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锋破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7 埋伏,宋别,程锋破浪,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元符三年(1100年),二十五岁的宋哲宗病死。</p>
这个‘病’死存疑,宋哲宗很可能是因为不遵守游戏规则,被文官集团弄死的。</p>
宰相章惇主张依礼、律,应该立哲宗的同母弟弟简王赵似。但是向太后喜欢哲宗的另外一个弟弟端王赵佶,就看他顺眼,根本不管他适不适合当皇帝!章惇指出:赵佶“轻佻不可以为君”!可是向太后执意立赵佶为帝。</p>
赵佶即位的第二年,改年号为“建中靖国”,这个年号就应证了他的轻佻。别的年号普遍都是两个字,称呼起来就是“大行皇帝”、“永乐皇帝”,你倒好,整四个字的,够新鲜、够特立独行;起首,就得称你“建中靖国皇帝”。比如民间称呼永乐皇帝,就可以说“当年永乐爷御驾亲征漠北···”云云;难道讲起你赵佶,就说“当年建中靖国爷一心收复幽云十六州”······这样真的不别扭吗?</p>
有一次,赵佶去找驸马王诜。王诜这个人行为放荡,和赵佶臭味相投。赵佶向王诜借梳子梳头,梳完之后拿着梳子不撒手,显得特别喜爱。王诜没办法,说:送你一把。当天下午,王诜派他的仆人高俅去给赵佶送梳子。</p>
当时高俅见赵佶正在踢球,就站在旁边等着。赵佶让他一块儿踢,高俅在他面前卖弄本事,使出各种技巧,踢出了一连串好球。赵佶非常高兴,就把高俅强留在王府。就这样,赵佶一直重用高俅,最后还任命高俅当全军最高领*导“太尉”。赵佶就是这么任性,就是这么轻佻!</p>
宋徽宗的轻佻,还表现在“好大喜功”。他一上台就搞“绍盛开边”政策。启用宦官童贯率领数路大军伐夏。虽然西夏多次击败刘法、刘仲武与种师道等宋将,但宋军也攻陷不少堡垒。整个局面就成了:宋军战死的兵多,但西夏丢失的领土多。</p>
最后西夏紧急向辽国请求支援,宋军就无奈退却了,夏崇宗再度向宋朝表示臣服。这一仗持续五年,西夏国势江河日下,而北宋经济也濒临崩溃边缘。</p>
程洲所处的现在,就处于这“宋、夏五年之战”的尾声。</p>
其实可以说,北宋亡于何太后之手。古代最大的问题,就是过分压制女性的地位、不给读书不给出门,导致没有高素质的女性来抚养子女。像何太后这种关键时刻起负面作用的例子太多太多!所以要提倡男女平等,尊重女性。事关男同胞的切身利益,各位男同胞都想一想:如果你的母亲学识高深、见识广博、眼界开阔,那她对你成长的帮助该有多大?</p>
程洲决心从自己做起,必须尊重女性,重视女人的关键作用。</p>
吃完早饭,程洲就笑眯眯的去牵折彦璋的手。程淑看着,微微的感觉有点心酸——感觉就像小时候自己心爱的布偶被别的女孩抢走了的那种滋味。</p>
程洲敢牵公开折彦璋的手,是因为现在北宋的时候,风气还算开明的,社会并不那么保守。大宋承接的是大唐、五代这一路,没有到南宋朱熹‘存天理、灭人欲’那么变态!不管后人怎么解读这句话,这六个字看着就很惊悚。</p>
南宋社会走向极端保守化,是因为北宋灭亡,华夏文明受到严重打击之后,导致民众心理崩溃,士人集体抓狂,造就出了朱熹这么个“伪人”,从此树立了儒家文人的典型形象——‘对别人的道德要求极高,对自己的道德要求极低;要求别人做到的,他自己不去做;随时准备两套相反的说辞,随时准备投降’!</p>
朱熹是彻底把儒学、儒家搞成了儒教!他细致入微的,用条条框框规范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跟*漠斜*教的做法有得一拼;裹小脚的兴盛就充分证明了这些文人的集体变态。</p>
折彦璋脸红红的,还是有点扭捏,但却没有将手挣脱的意思,就让程洲握着。</p>
程洲对程淑说:“姐姐,我看你在外面接些绣活,一人摆开这些工具;从开端到刺绣完成,你几道工序都要作。连续几天,也只做成两三件成品,效果不太好。我有个建议,你不如去邀集附近的所有姑、娘、嫂、婶,成立一个联合刺绣组织;你们共同推举一人去谈判接活、报价,避免个人独自接活时候的互相压价。”</p>
“而且你们所有女子在一起分工合作,可以集中分配:其中谁最擅长粘纤,那她就做全部的粘纤;谁绣花鸟最快,就把所有的花鸟给她绣;谁滚边作的最漂亮,就让她负责所有的滚边;如此一来,三天的工作一天就能做完。出来的成品,集各家之绣艺精工,质地必然远超以往!这样,你们肯定能赚更多钱。”</p>
程淑听了大为赞同:“对啊!弟弟你提的办法太好了,我一听就感觉大有可为!嘿嘿,那些婶婶的孩子们还能在旁边帮忙递线团呢!”程淑这次被程洲点拨了一条光明大道,还就举一反三了,“弟弟,你说我们女子组成的这个联合刺绣组织······这个组织,不如就叫‘妇联’吧,你看如何?说到这里好兴奋,我这就去找众位姐妹商议,不送弟妹了,哈哈!”</p>
程洲:······</p>
“妇、妇——联?这也·····好像,出现的早了点儿?”</p>
折彦璋崇拜的看着程洲,“你真的是老君的金童子啊,什么都知道,你好厉害!”</p>
程洲:只得矜持一笑,“你们府州的边关将士也信太上老君么?”</p>
“当然信,只要是能保佑大家的神仙我们都信,比如城隍、地藏、伏羲、昊天、如来、弥勒、雷公······”折彦璋说了几十个。</p>
程洲:······</p>
“还是你们边关将士信的实惠啊!这就叫‘宁信错、不放过’,万一有一个显灵不就赚大了么!?这却是人生大智慧——高!”程洲树了个大拇指。</p>
折彦璋挺开心,“嗯嗯”的直点头,“是的呢!每次跟夏国、契丹打仗之前,母亲带着我跟所有的将士亲属,要把府州所有的寺、庙、观统统都拜上一遍。”</p>
听她这么说,程洲心里却为刚才的调笑有点过意不去;想想那种家属一起为出征将士求平安的场景,真的很令人心酸啊!唉,为什么要打仗,人类为什么一定要自相残杀呢?</p>
他们一行骑了骡子来到跤场,在金柯楼边的骡马坎(停车场)寄存了骡子。</p>
待要去金柯楼上,旁边‘呼’的一下子就围上一队人马,</p>
“彦璋,快快跟我回家!玉婶自你走后心急如焚,已经病的说不出话来!二伯在边关巡视未归,家中无人照顾。”带头放话的,是折彦璋的一个堂兄。</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