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涵提示您:看后求收藏(9、福报,八珍玉食,鹊涵,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p>
另一方面,自从在董香香那里得到了快要恢复高考的消息之后,许国梁也就没心情三天两头的回家了。他也顾不得母亲和董香香做瓜了买卖的事了。干脆就留在学校里,把所有空闲时间都用来温书复习。</p>
</p>
没有许国梁的说教,许母和董香香仍是继续着瓜了生意。</p>
</p>
自从接了帮马文梅炒瓜了的活之后,许母干脆就让村里的泥瓦匠,按照董香香的要求,在后院里砌了两口特殊的灶台,灶上还架了两口大柴锅。</p>
</p>
瓜了越炒越多,董香香炒瓜了的方法也在慢慢改进。炒瓜了的味道也越来越好吃了。</p>
</p>
现在他们炒瓜了,先要把一些配料熬成汤汁,再把那汤汁加入瓜了爆炒之后,捞出瓜了放在案板上晒着,还要散上特制的粉吸干瓜了上的油和水分。这样炒出的瓜了就比奶油瓜了更好吃,还带着一种香甜。而且颗颗饱满,看着也干净了。</p>
</p>
吃过他们家瓜了的人,都喜欢再找许母买瓜了。慢慢地,有些好吃的人就记住老许家炒的这个瓜了了,很多人都管他们家的瓜了叫做“许婆婆瓜了”。就连十里八乡婚丧嫁娶,也会花点钱,说点好话,找许母帮着炒几斤瓜了。</p>
</p>
因为亲眼看见马文梅赚钱之后,马晓月也好说歹说,让许母帮他炒了10斤瓜了。然后,就跟着堂姐学起了做小买卖。</p>
</p>
就这样许母会炒瓜了的名声还是传开了。许母到底是带着几分小心的,自从炒瓜了有了固定收入之后。他和董香香就不经常去外面自已卖瓜了了。</p>
</p>
只有在放电影时候,他们才提着小箩筐去卖。因为卖的不多,也没有太引起旁人的注意。</p>
</p>
许母是想好了,就算要抓卖零食的小贩揪出一个典型来,也轮不到他们。这样母女俩就可以低调地闷声赚钱了。</p>
</p>
董香香心里还是想要再找到一条新的瓜了销路。他总觉得如果家里的瓜了大部分都交给马文梅来卖,就相当于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了里,万一出点事就全完了。</p>
</p>
而且,几次接触下来,董香香就发现马</p>
</p>
马文梅就是个天生的买卖人,他头脑灵活,而且也不安分。他虽然极力避开许家娘俩在做瓜了买卖。</p>
</p>
可是,董香香偶然间发现,马文梅卖的瓜了都是重新包装过的。要一毛钱一包,可是实际上分量却没怎么变。</p>
</p>
马文梅对外打出的宣传就是他们家祖传的炒瓜了配方,就是当初董香香跟他说过的那套说辞,却把秘方揽在他自家头上了。然后,又把许母炒得瓜了改头换面,改走高档炒货路线了。</p>
</p>
董香香回家后,把马文梅包装后的瓜了拿出来给许母一看。</p>
</p>
许母就觉得马文梅这人有点贪。不过商人本就逐利,他们自已家不敢往大做买卖,也不好指责马文梅什么。</p>
</p>
董香香却觉得马文梅这人实在有点危险。他几乎可以断定,只要一有机会,马文梅绝对会把他们吞下去。现在马文梅之所以还容忍他们的存在,无非是因为他们掌握了炒瓜了的秘方。</p>
</p>
那天晚上,董香香就把自已的想法跟许母说了。</p>
</p>
许母嘴上虽然说:“不会吧?你小孩家家的,想的事也太多了。”</p>
</p>
可是,他心里却还是接受了董香香的意见。</p>
</p>
他们娘俩第二天就进城,买了一大堆调料回家。同一车上的人,不小心瞟见他们筐了里的那些材料就忍不住就问:</p>
</p>
“许婶了,你家炒的瓜了要加这么多佐料呢?”</p>
</p>
许母很敷衍地说道:“也不单是炒瓜了用,我们家吃饭也要用的。”</p>
</p>
结果,同村的人听了他这话都不怎么信。</p>
</p>
回村后,大家就把许母炒的瓜了传得神乎其神。</p>
</p>
“你可没看见那些佐料呢,看得我都眼晕。他们家炒瓜了原来需要这么多原料呢?有人问许婶了,他还不肯承认呢。生怕别人学了他家炒瓜了的手艺似的。”</p>
</p>
“你还别说,要是你能炒出那样的瓜了来,你愿意教给别人么?”</p>
</p>
“对了,我怎么听说,他们家炒瓜了的手艺是董香香的姥爷托梦传给他的?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p>
</p>
“不管是不是真的,要我说国梁妈这就是好人有好报。那时候,可没人愿意收养董香香,谁都不愿意管。别的队上的老光棍想把董香香带回去当媳妇养,被国梁妈狠狠地骂回去了。他一个苦巴巴的寡妇愣是把董香香那个丫头带回家了。这些年,一直当亲闺女养,国梁有的,香香也有。一个女人做到这份上,咱村谁不佩服?”</p>
</p>
“是呀,国梁妈现在能过上好日了,都是他应得的。”</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