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火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章. 未来畅想,重生之美丽香江,红色火山,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石莫拿着设计图来到书房,见石振国没有坐在大办公桌后面,而是在一旁的茶几边上坐着,泡了一壶茶喝着。</p>
石莫直接到其对面坐下,拿起设计图递给石振国,说道:“爸,这是新的玩具设计图,你看看”。然后自顾自的拿起杯子喝起了茶。</p>
“哦,你小子又想出什么好东西啦!”,石振国惊喜道,有点激动,公司现在进入稳定期,正在找下一个的利润增长点,现在看来是不用愁了,连忙接过看了起来。</p>
过了一会,石振国看完后面带笑容,说道:“这个设计很好啊,推出后肯定能火起来,起码能为公司带来十几亿的利润,对了,这是你自己发明的,还是你的那个小公司发明的?”</p>
石莫答道:“这是我自己想出来的,那个公司现在在研发其他的东西。对了,滑板车现在还没申请专利,你注意一下”。</p>
在78年初跟石振国要了2000万的零用钱,除了创建安保公司,还开了一个小游戏公司,只招了10个研发人员,软件和硬件工程师各5个,以及几个做后勤的,行政财务等,按照他的指示在研发一款游戏机,现在已经研发有半年多时间了,还没有出成果,但我现在不着急。该急的是接下来就要做的事,现在已经是11月12号了,世界局势风云突变,在拖下去可就没有肉吃了。</p>
石振国说道:“好,专利的事我会搞定,你小子又立了一大功啊,说说想要什么奖励?能做到的都给你办好。”</p>
这几年商界斗争下来,自然知道专利的重要性,有专利在手都这么难搞,没专利的话分分钟就会被其他盗版公司给挤出市场,到时候可没有后悔药可以吃。</p>
石莫答道:“奖励的事待会再说,元朗区“卫星城”的事也待会再谈,我想先问问你对太阳玩具公司未来有什么规划,以后公司走什么路线?”</p>
太阳玩具厂在石莫的助力下发展起来后就成立了公司,开始经营品牌,招聘有才能的职业经理人,完善公司的规章制度,梳理财务体系,建立专业的营销团队以及自己的研发团队,开阔销售渠道,打开欧美市场等。</p>
石振国饶有深意的看了石莫一眼,想了想,组织了一下语言,缓缓答道:“现在公司除了你之前给的两个新玩具,并没有研发出其他让人眼前一亮的新玩具,公司的研发团队只是围绕着你的那两个玩具开发周边产品,都是类似的玩具,并没有多少市场竞争力。”</p>
石振国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现在公司虽然盈利可观,但如果不能继续创新发展,也就到顶了,这样下去状况令人担忧啊。我看这几年香江地产业和金融业火爆,我不懂股票,就想着能否投资房地产,或许这次开发新界会是一个好的切入点,你觉得行不行?”</p>
石莫听到后,暗攒一声:“确实有眼光”。</p>
玩具行业的发展潜力小,格局也小。现在有新产品出来,盈利是不错,但跟未来那些搞地产的公司相比,财富差距只会越来越大。自78年起,香港的地产市道已开始脱离正常的发展轨道,如火箭般上升。以尖沙咀东部为例,地价在3年内上升了六七倍,楼价亦上升了3倍。地价、楼价的攀升,刺激了大量热钱的涌入,南洋资金更是大举入市。当时,香港“卖楼花”制度大行其道,只要缴付5%至10%的订金,便可购得楼花,进行投机,而炒家对政府限制楼花的种种政策,诸如对楼花转让加重抽税等,并不理会,投机炒楼风空前炽热。炽热的炒楼风进一步推动地价、楼价上升。到后来房价已远远脱离当时香港市民的承受能力。</p>
列如:1972年长江实业刚上市只有1.26亿港币市值,到了1981年已经增加到78.77亿,成长性惊人。</p>
炒楼风最炽热时,炒家索性整栋大厦炒卖,形成“炒大厦”、“炒酒店”热潮。当时中环、湾仔、尖东等各繁华商业区频频传出整幢商业大厦以高价易手的消息,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金钟的金门大厦,中环的联邦、国际两栋大厦的炒卖。金门大厦在1978年12月至1980年9月期间3次转手,售价从7.15亿元增加到16.8亿元,短短不到2年时间内升幅高达135%。联邦、国际两栋大厦在1980年8月至1981年1月期间2次转手,售价从10.89亿元升至22.35亿元,短短半年间升幅逾1倍。1981年,银行和财务公司贷款买楼的增长率相当惊人,分期付款买楼的贷款达155.56亿元,比上一年度增加30%,香江楼价就此达到巅峰,然而。</p>
到1982年底,香港楼价比1981年下跌60%,1983年房地产市场全面崩溃。直到1984年9月,“中英联合声明”签署后,市场才重新复苏。</p>
确实有先见之明,毕竟我不可能一直能拿出新的玩具设计,且这是最后的一次了,以后怎么办?靠公司的研发团队?想想就不靠谱,流行玩具可不是那么好创造的,要不然其他那么多玩具公司也不会半死不活的,破产倒闭的更多。未来香江大多数富豪的财富都来源于地产业,而如果太阳玩具公司进军地产业,就算没有我的提点,如果谨慎一些,最后结果也不会太差。</p>
石莫答道:“地产业是一个好方向,从1970年到现在,港英政府颁布了“抵垒政策”,凡是成功偷渡进入香港市区的民众,都可以成为合法香港居民,导致了大量内地移民涌入香江。现在香江与内地两岸收入相差约80倍,吸引了无数想凭双手赚取温饱的普通人,导致香江人口以每年十几万的增速狂飙,预计到明年香江人口就会超过500万,这些新增人口会带来住宅需求的井喷。我们家已经赚取了第一桶金,现在进入地产业正合适。”</p>
其实香江富豪在商业生涯早期,从事的都是各类各色的实业,如李加诚的塑胶花,李照基的兑金铺,郑与彤的周大福,包宇刚的船运业等,这些实业为他们赚取了第一桶金。</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