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7.养大臣太费钱啦!
四月除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247.养大臣太费钱啦!,人在大明写日记,老朱家都破防了,四月除夕,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反贪官是应该的,但至少也该先给足了人家生活保障呀!</p>
马蓁蓁又劝:“又不是每日吃饱了米面就算了,若人人都只吃饱就再不花银子,我那些东西又卖给谁去?”</p>
“我卖给他们,挣了钱,上交一半给你,你再发下去,他们继续买……”</p>
“这样银子才能流通起来,大家生活富足,岂不是越来越好?”</p>
马蓁蓁劝了又劝,朱元璋才终于将官员的俸禄定高了些。</p>
原本朱元璋定的俸禄,正一品900石,从一品750石,而后根据官职品阶降低而递减,最低的从九品俸禄为50石。</p>
一石粮食,大约是六七百文钱,虽然这般看起来月俸还不错,但等过几年,朱元璋会直接给人降到一个月87石。</p>
那时候正一品大员,87石粮食的俸禄,而且还只能拿到手一半,换算到后世的人民币,一个月到手还没五千块钱。</p>
正一品啊,这是正一品啊!</p>
每每思及此,马蓁蓁就觉得眼前一黑。</p>
尤其是这些官员挣的钱还不只是供着自己花,总要养着家里老小一群,怕是再厉害的再精打细算的主母也没办法。</p>
在马蓁蓁的劝说下,最终俸禄定为正一品1200石,从一品1100石,往下每降一级便降50石,到从九品俸禄便是300石。</p>
朱元璋一直在摇头叹息:“太多了,太多了啊!”</p>
“这般官员生活富足,若还伸手拿赈灾银子,打公家的主意,那爹如何惩罚都不为过。”马蓁蓁笑道。</p>
朱元璋想想也是,但:“哎,我还是觉得花这么多银子养这么些人,太亏了。”</p>
他状似无意的叹道,“一品官,真的有必要存在吗?”</p>
马蓁蓁目瞪口呆。</p>
好家伙,给一品大员定的工资高一点,他为了省钱,都想直接空缺这个位置?</p>
马蓁蓁服了,皮笑肉不笑的坚持道:“就这些!以后只许升,不许降!”</p>
“好吧,好吧。”朱元璋叹气,又看一眼马蓁蓁,欲言又止。</p>
马蓁蓁心中警铃大作,倒是想起历史上最后一个丞相胡惟庸。</p>
胡惟庸案可是后世都有名的案子,牵扯人员之广,被杀人数之多,实在惊人。</p>
而究其原因,除了胡惟庸这人确实不行之外,或许只是因为朱元璋想撤销“丞相”这一制度。</p>
虽然也被他得逞了,在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不仅废了丞相一职,还连同整个中书省都一起端了。</p>
权力被直接分到了六部,加强了专制皇权。</p>
嗯,然后朱元璋就成了古今第一勤奋皇帝。</p>
后来吴晗先生计算他的工作,从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短短八天,朱元璋收到了一千六百六十六件公文,合计三千三百九十一件事,平均每天要处理四百二十三件事,看两百份折子。</p>
而纵观洪武年间,朱元璋干活最多的一天,直接批了一千六百多件奏折,简直是使不完的牛劲。</p>
……所以也能理解朱小二和朱小四像谁了。</p>
马蓁蓁略有些头痛的看着朱元璋,开口道:“正一品满朝上下也没几个,还有兼任,不怎么费钱吧?”</p>
“哪里就没几个了!”朱元璋大惊,掰着手指给她数,“宗人府要五个!还有三公,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这么多呢!”</p>
马蓁蓁:“……宗人府原就是皇亲国戚兼任,而其他,爹,我没记错的话,三公(明朝的太师、太傅、太保)是李善长、徐达和常遇春,而左右丞相也是李善长和徐达吧?”</p>
满打满算,一共四个人!</p>
朱元璋“哦吼”一声,又笑起来:“其实吧,这个,这个……”</p>
“这个丞相制度,爹不想要了,是吧?”马蓁蓁一针见血的问道。</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