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社桑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05章;法兰西观察报告(三),家祖左宗棠,白社桑落,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天边的晚霞升起,蔡锷等人在1天的行进之后,远远的望到了山间巍峨的要塞。</p>
“呼,这可比海参崴的要塞壮观多了。”工兵上尉翁之麟忍不住感慨道。</p>
“1路上看到的堡垒也都可圈可点,听说其中的布局也有德国人指点。”蔡锷也点了点头,“只是这风水轮流转,倒是轮到德国人打这座坚城。”</p>
“听说还不止于此,城中的重炮也大多来自德国。”</p>
“那这可太......”</p>
“不过说起来倒也是,法国人自己都没重炮,可不得指着别人。”</p>
“哈哈,那现在德国人可吃大亏了。”</p>
众人你1言我1语,在路上闲聊着,渐渐就聊到了重炮的问题上。</p>
而协约国方面,英国的野战炮兵旅下1般存在配有4门60磅重炮的炮兵连,但这些重炮的射程和射速都成问题,操作也比较复杂。</p>
而法军手中少有大口径火炮,除了少量大口径老古董攻城炮,还装备了1些施耐德公司的1904tr155毫米速射榴弹炮,这种榴弹炮虽然爆发射速能够达到15发每分钟,但射程仅有6000米,完全被德军薄纱,射速优势1点都发挥不出来。</p>
现在国内的重炮主要是引自德国的克虏伯1902式重炮,国内生产的称为“元5式重炮”,手中德之间的合约限制,这型重炮自然不能外销。</p>
而除了这1型火炮,国防军还装备了1种233mm重炮。</p>
虽然在东方的战争烈度较低,双方的大口径火炮往往止步于150mm,但出于对中俄战争中的攻坚战的担忧,国防军还是决定配备少量攻城重炮来满足特殊需求。</p>
出于技术和成本考虑,这个重任就落到了江南海军工厂身上,而沪厂便用现成的9.2英寸舰炮作为基础进行设计,成品便是“十4式沪造9.2吋重型榴弹炮”。</p>
沪厂最早在1909年就拿出了第1门样炮,但其射程虽然达到了14000米,但炮身重量却高达22.12吨,只能作为要塞炮使用,自然被打回重做。</p>
1911年初徐州钢铁厂在炮钢方面取得突破,而后江南海军工厂又引进了斯柯达公司的技术,最终才造出这门大炮。</p>
因此,其性能实际上还是不错的,实际口径232.23mm,35倍径,炮身重缩减到16.8吨,射程近16000米。</p>
尽管相比于德国的同行,沪厂的产品性能并不算优秀,但在重炮奇缺的协约国,这种重炮却相当有市场,6军原本订购了16门,结果还没捂热就被法国人买去了,而后英国也下了订单,包括后来美国参战时也订购了1批。</p>
当然,德国还不知道这件事,他们1直以为面对的是英国bl9.2英寸重炮或者施耐德220mm重炮,同样的事情实际上也发生在英国,战争中期开始,德军的飞机重有不少都是在中国生产,德国组装的,只不过这也是后话了。</p>
前者是在斯柯达公司的9.45英寸重炮上改进过来的,布尔战争期间英军曾向斯柯达公司订购了1批,随后进行了改造仿制,样炮在1913年被生产出来,射击精度非常可靠,但射程很短,不足10000米,而后者则是由施耐德为俄国设计的228mm重炮改造来的,目前尚未问世。</p>
至于英国拖到比利时来的8英寸炮实际上就只能算是个安慰品,指不定是那里翻出来的老古董。</p>
倒是拖拉机牵引火炮这种案例更有价值。</p>
正当蔡锷思考如何改造交通工具使得炮兵部署更加容易时,1声闷雷自天边传来,谈笑的众人纷纷抬起头来,望向声音传来的方向,只见1团烟尘在山间升起。</p>
......</p>
此前几分钟,要塞以东2十5公里外</p>
在1片丘陵构成的盆地间,德第1集团军第3预备军军长冯.贝斯勒正站在高处举着望远镜静静的望着前方。</p>
“轰!”</p>
1声巨响——</p>
在1团风暴般的烟雾中,整个大地都颤抖了1下,像是发生了地震1般,只不过,这并非是地震。</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