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首九千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57章 恨别离,我考哭了无数学生,魁首九千岁,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你们听听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p>
有没有想到什么其他类似的句子?</p>
唔,是《长恨歌》的名句:在地愿为连理枝。</p>
所以,白居易的《长恨歌》,写的到底是杨贵妃和唐明皇,还是湘灵与自己呢?”</p>
后来的白居易,写过很多因女子门第不足难以嫁给心上人的讽刺诗,如《议婚》、《朱陈村》……实际上,都是对自己过往愤懑的宣泄。</p>
门第,就是因为所谓的门第,他就要和湘灵错过!</p>
他不甘心,母亲不就是因门第可以对他有助力吗?那好,如果自己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入仕,向母亲证明即使不需要联姻自己也可以当官的话,那么母亲会不会认同他和湘灵的爱情?</p>
想到这里,白居易猛然间仿佛抓住了什么,他喜出望外,对啊,只要结局完美,过程如何曲折又有什么关系?</p>
他更加发奋读书,贞元十五年,白居易考过了乡试,也就是这次在宣城,他结识了弘农杨氏的子弟杨虞卿。</p>
杨虞卿见白居易年近三十竟还单身,有意把从妹介绍给他,白居易当然婉言拒绝。</p>
次年,白居易进京赶考,终于进士及第,那一年,他二十九岁了。</p>
他欢天喜地的回到符离,以新科进士的身份,求母亲同意自己将湘灵娶回家。</p>
母亲还是拒绝,她说,进士?这算个什么官?</p>
白居易愕然,的确,唐朝与后世的明清不同,科举制还很不完善,你纵然考中了进士,也只是代表你有做官的资格,而不是直接就能去做官,只有等到有空缺了,吏部才会来找你替补,所以在唐朝,那些中进士后在家等了好几十年才当上官的也大有人在。</p>
母亲并不认可他的进士身份,白居易一咬牙,为了湘灵,他拼了,回到长安再继续考。</p>
其实有的时候,结局一旦注定了,此前的挣扎才会显得分外残忍。</p>
重回长安,白居易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叫元稹。</p>
元稹也是考生,只不过中的是明经科,他和白居易一样,也打算继续去吏部参加考试。</p>
二人结为知己好友,在长安一同攻读,也写诗互相唱和,有一次,元稹饮酒喝的酩酊大醉,嘟囔地叫:莺莺……</p>
白居易翻了个白眼,说:你一个大男人,竟还嘤嘤嘤?</p>
元稹从床上蹦起来,张牙舞爪地叫:不是嘤嘤,是莺莺,崔莺莺的莺莺!</p>
原来,元稹也有一个初恋。</p>
当年,他寓居蒲州,借住在寺院,偶遇了姨妈郑氏。</p>
那时,蒲州恰好遇到兵灾,他托朋友搬来救兵,这才解了围,在答谢宴会上,元稹与表妹崔莺莺确认过眼神,遇见对的人……</p>
元稹进京赶考,发誓当上官以后,一定要披红挂彩、衣锦还乡,然后把心心念念的崔莺莺娶回家。</p>
白居易看着梦呓的元稹,不由轻笑,原来自己和好友,二人竟有着一模一样的过往。</p>
那段时间,每到夜深人静、万籁俱寂时,元稹与白居易躺在榻上、转过头来辗转难眠。</p>
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p>
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p>
漫漫长夜,他们一个在想着莺莺,另一个在想着湘灵。</p>
……</p>
贞元十九年,白居易与元稹双双过了吏部的考试,被授予了校书郎。</p>
有了官身,白居易决心把家迁到京城,这年隆冬,他赶回了符离老家,再次请求母亲答应他与湘灵的婚事。</p>
他都三十二了,湘灵也二十八了,他们拖不起了。</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