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返回
康一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4章 返回,从手搓火箭开始的星际之路,康一沐,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洞伍甚至还想穿着出舱服到洞里走走,不过这个想法被坚决否定了。</p>
因为即便是知道脚下的凝固冷却后的熔岩,但熔岩的特性就注定了它的表面绝不是普通石块那样的光滑,它的表面充满了各种尖锐的部分。</p>
虽然它们很脆,硬度不高,但是对于半硬式出舱服来说依旧是不够友好的。</p>
同时出舱服是有寿命限制的,穿到若干次或者总时长,为了安全起见就要报废,在这种环境下使用,会极大的减低它的使用寿命。</p>
返回后这次行动的四人都好好的休息了两天,这次的探索作业强度不仅大而且是连续性的,让几个人都有些身心疲惫。</p>
不过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好消息还是有的。</p>
在获得到月球初步熔岩管道内部情况的资料后,地质学家们立刻调整了后面的探索计划,将原定的8个优先级调整为5个,并重新调整了调查顺序。</p>
三天后,第三次探索开始了,和之前的两次不同,这一次是一台工作机单独降落一个探索点,两台工作机间隔足足超过上千公里,而且探索目标也不是地下熔岩管道,而是一个是峡谷,一个是陆地平原。</p>
等于是第三次探索一次性就考察了两个优先探索点。</p>
第四次探索目标再次回归熔岩管道,不过这次地质专家们挑了一个很靠谱的,既不算大也不算小,属于不大不小,既能满足前期的科考探索工作,也可以修建较为合适的溶洞基地,里面后续的空间还可以继续扩建,能达到一个大型科考站的建设规模。</p>
至此,前五个被定下的探索地点全部探索完毕。</p>
不过这并不代表此次整体的探月任务就已经完成,相反,这次的探索也仅仅只是达到预期的一半而已。</p>
接下来的时间里,两台工作机对后面数个目标,包括月球南极、北极,月背的数个地点进行了探索。</p>
整整一个月零六天的时间探月工作组对月球十几处地点进行了探索。</p>
这些目标中有平原、有高原,有火山,陨石坑,还有有峡谷等各种地貌,虽然不敢说将整个月球的地理环境完全掌握,但有了这些基础资料,月球的大概地质情况已经被基本摸透,第一阶段的摸底工作顺利完成。</p>
完成这一步工作后的六人花了两天时间打扫环月空间站,并将所有物资进行整理,准备打包返程。</p>
因为以前有过空间站临时关闭的经验,而且此次任务中就有一名航天员就是执行那次封舱的任务,所以没有遇到什么麻烦。</p>
返回并不是整个环月空间站全部返回,毕竟两百多吨的东西,哪怕是有强悍的胶基燃料,也得要消耗不少,因此环月空间站将继续停留在环月轨道上飞行,六个人和采集到的样本物资,将乘坐一个较小的临时舱段返回蓝星。</p>
和过去时的大空间比,这个小舱段就有些令人不舒服了,不过几个人都是老航天员,对此也不会计较什么,而且返程用不了太久时间,多休息睡两觉就到了。</p>
没错,连续的工作让六个人身体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疲劳,哪怕是每次下降采取轮换的方式,另外两人在空间站值守休息,这样一个多月的高强度探索工作,也是让训练有素的航天员们有些吃不消。</p>
和上次章成铭他们从空间站返回蓝星一样,当返回舱段回到蓝星,并减速进入低空轨道后,赛里斯航天局又打了两艘神舟飞梭上太空,和临时返回舱段进行对接。</p>
这样一来,临时返回舱段上,加上前面送六名航天员上来的两艘神舟飞梭,现在就又有了四艘神舟飞梭同时对接。</p>
这么多神舟飞梭对接的主要原因就是赛里斯航天局新一代的载人飞船还没有研制成型,而原有的神舟飞梭下行载货能力有限导致了这个尴尬的场面发射。</p>
飞船的下行载货能力有多少不是想带多少就带多少的,而是要根据飞船的实际情况来决定。</p>
假如一艘飞船空载1.5吨,满载2吨,那就意味着这艘飞船的实际运载能力只有0.5吨,而且这半吨中是要算上里面的人员、装载物资的重量。</p>
为啥不能随意增大下行载货能力原因也很简单。</p>
飞船的减速燃料是有限的,如果太重导致减速不足,那么飞船在冲入大气层的时候速度就会过快,产生的摩擦稳定增高,搞不好超过船体的承受能力那就搞大了。</p>
当然如果采用打水漂式返回可以减少燃料的消耗,但增加的重量也是在改变了飞船的弹跳轨迹,为了精确保证入轨的可控性和安全性,是不会随意改变重量来产生这些额外风险因素的。</p>
前面那两个难关都是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想办法弥补和解决的,但是最后一个问题,就是飞船在经过前面两个难关后,在大气层内的天空中,固定大小的降落伞可未必能给超过预定重量的飞船带来足够的减速能力。</p>
越重的物体,就需要越大的降落伞,五十公斤的人和一百公斤的人去使用相同面积的降落伞去跳伞……那肯定是体重一百公斤的人先落地!</p>
而飞船上的降落伞尺寸、大小、重量都是早都多少年前已经定好了的,不可能因为某次飞行额外增加重量而贸然改变大小,因为增大伞面积同时也会增加伞绳的数量,还有打包的后的体积和重量……</p>
这些因素都会形成不安定因素,对于以稳定和安全第一的载人航天来说,这都是非常致命的危险,毕竟……</p>
错一次,很可能付出的代价就是宝贵的生命。</p>
好在现在的神舟飞梭在进入到神舟十八时,就已经完成了最后的改进,更改了部分设施和精简了设备,不仅让飞船有了更舒适和可靠的性能,同时将原有的电池更换为更加成熟的锂电池,多种因素结合下,增加了300%的下行载货能力。</p>
就是从那一艘飞船批次开始,神舟飞梭便彻底定型,进入了量产阶段。</p>
也多亏了已经定型量产的福,生产单位可以不用再考虑调整技术指标和要求,可以放开手脚大量生产,建造成本和消耗工时都极速下降,飞船能像下饺子一样咕噜咕噜的快速产出。</p>
所以这一年章成铭他们在太空生产出的胶基燃料,以及这次采集的大量月球样本,没这么多飞船带回到地面还真是个更加尴尬的事情。</p>
不过经过这两次事情,新一代飞船的研制速度肯定还会加快,已经能把几百吨的东西送上太空了,但卡在带不回来这个地方就实在太令人无语了。</p>
而且神舟飞梭还有一个已经跟不上技术的槽点,那就是功能舱的存在很鸡肋。</p>
这玩意在最初是用来给航天员在这里短暂的停留生活,同时验证空间站以及对接技术的必要舱段。</p>
但是随着空间站的建成,就像有了大房子,原先住的小房子就尴尬了,虽然后面把它改进当成了货运飞船,但载人的神舟飞梭上还存在……就像你都住上了大别墅,还会考虑住原先的单间配套出租屋吗……</p>
之所以它还一直鸡肋般的存在,就是因为飞船的返回舱是没有对接能力的,必须要加装这一个功能舱来实现和空间站以及其它设备的对接。</p>
上去时可以利用里面的空间多带点东西,但下来时……</p>
它会变成空间站的垃圾桶,把各种生活物资,实验废弃物品归置在这里,最终三个舱段中,上面的功能舱和下面的推进舱都会在大气层中被烧毁,只有中间的返回舱会落在地面上。</p>
这作用在以前空间站时代还没问题,毕竟上去的东西多,带下来的少。</p>
但是随着空间站的二期计划,以及现在登月计划的顺利开展,原有的神舟飞梭那点下行能力已经跟不上,同时功能舱的那点载货能力也变得微不足道,取消功能舱。</p>
因此研制更大,具有更多的载人、载货上行下行能力,并且可以直接拥有对接能力的新一代飞船就成为下一步发展中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p>
和上一次不同,这一次灯塔国倒没有搞什么幺蛾子在返回的轨道上埋地雷,估计是通过上两次的尝试,发现自己的这些小手段在赛里斯航天人掌握的技术面前就是班门弄斧。</p>
不过为了稳妥起见,六个人依旧分开,四艘飞船各自携带航天员和各种样本物资,以快速脱离和打水漂的方式,分别减速进入大气层,一如既往的精准的落在了预定的着陆场。</p>
和上次不同,这一次每个搜救大队都跟随了足够多的记者和摄影师,将四艘飞船的着陆全程向观众直播。</p>
而出舱时,章成铭收到的鲜花和礼遇也弥补了上次返回时的遗憾。</p>
唯独不爽的,就是这次依旧是被抬出来的。</p>
如果说上次在太空生活了三周,失重对前庭功能产生了一点小影响,但是这次行动,章成铭有一半时间都是在月球地面上度过的。</p>
按说这样的情况,对于人体前庭功能的影响几乎是微乎其微,但是为了安全和稳妥起见,航天生命研究组的科学家们还是把章成铭摁在了座椅里,将他和另外五人全部抬出飞船,坐在无数相机、摄像机面前接受全国人民的检阅。</p>
随后的流程还是老三样,人员拉到帝都进行恢复性疗养和训练,飞船里的东西……</p>
在层层警察、武装人员的护送下,被送到了相关的研究机构里。</p>
在这些单位中,已经有无数科学家早已摩拳擦掌,等待着这些样品的到来。</p>
此次返回后,还有一个事悄然来临,那就是——</p>
又是新的一年春节即将来临。</p>
(https://www.yqwxw.cc/html/44009/44009728/10100948.html)</p>
www.yqwxw.cc。m.yqwxw.cc</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