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时光胶囊(下)
熊熊猫呀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3章 时光胶囊(下),当古人看到我的日常后,熊熊猫呀呀,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二就是土地改革。这是“王莽改制”中重要的一环,王莽将天下所有的土地收归国有,分给百姓耕种,并且禁止私人进行土地买卖。</p>
第三,禁止奴隶买卖。西汉时买卖奴隶的问题十分严重,王莽下令禁止买卖奴隶和女婢,企图让奴隶制度自然消灭。</p>
除此之外,王莽还发明了一种测量用的卡尺,这种卡尺精准度极高,除去材料的差异之外,无论是原理还是构造,都和如今的游标卡尺(16世纪左右欧洲人发明的)差不多。</p>
……</p>
因为这一系列超前的制度和发明,所以许多人便戏称王莽是“穿越者”。</p>
可惜王莽太过理想主义,他触犯了豪强大地主的利益,当然会遭到反对。</p>
另一方面,改私人奴婢为“私属”,并不是释放奴婢,而是在法律上使地主拥有私人奴婢合法化,只不过不准买卖罢了。</p>
王莽在“抑兼并”的口号下,垄断了全国工商业。他任用商人为官。这些人与郡县官吏勾结,弄得“府藏不实,百姓愈病”。</p>
他先后实行五次货币改制,而新旧货币之间的换算比例又极不合理,搞得社会经济混乱不堪,不仅触犯大地主和大商人的利益,更给人民带来了苦难。</p>
为防止私人“窃铸”或拒绝使用新币,王莽又以严刑峻法,每进行一次改制,就有大批老百姓破产,成千上万的人受处罚。</p>
当时因犯各种罪而被押送到长安的人,一次就达十万之多。“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涕泣于市道”。</p>
……</p>
王莽企图通过“托古改制”遏止土地兼并和奴婢数量的恶性发展,缓和矛盾。</p>
然而,事与愿违。“改制”成了一场浩劫,非但没有缓和社会矛盾,反而引起了各阶层的不满和反对。</p>
为了转移视线,新朝又多次挑起对外战争。</p>
这不但激起了他们的反抗,沉重的徭役和兵役也把内地人民推向苦难的深渊,“流民入关者数十万人,饿死者十七八”。</p>
……</p>
李世民想起那短暂的新朝,若有所思。</p>
这王莽的某些举措,和“共产”倒是有些相似,可惜比起后世的游刃有余,王莽显然是太理想稚嫩了,也不适合当时的状况。</p>
也不知那苏国的解散与王莽新朝的覆灭,又是否有相似之处呢……</p>
明,朱棣有些哭笑不得。</p>
他真是被后人逗笑了。所谓的“怀念”方式,就是钉死人家的棺材板,然后老想着烧只“鹰酱”下去陪人家?</p>
好好好,这样的丧葬习俗,不愧是我华夏后人!真是传统的执念啊~</p>
不过,后世不是没有皇帝了,怎么那个苏国还各个有庙号谥号?</p>
什么高祖、慈宗、穗宗、勋宗……甚至连献帝都出来了。</p>
博闻多能曰献,惠而内德曰献。</p>
智哲有圣曰献,聪明睿智曰献。</p>
文资有成曰献,敏惠德元曰献。</p>
圣哲有谋曰献,贤德有成曰献。</p>
智能翼君曰献,学该古训曰献。</p>
“献”看似是个美谥,但从后人嘴里说出来,老感觉怪怪的……</p>
想起“汉献帝”,朱棣有些沉默。</p>
好叭,估计又是后人的奇思妙想,这些称呼,都让他开始好奇起这些人来了,得是做了什么事,才能拥有这些称号呢。</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