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花非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十五章 进展顺利,重生之韶华似酒,狂花非叶,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从圣诞节开始,校园里始终是一片节日欢快的气氛。</p>
因为,金城一中一年一度的元旦新年晚会即将到来!</p>
相比起有着艺术汇报色彩的校艺术节,学生们更喜欢新年晚会。</p>
这是属于学生会主办,完全由学生们自己组织的一场盛大狂欢。</p>
也有人说,青春是一场盛大的演出,而对于金城一中的高中生们而言,每年的新年晚会,都绝对是一次最重要和快乐的大party!</p>
一中er本来就藏龙卧虎,很多看起来平常都不显山不露水的普通学生,在这天晚上被起哄一显身手时,都摇身一变,一个个才艺倍出,成为令人目瞪口呆的“扫地僧”般的大神。</p>
从最先开始的全校晚会演出,到结束后的各班,甚至自行联系的各年级大联欢,到处都会是一片歌舞欢笑……</p>
…………</p>
江华自然也能感受到这种校园中弥漫的躁动气息。</p>
不过他更欣喜却是学校外面的事进展顺利。</p>
首先是公司的发展,正如他之前所预料的那样,当越来越临近元旦新年时,vcd群雄们为了抓住这个销售旺季,开始纷纷在广告上发力了!</p>
似乎一夜之间,电视上各种vcd广告层出不穷,新科、夏新、步步高、爱多……轮番上阵。</p>
这时中央台的广告其实还是白酒的天下,毕竟秦池6666万的标王刚刚震惊全国,一举成名,而江湖传统大佬孔府家酒、宴酒兄弟依然风头无两,其次就是新近崛起的饮料新贵娃哈哈、乐百氏,以及虽然有点日暮西山依然令观众耳熟能详的太阳神……</p>
年前本来就是各大商家的营销旺季,但即使是这样的广告大战中,依然有不少vcd厂家的广告出现在了央视!</p>
江华曾经在中央台下属的广告公司工作,很清楚这是一些vcd厂家为了节省时间,尽快打开市场,买下了其他品牌之前早已投标,但没有钱支付的广告时间。</p>
这显然是一个新兴产业开始崛起的征兆之一……</p>
在高洁的亲力亲为之下,首批进货的500台vcd已经开始在全省范围内铺货,其中仅仅金城的两大百货商场,亚欧商厦和民百大楼每家就进了100台。</p>
而上架前两天,单店销量还仅仅是聊聊的2、3台,圣诞节当天忽然暴增到10台以上之后,似乎一下子到了传播的零界点,之后每天仅仅百货大楼的柜台,就卖出去20多台!</p>
不到一周时间,首批的500台vcd已经销售一空,高洁兴奋之下赶紧补货,直接飞去常州坐镇,希望能够在货款支付方面更加灵活,以拿到更多数量的货。</p>
她觉得,前期在各家厂家都受产能影响和渠道分销网络不足的情况下,正是洁华大肆抢占雍凉省内市场份额的好机会。</p>
而公司也随着业务发展,再一次进行了招聘,本来空荡荡的办公室里渐渐变得满满当当起来。</p>
江华也很兴奋,他甚至有点瞠目结舌的感觉。</p>
这个年代创业,手段真是简单粗暴,而只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和产业,真是遍地黄金啊!</p>
这时的人们物质文化娱乐生活并不算丰富,但城市居民已经开始有了一定的储蓄,像彩电、冰箱这些家电大件的需求很大,而vcd作为一个新出现的娱乐影音产品,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正好满足了人们在家中休闲娱乐的需求。</p>
而广告的效果好的有点恐怖,似乎只要在电视或者报纸上看到过这个品牌,人们就会非常信任。这个年代的传媒还是有着很强的公信力的。</p>
江华不禁感慨,相比而言,到了2010年之后,在中国创业简直就是地狱难度……</p>
虽然那时国家有很多鼓励创业的政策,市场上热钱也多,但是残酷而血腥的竞争环境和bat大鳄们的快速跟进和资金、流量压力下,任何领域的创业都可以说是九死一生。</p>
还是90年代好啊!</p>
…………</p>
而圣诞刚过不久,江华亲手炮制的两篇文章,分别刊登在了《人民日报》和《经济日报》上!</p>
其中《小平理论的几点思考》刊登在人民日报的副刊,即使如此,也引起某些人的注意,要知道这时老人还在世,一个基层厅级机关干部,还并不是宣传系统的干部,竟然首先提出了这一理论,这到底是献媚于上的政治投机?还是有着极高理论基础的班班大才呢?</p>
而《关于国企改革的几点思考》则刊登在《经济日报》。</p>
这篇文章同样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文中进行了大量的分析,金城本就是西北工业重镇之一,从员工数十万的超大型国企到数百人的国营小厂,样本丰富,江华结合了未来几年的记忆,提出了目前国企改革存在的两个问题:其一,战线铺太广,重点支持的行业范围较大而政府能够提供的支持能力却明显不足;其二,同时政府缺乏推行产业政策的有效手段,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相当困难,地方政府更是处于自身利益动作幅度较小。</p>
这种情况下,应该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抓大放小”,同时国有企业改革由放权让利调整转向产权改革。</p>
而有趣的是,恰好这一年的最后一期《改革》杂志中,经济学家吴敬琏也发表了《放开放活国有小企业》的文章,也提出了“放小”可能成为深化国企改革的一条新路。</p>
一个市委机关干部,和一个中国社科院的经济学家,在同一时间,不约而同的提出同样的观点,显然颇为有趣。</p>
而这两篇文章所带来的关注,对于江文川到底是福是祸,一时间倒也不好说……</p>
…………</p>
这天下午放学,江华回到家里。</p>
江文川脸色严肃的将他叫进书房,拿起桌上的两份稿子,皱眉问道:“小华,这两篇文章是你写的?”</p>
江华重生回来的字迹虽然与以前有些变化,江文川却也认的出来。</p>
江华看了看,点了点头。</p>
“你还以我的名义给人民日报和经济日报投稿了?”</p>
江华看他认了,脸色更加难看,沉声问道。</p>
他之前虽然曾看到桌上的文章后,对其中缜密的逻辑和极具高度的大局观非常惊讶,看到是儿子的字迹,本来以为江华是从哪里的刊物上摘抄下来供自己参考的,心里还暗夸儿子贴心。</p>
没想到今天一上班,竟然被张学平叫到办公室里,询问了这两篇文章的事,并称连省里的廖书记都来电话询问江文川的情况……。</p>
江文川一头雾水的听了半天,才知道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他署名的有关小平理论思考的文章。虽然并没有全文刊发,但毕竟是人民日报啊!</p>
曾经作为雍凉日报的副总编,江华当然明白这意味着什么,而且这个理论的名称……太敏感了!</p>
这本应该是中央政研室里的那帮笔杆子干的事儿啊。</p>
这也罢了,毕竟江文川就是主抓党建的,研究理论说得过去。</p>
可是《光明日报》还全文刊发了一篇同样是他署名的关于国企改革的文章,这篇文章还特别加了编者按,赞扬作者身为市委机关干部,对经济问题能够研究深入,理论扎实、观点深刻等等。</p>
江文川当即就有点晕了。</p>
浑浑噩噩的从张学平处出来,他琢磨了半天,才觉得有可能是儿子干的好事。</p>
但他怎么敢把摘抄来的文章署名后寄出去发表!?</p>
那可是人民日报和经济日报啊,中央党报啊!</p>
要是被真正的作者看到,闹出一个抄袭事件来,江文川的仕途刚起步就走到终点了!</p>
这才连忙赶回家里,</p>
江华一听大喜:“人民日报和经济日报都刊登了?太好了!”</p>
他之前将稿子分别寄出了几家报社,就是怕人民日报这种中央党报刊登的把握不大,这才全面撒网的,如今看来是最好的结果啊!</p>
“好什么好!说,这两篇文章你从哪看到的?瞎胡闹!”江文川抑制不住怒气,大喝道。</p>
他平时脾气温和,很少和儿子发脾气,这次的确是事情太大了。</p>
“啊?……爸,这两篇文章是我自己写的啊。”江华楞了一下,才明白父亲的意思,连忙解释道。</p>
“你写的个……,你说是你写的?自己写的?!”江文川一个“p”字差点骂出来,这才反应过来,一脸的惊讶,怎么可能!</p>
这两篇文章他已经反复看过很多遍了,尤其是国企改革那篇,无论从遣词用句、战略高度和理论深度,都足以称得上大家风范,估计国内一些著名的学者和经济学家也就这个水平了。</p>
江华一个高二学生,怎么可能写的出这种文章?</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