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壮大其族
旗鼓相当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13章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壮大其族,三国:华夏名将突然降临,旗鼓相当,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原来他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贤任旐?据传建安年间,天下饥荒,人民相食,黄巾军再次死灰复燃进攻到了乐安郡博昌县,却听闻这里是任旐的家乡。黄巾首领言道‘任旐是天下贤人,我们虽然不得已落草为寇,但是怎么能侵犯他的家乡呢!’自此之后,任旐名声传遍天下,各郡之间,争相举荐他为孝廉。”</p>
刘辩心里不禁浮现出对方的信息,和颜悦色的说道:“原来是子旟,现在并非朝议时间,请坐下说话。听闻子旟乃乐安郡博昌县人,为何远离故乡,从青州来到我幽州为官。”</p>
刘辩因为曾经读过的史书中,并没有对方家世的记载,所以出言试探。</p>
他想要在幽州乃至整个大汉完成心中的改革,士族和豪门绝不能太多,否则必将成为自己改革的阻碍。因为这些人中大部分首先在乎的是自己家族的利益得失,像荀彧这种为了心中的理想,最终和曹操分道扬镳的例子简直是凤毛麟角。</p>
这个时代以河内司马氏以及颍川陈氏为代表,他们的家族奋斗史就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壮大其族。</p>
你不能说这种家族的价值观有问题,正因为此,这些士族豪门才能传承数百上千年之久而不没落。</p>
荀彧作为最后有能力改变汉献帝傀儡身份的大才,却最终只是忍气吞声,不为曹操再献一策,并没有联合天下士人反对曹操。</p>
要知道曹操麾下,以颍川为首的中原士族,大部分皆是荀彧举荐的。</p>
曹操在几年后,怀念荀彧之时,曾经百感交集的说道:“文若为我举荐了如此多的人才,才有如今的盛世。荀令君之论人,我万世不忘。”</p>
甚至司马懿在晚年回顾自己不同寻常的一生,想起了昔日这位举荐自己的王佐之才时,也不禁感叹:“算上历史中的人物,以我亲眼所见,书中所载,近一百多年以来,没有见过有贤才能超过荀令君之人。”</p>
最终荀彧放弃了抵抗,主要因为那时曹操羽翼已成,为了保全自己的家族,选择了消极抵抗。毕竟在士族眼中,家族的利益为第一,即使荀令君如此大才,最终还是需要为了保全自己的家族,放弃抵抗。</p>
“启禀史侯,下官当初在乐安郡受到郡守的赏识而入仕为官,之后跟随在青州刺史焦和身边,多次向他进言远离巫术占卜。因为在下出身寒门,并不受到对方的重视。又见到青州刺史焦和乃是空谈理想,并无处理州郡政务的才干,青州必定陷入大乱。</p>
无可奈何之下,我弃官而去,带领自己的族人和乡亲离开故乡,北上进入了渤海郡。之后听到幽州牧刘虞,礼贤下士,善待百姓,政绩斐然,于是带领族人乡亲来到了蓟县并在这里当上了一名功曹。”任旐恭敬的说道。</p>
刘辩听闻对方出身寒门,又知道历史上的任旐将百姓放在第一位,心中暗喜,表面却不动声色的说道:“子旟,你这次提出的建议非常正确,也是我的疏忽,确实忘记对以前因伤退伍的军人给予优待。”</p>
任旐见到史侯年纪轻轻,居然能当众承认自己的错误,不禁大为佩服,恭敬的说道:“下官也是因为对方家庭确实非常困难,又曾经对我大汉立过大功,在边境保护百姓,才心有所感,向史侯提出只要因工伤退伍的军人都能享受现在军人的优惠政策,有利于加强整个幽州的凝聚力。”</p>
“正所谓有功当赏,有罪当罚,你在蓟县已经担任功曹半年,不但能将所有的工作很好的完成,还能协助蓟县县令处理各种问题,这次又提出如此宝贵的意见,自然功不可没。</p>
我观子旟有为百姓造福之心,并且有治理州郡的才干。等到明年开春我们拿下辽西郡后,会将你提升为一县之长。”刘辩含笑说道。</p>
“多谢史侯的嘉奖,下官必定不负所望。”任旐立刻起身感谢道。</p>
“对了,听说你答应了赵四明日带他前去看病,我已经提前打过招呼了,明日你们直接前往医院找张仲景医生即可。”刘辩嘱咐道。</p>
“诺!”</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