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风雄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百三十四章 勿要辜负了朕一片厚望,长风万里尽汉歌,汉风雄烈,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此地处大江中游,西连巴蜀,东接吴越,北至中原,南抵湘桂,可谓“四通八达”。”说话中陆谦站起身,接过教鞭点在了长江的中心位置——江陵之上。也就是老赵家二次迁都所在。</p>
此地也算是得天独厚,水陆交通尽数发达,在后世着有‘七省通衢’之称。比不得大武汉的九省通衢之称,但后者与江陵相比,只一个洪灾,便能把它所有的得分全部扣光。</p>
但那朝堂上的一干文武重臣看清楚了陆谦所指之地,竟然是前宋行在江陵的时候,那是一个个睁大了两眼。无奈何,在一干重臣的心目中,江陵城虽然不错,但那从来就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历史上,除了几个短命的割据势力,那儿也从来都不是一大一统王朝的国都所建之地。</p>
那地儿切还不如金陵,没王气!</p>
“陛下三思。彼处地形平坦,水路又非常便利,无险可守,一旦战事燃起,其祸不可预计。”宗泽第一个站出身来反对。齐军是如何打破荆襄的,在场众人可都心知肚明。</p>
接着就是林冲、闻焕章等人,那就像早前的金陵一样,就没一个人以为它是适合立都的。</p>
陆谦哈哈一笑,他既然考虑在江陵立都,那自然是有通盘考虑的。别的不说,就说这般立下都城之后,那饮水问题和粮食问题是都不需要忧虑了。可不能轻易地叫人堵住口。</p>
“彼处临近长江,自是水源充分。日后都城周遭的农业用水,城池内的百万军民的生活饮水,大小宫苑之用水,城濠、漕渠之用水,是全都无忧。又处在江汉平原腹地。朕本就准备在接下时间里对两湖地区进行移民,这般将都城立去,那效果更大。”</p>
“鄂北、湘南两省平原广袤,水源充足,本该是鱼米之乡,富饶之地。至今日之惨淡,实赵宋之过也。”虽说那洞庭湖沿岸已经得到不错的开发,但比之明朝时候的“两湖熟,天下足”,却还是差得远了。</p>
那鄱阳湖沿岸如今的经济地位是远胜过洞庭湖的。</p>
今后这江汉平原与洞庭湖平原,以及鄱阳湖平原尽数都开发出来,休说江陵日后的人口数量会是有百万计,那就是再翻上一番,也兀的不怕。</p>
当然,日后的江陵水况陆谦也是有所耳闻的。来自后世的他,生活在那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杂七杂八的欣喜可是知道很多的。大名鼎鼎的荆江分洪区么。</p>
——所谓荆江,就是指古荆州一线的长江。是自湖北省枝江至湖南省岳阳县城陵矶段,自然也报过现下的江陵。</p>
那时候还刚建国不久,朝鲜战争都尚未结束,国内关于荆江水患的治理方针是:大堤挡水,分洪疏水。即是腾出一块地方让洪水淹没,“蓄泄兼筹,以泄为主”。无奈何,两害相权取其轻,好以保护下游的武汉、九江等大城市安全。</p>
而如此做的原因就是因为荆江河道蜿蜒曲折,素来有“九曲回肠”之称。这一旦夏季爆发洪水时候自然是会排泄不畅的。</p>
荆江一段河面以北是古云梦大泽范围,以南是洞庭湖区域,地势本就低洼,故而长江带来的泥沙在此大量沉积。东晋时代就有百姓开始筑堤防水,围垦云梦大泽,时至明朝,方在江北俺筑起那连绵不绝的荆江大堤。但如今时候却是没有的。</p>
泥沙自也在沉积,却也没把长江河床高出两岸平原,成了“地上河”。</p>
可以说,只从水患的角度上看,正史上的江陵城是自明清时候才有踪迹的荆州水灾,如今一丝半毫的也怪不到江陵身上。</p>
水陆交通便利,又无水患之害,乍然一看,挺适合的么。</p>
“这儿地近巴蜀,北有大道直通中原,南可控向南,自就能隐隐压制两广。而东侧又有长江相连系,江淮、江南之地也尽在掌握。”</p>
江陵讲真,地理位置还是有些偏颇。过于靠近内陆了一些,对南面的掌控力会很强,可对于塞北草原,对于辽东,对于西域,那控制上真有点鞭长莫及之感,同时也有些向南了。地理位置真不如武汉。但武汉有水灾啊。武汉在后世都还年年抗洪,如今这时代,威胁只会更大。鄂州从来就不再他的考虑范围。</p>
江陵城除了无王气,唯一的大缺陷就是无险可守。但不知道有那么一句话么,江山之固,在德不在险。</p>
这句话要说有没有道理,那是端的有道理。就像当年的秦始皇的咸阳城,人硬是没城墙。只可惜这句话被赵老二用臭了。有了赵宋这一前车之签,当朝一般文武还真不敢忽略了‘险’这一字。</p>
然同样是这一个‘险’字,也把大名与济南全都盖了进去。二者一样是无险可守的。</p>
看到满大殿的文武都在反对,陆谦就笑了。好吧,那就接着往下吵,向下争吧。相比起江陵,他是更愿意建都金陵。但金陵被满朝文武反对,反对的他自己都觉得那地儿有些过于偏僻了。</p>
这不要紧,横竖是个四选一的选择题。洛阳、汴京已经被踢出,就剩下四个选项,且看他们日后继续来撕逼。</p>
这益都固然是愈发逼仄,可他也没想过立刻就迁都。</p>
……</p>
在陆谦称帝之后,发出一封封叫人投降的檄文。而在他称帝之前,却就已经派出使臣,横渡重洋,抵至日本,入平安京,正式向日本发出了诏书。叫日本乖乖臣服,如此陆谦会册封日本主为日本国王,等同高丽国王,爵同郡王。</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