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缆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十五章司法,逆流启明(大明世祖),飞天缆车,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虽开国时吏治刷新,又有省试补官为吏,但科举出来能有几个能吏?”

坐上回去的马车,朱静闭目养神,心中思虑起来。

皇帝在西安府时,收养了不少的孩童,同时也有朱静、朱猛、朱谋三位宗室子弟跟随。

但朱静跟随皇帝身边十来年,婚事都是他安排的,受到的影响自然是最大的。

治国以民,以民为本的思想,深刻的镌刻在脑中。

再加上他本就是穷苦出身,感同身受下,自然对此倍加认同,言行合一。

虽然他离开了北京数载,但对大明朝廷却了解颇深。

在他看来,这群科举出来,十年寒窗的官吏,七成属于庸官,两成半为昏官,只有半成干吏。

至于为何没有贪官,因为在朝廷看来,你贪钱没事,做官最要紧的就是看住百姓,让他们安稳的纳税。

但若是折腾出乱子来,只能是死官。

庸官,按部就班,萧规曹随,在县里与士绅们和气相处,甚至占据下风,朝廷发下的政令就随意执行,

从来不会主动做事。

如兴修水利、平整道路,教化百姓等,基本上都是士绅来代劳。

昏官则是办事糊涂,毫无主见,被师爷或者胥吏玩弄于股掌之间,成了他人谋利的工具,真正的印章。

而干吏,莫过于压制士绅,安抚百姓,勇于任事。

如海瑞这般,疏通吴淞江,白茆河,使其通流入海,两岸百姓得其商利,威逼豪强士绅交还强夺之地,造福数万人。

当然,中枢的阁老们也在此中。

“干吏难得,昏官难救,唯有庸官才能试图挽留一番。”

“如今皇帝轻徭薄赋,四海升平,唯有法治最缺改进。”

朱静呢喃着:“通判掌地方司法大权,自古悬案最遭人恨,若是培养许多宋慈这般,不,十分之一,就足以让天下大治了。”

“法治,就从我朱十三开始吧!”

手中捏着这本陈旧的洗冤录,朱静下定了决心。

不过,他首要任务就是去皇宫中,向皇帝汇报工作。

“过来说说,咱们的朱大神探,今日可显了威风。”

皇帝外面披着一件红狐大氅,在雪日格外的醒目,内里一件黄色的棉衣,脚踏一双暖和膨胀的年棉鞋,整个人显得特别的和善。

“臣不敢专功——”

朱静知道瞒不过这位对自己知根知底的皇帝,也不想隐瞒,故而直言起来。

听了一会儿,朱谊汐恍然:“一个小小的仵作,就能破了这件棘手的案子,若不是有他,你们就只能判其畏罪潜逃了。”

“不过,洗冤录怎么那么熟悉?”

穿越二十来年,后世的某些印象越来越模糊了,但一接触,他却总能想起什么。

“是这个。”朱静呈上。

“宋慈?大宋提刑官?”

看到人名,朱谊汐才算是明白了。

此人被誉为法医之祖,后世港剧排了好几版,内地也有个大宋提刑官。

但在当时,却不闻名于世,只在一些特定人群中著名。

翻阅一看,果然是一些关于尸体,踪迹等案例和判断依据,可谓是简洁而又明了。

其讲究证据,在这如今甚是难得。

在这个封建时代,判案的流程一般是人证为主,然后靠屈打成招,或者舆情什么的。

至于讼师,那是有钱人的标配,秀才以上的身份,可以写诉状,熟读大明律,与官员辩护,从而达到诉求。

众所周知,读书人基本都是四书五经,大明律根本就一窍不通,所以威风的官老爷们就被牵着鼻子走,毕竟大堂之上总不可能让师爷来吧?

所以,官员们最讨厌的就是讼师。

百姓们也讨厌,因为只有有钱人请讼师,贫苦人请不起,原告变被告不是假的。

讼师所以被称之为讼棍。

所以律师什么的,一开始就是为有钱人而生的,而非穷人。

正义?拜托,律师也是要吃饭的。

“此人在仵作之中极其有名,相传在整个南宋也是鼎鼎有名的,但宋史中却罕有事迹……”

朱静奇道。

“宋史加辽史,金史,三本编撰不过两三年,多少名人被遗落?”

朱谊汐倒是毫无意外。

宋史是元末紧急编撰的,而且还是三本一起编,时间又紧,只是简单的复制粘贴,罗列时间而已。

再加上文人的倾向,许多人不曾被网入。

如婉约词牌代表柳永,活字印刷的毕昇,这些都属于末流。

但坚守钓鱼城,让蒙哥汗身死,给南宋续命数十年的大将王坚也被遗漏,就是离了大谱。

词人、工匠、武将都被遗漏。

像是宋慈这样在底层混,天天给庶民破案的清官,根本就不入其眼。

毕竟南宋自建立起就为了苟活,也没空管其他事。

“陛下,总巡警厅辖下的缉捕司专司抓捕要犯,这般破案倒是不怎么擅长。”

朱静小声说道,底气不足。

“也是难为你们了。”

朱谊汐轻笑道:“抓一些毛贼青皮你们倒是合适,但破案就难为人了。”

脱胎于五城兵马司的总巡警厅,乃是半军事化机构,只能在承担武警的作用,让其担任警察就有些过分了。

消防,卫生,治安,外加办理户籍、暂住证,市场管理,追捕缉拿等活,用到的并没有多少脑子。

破案,要的是脑子。

这根本就是两码事。

“为陛下效劳,臣甘之若饴。”

朱静沉声道:“只是京城刑狱之事,多有推诿,虽有大理寺监察,但日理万机,复核死刑都忙不过来,怕是力有所逮。”

“臣意,在总巡警厅下,再设一司,专司负责破案。”

在刑狱系统中,大明的特色在于,各省都有按察使,负责平反冤案,监管刑狱,而在两京,却并没有按察使。

同时,明清又与之前的王朝反过来了,大理寺负责复核死刑,刑部成了法院,专门审理一些要案,重案。

这里的重案,一般都涉及政治上,而非普通百姓。

这样一来,京城的一些杀人等重案,都是由顺天府尹,如今的顺天通判断案。

一般情况下,民事案件和笞、杖刑案件,州县官员就判决生效(审结)了,司法案卷留着备查就行。

徒刑及以上的案子,州县官府没有权力只能报给府城;知府(通判)没问题了,再给按察使。

按察使可以审徒刑,结案,但死刑必须上报巡抚,巡抚再上报刑部复查。

三级衙门权力不同。

所以官场上最讨厌的就是越级上报,因为这破坏了权力基础。

顺天府没有按察使,那徒刑以上就由刑部来复审,相到于后世的最高法提审民间的偷情小三案。

那是相当离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神级发明家

最爱黑寡妇

下山后,开个饭馆养女儿

黑天

都市之超级大爆料

狗仔之王

都市之喜剧大师

祖国的花朵

都市之我是创世神

少黎

都市之我用预言来算卦

小巫见大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