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语而安的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7章:中元节,世外桃源之田园山居,随语而安的诗,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今天一大早,大窑子的村民就起来了做饭了,草草的结束早饭后,他们便开始准备,中午祭祖要用的东西。</p>
像是一些烧纸啊,香烛啊,馒头啊,水果啊,还有菜肴啊这类东西。</p>
你肯定要问,这不年不节的准备这些做什么?</p>
那是因为今天是中元节。</p>
你肯定又要问了,什么是中元节呢?</p>
其实中元节,它别名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盂兰盆节、地官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p>
“中元节”是道教的叫法,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或“七月十四”),它的产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节期与古老文化中的阴阳消长循环之理有关,在《易经》中,“七”是一个变化的数字,是复生之数。</p>
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p>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而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道教有“三元说”,“天官上元赐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中元”之名由此而来。</p>
佛教则称七月半为“盂兰盆节”。在统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节开始兴盛,逐渐将“中元”固定为节名,节期设在七月十五日,并相沿迄今。</p>
七月十四/十五日祭祖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以及海外华人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均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祖大节。</p>
所以呢,今天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的。</p>
………………</p>
临近中午的时候,大窑子的村民都都陆续的走出了自己的家门,胳膊上挎着装着祭祖用的东西,跟随着大部队向着大窑子的祖祠走去。</p>
大窑子的祖祠位于村尾的一处山上,当然不是沈凌幽承包的那几座山啦!</p>
随着越来越接近祖祠,人群中孩子们的嬉闹逐渐的消失了,他们紧紧的跟在父母的身边。</p>
每个人脸上的表情也变的越来越严肃,庄重。</p>
一股莫名的气氛笼罩在大窑子的村民的身上。</p>
这是一座位于大窑子村村尾西侧的大山,不算太高,也就几百米吧!</p>
山脚下是一圈柳树,在微风中柳枝轻摆,像是在欢迎着村民。</p>
在这圈柳树的中央是上山的路口,路口的左侧立着一块一人多高宽三米左右的石碑。</p>
于石碑的右侧书写祖祠二字,左侧则是用一些小字书写着祖祠祖训,和历史。</p>
迎着石阶而上,在这条上山的石阶的两侧,每隔几个石阶就种有一圈侧柏,侧柏前便是一些墓碑。</p>
当走到山顶的时候,可以看到,一个用石头雕刻成的门牌竖立在山顶的正中央,其上刻着祖祠二字。</p>
门牌后同样是一块石碑,在石碑上从右至左的书写着一个又一个的人名。</p>
这些人名都是大窑子历代的先祖。</p>
大窑子的村民依次的把带来的祭祖用的东西,香烛,水果,菜肴,馒头,等按顺序摆放好。</p>
然后退下,低头默哀,聆听着大窑子村子沈正岳的祭词。</p>
祭词过后,由大窑子的老一辈们带领着,所有人向着祖祠三叩首。</p>
祭祖过后,大家才陆陆续续的前往自家的先人的墓碑进行祭祀。</p>
………………</p>
等到祭祖结束后,也差不多到了晚饭的时候了。</p>
吃过晚饭,沈凌哲和沈凌涵两兄妹拿着昨天就做好的莲花河灯,来到庄园找沈凌幽。</p>
“姐,去放河灯了!”还未进屋,沈凌涵就喊了起来。</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