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夫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章 小六门,当盗之年,百夫台,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作者既然对书中的内容和其了解,却唯独没有交代清楚祁怀志想要找寻的,念念不忘的,那些重要资料。</p>
</p>
作者是有意为之,还是无意忘记,或是作者对那些门派的研究还未到深处,这些都成为祁怀志内心的疑问。</p>
</p>
无论怎样,此书作者确实对很多事情的知晓程度,要远远大于祁怀志所知的那些只言片语。</p>
</p>
相对马民安曾提到的小六门一说</p>
</p>
为何?多年前的凶手是谁?与马民安究竟有什么隐秘关联?江成海所说的相似命案又出自谁手?那个所谓的摩罗教是什么?还是否存在?</p>
</p>
祁怀志带着这些问题想法,将书翻到了第一页。</p>
</p>
作者名叫沈重南,是笔名还是真名?到哪里去寻找此人?又成为祁怀志眼下棘手的问题。</p>
</p>
因为只有找到此人,才能更加深入的去了解其中隐情,或者会有更多无法公开的细节浮出水面,比如说那半枚铜钱。</p>
</p>
但是,书上却只留下作者的姓名。</p>
</p>
难道还得去出版社跑一趟不成?工作和时间也不允许。</p>
</p>
翻转书的背面,看到出版社并不在近处,这下祁怀志可是犯难。</p>
</p>
把书摊在桌上,祁怀志掏出布条擦了擦眼镜,长时间的阅读让双眼有些涩涩发痛,抬手轻轻揉搓了一下,才把眼镜戴回。</p>
</p>
想着好不容易刚找到的一丝线索,怎料就这样被无情断送,心里有些不甘,于是重新拿起书,希望在书中可以找到一些具体信息。</p>
</p>
在此书的目录中,祁怀志看到了序言,刚才为了能够快速阅览,竟然忘记看序言。</p>
</p>
不过按照很多人的读书习惯,能从头到尾把序言看完整的也不是很多,也许这就是阅读的习惯问题。</p>
</p>
祁怀志的目的行为,更是决定了他不会把序言看做重中之重,此事也在情理之中。</p>
</p>
果然,序言的落款写到:王冰,西域历史文化研究协会秘书长、宗教历史文化研究协会副秘书长、晋北商会会长</p>
</p>
为此书创作序言的王冰,仿佛打开了一个新的天窗,既然序言出自他手,那么此人一定熟识沈重南本人。</p>
</p>
祁怀志通过文化部门的朋友查询和介绍,终于联系上了王冰,于是便马不停蹄的赶往晋北商会。</p>
</p>
晋北商会并不是落座于繁华地段,但其古色古香的中式建筑外貌,在这一片也绝非平淡无奇,镶嵌铜钉的大红门,榫卯结构的房头门脸,雕梁画栋,独树一帜。</p>
</p>
走进里面可谓是富丽堂皇,五步一景,十步一色,真叫人流连忘返,叹为观止。</p>
</p>
祁怀志与前台接待说明</p>
</p>
穿着一身简朴粗衣,脚踏一双瑞福祥的老布鞋,圆润脸蛋,平发处理,看似其貌不扬,谈吐确在大雅之上。</p>
</p>
说话滴水不漏,始终面露微笑,三言两语便知晓祁怀志的来意。</p>
</p>
祁怀志并没有把详情告于王冰,担心会有芥蒂,所以隐瞒了真实意图,只是故作轻松的强调为工作研究而已。</p>
</p>
此人,做事干净利落,做人称心快意,地位和财富的由来,足见并非空穴来风。</p>
</p>
因为祁怀志的身份属于正规研究单位,约见王冰之举又经文化部门的相识介绍,所以沈重南的信息比较顺利的就被打听清楚。</p>
</p>
沈重南原名叫南重沈,满族,山西晋北五台县人,现在鸿胪文学会担任会长一职。</p>
</p>
祁怀志在得知准确消息后,不敢怠慢,匆匆告别,直奔鸿胪文学会。</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