
高人呐,这小子不过十几岁,这是哪家的少爷在偷偷给自己挣零花钱吧?王老板见多了盯着几千块就黑眼珠子只看见白银子,目露金光的生意人,哪里见过这种快十万块的转帐人家都不细看的二货啊。心里对叶芦伟评价直接高到了天际云海。
王老板要是知道,伟大的叶少目前包包里不足百元现金,如果不把茧子卖掉,连车费都给不起的话,不知道会不会吃惊得瘦二十斤。
当然,对于长期经手上亿项目的叶芦伟来说,区区八万块,再过十几年连个阳台都买到的好不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