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樵散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八十二章 只能如此了,秣马南宋,湖樵散人,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三百八十二章 只能如此了</p>
从郑府出来的石斌心中百味杂陈,不知该如何形容。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对郑清之的感激之情。并决定在郑清之走后会保住郑家的富贵,不过到时候也得敲打他那不成器的儿子一番。</p>
见石斌出来了,脸色有些复杂,说不清是什么味道,王三自然要询问一番。谁知石斌嗯了几声却没说出一句完整话来。这个情况是王三绝对没有想到,也从未看到过的。自己这大哥虽然不伶牙俐齿,但是语言功能还是很强的,忽悠人挺厉害,怎么今天话都成问题了?</p>
事若反常必有妖,王三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石斌在郑府之中受了不小的刺激。至于是什么,如今着急询问也无用,不如等石斌想好了之后再谈。</p>
胡思乱想了一阵子,终于回到了正常状态,看着一旁的王三,石斌笑道:“让兄弟担心了。刚刚郑宰辅给我上了一堂课,也出了一个应对之策,应该还不错。”</p>
郑宰辅?应对之策?记得石斌在背后从来就是叫郑清之为‘老匹夫’、‘人精’,或者直呼其名,如今尊敬的叫郑宰辅;而郑清之竟然还给石斌上课,出应对之策,看来事情不小王三暗道。</p>
王三还没想明白,石斌就说道:“贤弟,这次我得多谢郑宰辅,不是他,我估计会被打个措手不及。说不定连地盘都要丢了,甚至可能再也无法东山再起。”</p>
后果有这么严重?王三感觉不可思议。故而立刻询问起来,“大哥,这话从何说起?我们刚刚拿下了郑州,你即使不封侯拜相也不该受如此重的惩罚。”</p>
“暂时当然不会,但是过不了多久就会。你知道为什么吗?”石斌苦笑道,“因为谢方叔那老匹夫在皇帝面前说我是能臣干将,要理宗加封我为荆湖两路总领。让我总领四川、荆湖两路和夔州路。而吴潜这个枢密使则因为我不知会他就调兵对我也有很大的怨气。”</p>
经石斌这么一说,王三算是也明白了局势的险恶。石斌若是真掌握了四路军政大权,贾似道又掌握两浙的军政大权,皇帝绝对会食不知味,卧不安寝。只要谢方叔再从中挑拨,过不了多久就肯定是贾似道与石斌翁婿二人的末日。</p>
“兄弟,我们真是被利益冲昏了头脑,只想着建功立业扩大势力,却忘了皇家禁忌。”石斌沮丧的说道。</p>
王三当然不会让石斌如此丧气,立刻想到了刚刚石斌说的‘郑清之给他出了应对之策’,于是问道:“大哥,你说郑宰辅帮你出了一条应对之策,那计策是什么?”</p>
“其实就是来个利益交换,并不麻烦。”石斌很平静的答道。</p>
利益交换?这么简单的一句话王三当然猜不出具体内容,如今时间紧迫为了不让局势变得更险恶,王三立刻催促石斌说出具体内容。</p>
理解王三的想法,石斌也不计较,开口道:“他要我放弃地方上的实权来临安,他愿意保我做参知政事兼枢密副使。”</p>
原来是做京官,当副宰相兼军委副主席。这个主意似乎不错既可以消除皇帝的疑心还能掌握一部分中枢权力,王三暗道。但是即使是这样,他这个大智囊心中也非常不安。毕竟荆南和四川是他们这一系的老巢,经营多年,若是完全丢了他们可就成了无根浮萍,亏大了。</p>
“大哥,你认为这个办法可行吗?”王三不敢轻易表达意见,小心翼翼的问道。</p>
“我?我感觉郑清之是真想帮我,但是又感觉这个办法不完善。危险性太大,大哥我不想受制于人。”石斌皱着眉头说道。</p>
这话谁都赞同,从来就没人想受制于人。没自己的地盘即使身为宰相,也会受制于人,那人就是皇帝。所以如今最好的办法就是既消除皇帝的疑心又不丢了自己的地盘。</p>
“大哥,你说得很对。郑清之的确想帮你,所以这京官你还真必须做。至于如何不受制于人咱们可以想点办法。”</p>
见王三的样子石斌知道他已经有了办法,不过似乎不是最好的。如今局势凶险,石斌可没时间浪费,立刻问道:“说说看,你有什么办法来补了这个漏洞!”</p>
“大哥,我的办法也非常简单。就是派最先跟着你的几个铁杆兄弟去接手你的地盘。”王三很自信的说道。</p>
“你是说派李超他们接手,这样能···”石斌倒是明白王三的言中之意,但是说着说着就没了声音,还一脸苦涩。</p>
“大哥,这京官你是必须做的,否则真就容易万劫不复。而如果想保住地盘,李超他们是必须用的。小弟可以保证,李超他们对大哥绝对忠心耿耿,不会有丝毫二心。就是理宗以高官厚禄诱惑他们,他们都不会背叛大哥。”王三非常自信的说道。</p>
“真的?”石斌明显不信。</p>
“绝对是的。大哥真要是当了参知政事兼枢密副使,挥手之间就能灭了太多人。投奔你的只会越来越多,哪里还会离开?”</p>
反正也没有办法石斌只好接受了王三的意见,表示按商议的办法做。接着又来了一个问题:吴潜那怎么办?</p>
吴潜虽然官声不错,但是这次自己的确得罪了他。虽然在自己做参知政事兼枢密副使的事情上他多半不会为难,但难保他不在自己保荐李超他们时给自己下绊子。所以吴潜这个潜在的威胁必须解决。</p>
半天就经历这么多已经疲惫不已,石斌懒得再拉着王三想问题,而是拉着王三当起吃货来,算是通过吃来转移压力。半个时辰吃完了六个嘉兴粽子、四碗绍兴臭豆腐、四个酥油饼、三笼小汤包、五个麦饼筒。</p>
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所以吃撑了之后石斌、王三二人又开始了‘百步走’。再一次的逛到了古玩书画的集市。</p>
走来走去忽然发现了一幅非常漂亮的字,草书。石斌这个近视眼凑近一看原来是孟浩然的一首古诗。</p>
《晚泊浔阳望庐山》</p>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州浔阳郭,始见香炉峰。</p>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近,日暮坐闻钟。</p>
之所以看,不是因为石斌懂诗词,而是因为他好奇。郭是什么意思,不是姓吗?远公又是谁?不好问别人,只好问起一旁还读了两年私塾的王三来。</p>
“大哥,郭在此不是姓氏,而是指外城的墙。城郭城郭,城为内城墙,郭为外城墙。远公乃是指东晋时候的一个著名僧侣。”</p>
好奇石斌为何问这些,石斌当然不会直言相告,而是说‘考考王三你腹中有几滴墨水’。边说边看着这幅字,石斌越看越觉得有意思。最终发现了其中的奥秘——‘永怀尘外踪’!并且止不住笑了起来,花了三十两银子买到手后立刻离开了集市。</p>
王三见状当然跟了上去,直觉告诉他,有好事,困局有更好的解决方法。一进经常落脚的客栈,石斌便拉王三进包间,给他看起了自己买的这幅字。</p>
“兄弟,你有没有看出其中的玄妙之处?”石斌意味深长的笑道。</p>
玄妙之处?王三当然不认为石斌在耍他,石斌的模样肯定其中有大玄妙,于是认真的看了起来。不愧是石斌的大智囊,不过看了两遍就看出了其中的玄妙,笑道:“大哥说的可是‘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这句?”</p>
石斌闻言高兴的点起了头,并洋洋得意的笑了起来。要知道,这句可以理解成孟浩然希望成为慧远大师那样的智者,远离世俗纷争。若是石斌用上,就能大大减低皇帝和众人对他的怀疑。</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