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常见病医案讨论
木子李大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86章 常见病医案讨论,祖传中医上中医药大学,木子李大湿,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张某,女,28岁。</p>
初诊,主诉阵发性咳嗽2月余。</p>
病起于空腹饮冷,咳嗽呈阵发性、连续性,干咳无痰,咳则胸憋,晚上较白天咳嗽多发,影响睡眠。</p>
口干不喜多饮,纳食尚可,大、小便调。</p>
舌质淡暗,舌苔薄白,脉沉细弦。</p>
证属寒饮内停,肺失宣降。</p>
治以温化寒饮为法,方用小青龙汤加减。</p>
处方:生麻黄3g,桂枝3g,干姜3g,细辛3g,姜半夏9g,生白芍9g,五味子9g,生甘草3g。7剂,水煎服。</p>
二诊:上方服1剂,咳嗽即明显减轻,效不更方继续服用,但连服10剂后,仍没有尽全效,现症见咽干、微咳,舌红,舌苔薄白,脉细弦。</p>
李介宾一边看着这病案,一边手号起患者的脉。</p>
中规中矩,难能可贵,用量轻而有效,只是没有跟着患者病情变化而及时调整方子。</p>
“大小便怎么样?”</p>
“大便正常,小便有点多。”</p>
“嗯。”</p>
看着患者面色,听偶有的咳嗽声,清脆而不沉闷,李介宾心下有数了,在这个中年大夫的病案上写下:</p>
三诊,治以宣肺利咽。</p>
处方:生麻黄3g,炒杏仁12g,干姜3g,五味子5g,射干12g,桔梗12g,生甘草10g。3剂,水煎服。</p>
“3付够吗?我之前喝了十几付都没好呢。”女患者看向中年大夫问道,她还是对这个半路出现的年轻大夫不信任,长得那么嫩,医术也嫩吧。</p>
“先喝3付,然后再观察观察。”中年大夫很有经验的打圆场。</p>
“好吧。”女患者有点不满意,但是最后还是同意了,都市里面很多病人都是这样,平时工作忙,所以一次都想多开点药,这跟李介宾在小县城,很多病人都想少吃点药就好是两种想法。</p>
开完后,李介宾准备走了,但是却被中年大夫挽留。</p>
“那个,李老师,咱能不能就这个医案讨论一下?”</p>
原来是在这里等着呢,李介宾本来还奇怪呢,这种病很常见,也不算什么疑难杂症,为什么专门要找自己看看。</p>
“咳嗽是常见病吧,我看你一开始治疗的也不错嘛,其实后面即使你不给她开药,她慢慢休息也该好了......”</p>
“是嘛,李老师果然慧眼如炬呀,实不相瞒,我是大学学的中医,当时都是脏腑辨证,后来到了临床,开始开中药发现,很多病吃中药效果不好,等到后来遇到孟教授,才发现,原来经方效果更好,只是经方好像都是六经辨证......”</p>
啧啧,又一个学中医学到想不开的boy。</p>
条条大道通罗马,学辨证论治,其实一开始说的就很明白,辨证论治是个工具。</p>
工具是用来用的,有趁手不趁手,但是用的好不好,分人,也分习惯,看情况。</p>
就如同咏春张天志说的,十步之外,枪快,十步之内,拳快......给枪装上刺刀,那么都快,嘎嘎嘎。</p>
“我们先来用脏腑辨证分析一下这个病案......”</p>
常见病,不难,但是却能看出一个人的思路高低。</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