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13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十五章 皇帝不好当,舆宋,浮云13,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p>第三十五章 皇帝不好当</p></p>
<p>绍圣元年七月二十三,东京汴梁。</p></p>
<p>北宋的皇宫是历朝最小的,北宋的皇帝的生活,都是最清苦的。如今,这座皇宫的主人刚刚用完晚膳,正坐在集英殿发呆。</p></p>
<p>这位少年皇帝,长相极为英俊,若是拿后世的眼光来看,这是一张标准的网红锥子脸。皮肤白皙,面貌清秀,若是打眼看去,颇具女相。</p></p>
<p>可就是这么一个看起来有点秀气的少年,却是一位极有魄力的皇帝。在他治下的大宋,一改仁宗在位以来的颓气,成为北宋王朝末年最后的一缕光辉。</p></p>
<p>他是哲宗赵熙。</p></p>
<p>在金庸先生的著名武侠小说《天龙八部》里,曾经描写了一段高太后临终时与哲宗皇帝的对话,并广为传播。在那部小说里,宣仁太皇太后临死前循循善诱,告诫哲宗断不可改变祖宗之法,穷兵黩武。</p></p>
<p>在这个著名的片段里,宣仁太皇太后高滔滔是个仁慈有为的太后,而小皇帝赵熙,则是个外强中干无所作为的昏君。</p></p>
<p>所以说,文人一张笔,有时候比刀兵更加狠毒。</p></p>
<p>事实果真如此吗?</p></p>
<p>在哲宗年幼,宣仁太后垂帘执政期间,她大肆罢黜新党官员,同时起复司马光、范纯仁、文彦博等保守党人,收回新法,变为旧制,又裁减军队,压制武人,彻底将整个朝政引向了两党死斗的深渊。</p></p>
<p>民间也是怨声载道,烽烟四起,农民起义叛乱跟按葫芦一样,按了这头起那头。</p></p>
<p>史称元祐更化,这是场几乎要把北宋彻底打入黑暗深渊的政治运动,在庆历名臣逐渐凋零,一个又一个退出了历史舞台的时候,高滔滔用她强力的手腕,差点一巴掌就把北宋王朝给彻底地收拾趴下了。</p></p>
<p>当然,在利益攸关的文官集团来看,高滔滔简直就是圣后,这也是执政以来几乎被天下人骂成猪狗的司马光居然能在后世得到极高评价的原因。</p></p>
<p>好在,赵熙终究是长大了。</p></p>
<p>他一亲政,就开始了自己的变革大计。其时司马光已死,保守党人以左相吕大防和右相范纯仁马首是瞻。赵熙将二人相继罢黜,其中范纯仁作为范仲淹的次子,实在是让人可叹。</p></p>
<p>随后,便是重用改革派大臣,其中章惇为左相,曾布为右相,吕惠卿督西北军务,一时间朝中空气为之新,保守党人的气焰被打了下去。当然这只是暂时的,两党之争由来已久,可不是这几年的时光就能让旧党偃旗息鼓的。</p></p>
<p>就算他们想退,身后无数的世家大族会为了自己的利益推着他们向前。朝争,就是你死我活的战场,和别的战争形态无益。</p></p>
<p>绍圣元年,是哲宗执政的转折点,这一年开始,改革派真正开始在朝中站了上风,而对外战争,也可以从这一年,走向了一场又一场不断的胜利。</p></p>
<p>当然,在迎接这些胜利之前,赵熙的面前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要解决。</p></p>
<p>“钱”。</p></p>
<p>一文钱难倒英雄汉!</p></p>
<p>现在朝廷缺的可不是一文两文钱,而是数十万贯的大窟窿。西北大军与西夏人如今频频接战,吕惠卿确实是一个能战的,但无论胜败,这几十万大军人吃马嚼,全是开销。</p></p>
<p>在元祐更化这一场闹剧之后,本就有些纷乱的朝堂,已经渐渐有不支的情况。</p></p>
<p>三司使姚政已经数度请辞,今日赵熙准了他的辞呈,却一直找不到好的继任人选。</p></p>
<p>看着堂内斗大的烛火,赵熙想起了早朝时章惇的一篇奏折。</p></p>
<p>四路转运使蔡京即将进京赴任户部尚书,他在离开江陵府之前,为了解决江南流民之事,起用两法。</p></p>
<p>一名以工代赈,与王安石的募役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朝廷以钱粮雇佣流民青壮修葺堤坝、道路、水利等公共设施,不仅能解决流民的生计和治安问题,同时还能改善当地的公共环境,缺为妙法。</p></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