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草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72章 突如其来,大明略,南宫草堂,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仲逸抬起脚步,向袁府走去,不由的向一旁的莺儿问了一句:“没有请李太医吗?”。</p>
莺儿又要流泪了:‘是好好的,前些日子,老爷说是要回乡,却没成想,在途中发的病,根本来不及请太医’。</p>
“哎呀”,仲逸重重赏了自己一个耳光,吓得莺儿停住了脚步。</p>
这个结果,他早就‘知道’了,所以这才找到李时珍,开出那副良方后,袁炜的病好了许多。</p>
看到袁炜恢复的不错,仲逸还是有些不放心,特意将袁若筠留在袁府,专门细心照料袁炜,后来又遇到东南浙江、福建抗倭战事。</p>
离京时,仲逸曾去过袁府,正巧袁炜去了老友府上,一时半会回不来,为他免受担心,也没有差人去请。</p>
原本以为回来后再去袁府拜见,同时将此次东南之行详细向他说一遍,谁曾想会是这样?</p>
袁炜年事已高,身体本就不好,岂能经得起长途跋涉远行?再好的良方,也经不住这样的折腾啊。</p>
“莺儿,咱们走吧”。</p>
发现自己失态,仲逸只得收住有些慌乱的神情,向丫鬟莺儿说了这么一句,二人匆匆向袁府走去。</p>
此次东南之行,虽说长途跋涉,但最终得以将倭贼主力歼灭,再多的劳累也浑然不知,连同江苏扬州、凌云山、保定府蠡县,甚至于陆家庄、义中村。</p>
回到京城之后,也只是与师姐、陶氏姐妹道别,带着程默去了翰林院,仲逸从未觉得那怕是些许的劳累,忙的不亦乐乎,但乐在其中。</p>
而此刻,他才终于知道脚下是多么的沉重。</p>
疲惫,也就悄然袭来。</p>
袁家对他的恩德,一言难尽。</p>
没有袁若筠,就没有若一当铺,没有若一当铺,就不会揪住严士蕃那么多把柄,更不会先人一步,接触到那么多朝中之事。</p>
如今,袁若筠已嫁到陆家,成了陆家人,这段在当初看来绝不可能的渊源,终于变成了姻缘。</p>
那么,袁若筠的喜怒哀乐,也就是他的喜怒哀乐。</p>
捐纳入仕,从国子监到翰林院,虽说没有袁炜的刻意提携,但仲逸能看的出来,这位曾经的礼部侍郎,后来的礼部尚书,对自己这个初入茅庐的小子并不反感。</p>
这其中,当然有师父凌云子的缘故,有袁若筠的缘故。但袁炜本身也愿意收他这个学生。</p>
当初,尽管有袁若筠的恶作剧,袁炜才很快答应了这门婚事,但以他的地位,以及多方衡量,更放心的还是仲逸本人。</p>
……</p>
“姑爷,你来啦?”。</p>
袁府中,管家见到仲逸后,再次揉揉那双红红的眼睛,用嘶哑的声音说道:“少爷和小姐都是里边,我这便领你过去”。</p>
袁若筠的兄长袁若晗,目前是吏部郎中,从小受袁炜教诲,尤其文采过人,只是处事比较传统,对仲逸时有不按套路出牌的举动并部赞同,不过对他的为人,倒是有所了解。</p>
袁炜也曾问过他儿子的意见,袁若晗经过一番调查之后,得出的结论是:是个可托付之人。</p>
相比而言,袁若晗行事更加谨慎,又有吏部掌管百官考核的便利,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已属不易了。</p>
偌大一个袁府,以后的主事人,就是这位年轻的袁大人了。</p>
“你来啦,筠儿在里边,快劝劝她吧”。</p>
见到仲逸后,袁若晗轻轻说了一句,而后便由管家带着他去了。</p>
……</p>
“你怎么才回来?早干什么去了?”。</p>
仅此一句,袁若筠见到仲逸后,便泣不成声。</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