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有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三十章汉化了的汤若望,明末之巨宼逆袭,小河有水,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今日本来就是要到黄埔去看讲武堂的建设进度的,亲兵们全都聚在王府内外,栓柱一声令下,所有人立即分成两队,一队簇拥着李元利到了东门外,一队则往西门而去。</p>
三水在西,但先前是准备去黄埔,所以船停靠在东壕涌。广州水道便利,为了出行方便,陈奇策专门给李元利留下了三条十丈长的广船。</p>
这广船与福船差不多大小,只是用了铁栗木等东南亚优良木材建造,非常坚固耐用,但因木材来之不易,坏了就不好修补,造价也比福船更是高了一半,陈奇策的水师之中总共也只有几条。</p>
三条船不过只运载三百来人,其余亲兵便只能走6路,6路比水路近了一小半,到天黑之时,两路人马几乎同时抵达了三水。</p>
三水因其三江汇流之故,在明代时商业就已经十分兴盛,沿北江堤岸展出一个有上、中、下三条街的商业街市,是广西特产和大米的集散中心,如今大兴军又在此新建码头和各种工厂,更是让三水显得喧嚣热闹。</p>
李元利下得船来,便率人直奔钢铁厂,虽然这个钢铁厂还没有完全完工,但在上个月李元利来时,便已经建起了两个小高炉。</p>
原来李元利以为三水既有煤矿又有铁矿,哪知工部派出的勘探人员实地勘探过后,却现三水的铁矿品相并不好,而煤矿储量似乎也不多,反而是用于生产水泥的石膏和石灰岩特别丰富。</p>
李元利和众人商议之后,还是决定把工厂修在三水。广东产煤的地方不多,并且大多都质量不好,能够用于炼钢的煤产地最近就是韶州,公认最好的铁矿则出自罗定,而这两个地方分别有西江和北江直通三水,交通运输上十分便利。</p>
明清时期广东佛山的铁锅享誉中外,甚至出口到海外各国,但佛山地处珠三角冲积平原,附近并没有像样的铁矿资源,他们炼铁的原料主要来源就是罗定、东安、南雄、韶州以及阳江等地,“而广铁之精莫过于罗定,其铁光润而柔,可拨为线。”</p>
地方决定下来之后,大兴军立即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分赴罗定和韶州,这两个地方的煤矿和铁矿在明代以前就有开采,根本不需要再去勘探,到了地方将已经废弃的矿坑清理出来再扩大过后就可开工,不过三月,就有炼过的生铁和焦炭源源不断地送到三水来。</p>
因为水泥厂刚建成投产的缘故,三水钢铁厂还没建设完工,但住的地方已经建了起来。大兴军在三水投入了两万名俘虏和几百名各类技术人员,而且还有两个旅的驻军,钱粮物资也是尽力供应,这度自然是慢不了。</p>
大队人马抵达钢铁厂的时候,汤若望和李化等人正在吃饭,听说汉王殿下来到,众人连忙丢下碗筷走出食堂来迎接。</p>
此时的汤若望除了长相还是欧洲人外,其它都和中国人无异,就连衣服也是夹袍汉服。他走前两步,微微弯腰拱手道:“殿下,您来得正好,我正有事情想要请教于您。”</p>
身后科学院的一众研究人员也躬身行礼:“参见汉王殿下!”</p>
“都免礼!”李元利抬了抬手,对汤若望道:“有什么事情弄不明白?”</p>
“殿下,是拔丝的问题,因为强度和韧性不够,在拔丝的过程中很容易断,已经试了好多次了,仍然不知道如何改善!”</p>
3</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