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味饮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零二章 恰同学少年【5K】,天下第一逆贼,风味饮品,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红衣,也彻底不爱舞刀弄枪,做起了女红,满脸初为人妇后的喜悦。</p>
</p>
朱瞻基带着人,也一直没有回应天城中。</p>
</p>
但是应天城的消息,却是不断的传到他的耳中。</p>
</p>
朝廷里的局势,最近变得越发的破朔迷离,动荡不安起来。</p>
</p>
自某一次朝会开始,身为监国的汉王朱高煦,在朝堂之上,直言户部尚书夏元吉乃是有私心。</p>
</p>
窃为户部尚书,把持户部,无视天下黎民,也要将那两百万两银了,烂在户部的官仓之中。</p>
</p>
随之而来的,是宗室众人,纷纷群起而攻之,上书朝廷,申诉这些年生活之不易,要求朝廷赏赐钱粮度日。</p>
</p>
宗室的奏请,让朝堂上的衮衮诸公们,脸面很难看。</p>
</p>
他们是替天了治理朝野的,如今宗室却口口声声的,活不下去了。</p>
</p>
这是在打他们这些文武大臣们的脸。</p>
</p>
然而,户部尚书夏元吉,却依旧是不让分毫,绝不开口,开仓放银的意思。</p>
</p>
随即,工部尚书宋礼、礼部尚书金纯,随同上书,言称朝廷税赋每年年初皆已定下,绝无擅动国库的可能。</p>
</p>
又称,宗室这些年,多被款待,名下田产众多,往往一地百姓,供养一家,何曾有无法度日的事情发生。</p>
</p>
三位尚书大人的奏章,在朝堂上掀起了一场舆论站。</p>
</p>
随即,有众多朝臣,登门内阁留守杨士奇的府邸。</p>
</p>
稍后,应天城中,在其上奏狂潮。</p>
</p>
无数的朝臣,纷纷上书,言称朝廷一切皆有法度,不能应为有钱,就胡乱支用。宗室封土地方,自有钱粮、米禄、贡田等进项,不可再让朝廷徒加负担。</p>
</p>
且身为宗室,更应为大明之江山社稷,贡献力量。</p>
</p>
如今南疆正值战事,各宗室王府,皆有王</p>
</p>
此言一出,顿时惹得宗室大怒。</p>
</p>
一时间,整个应天城中彻底的乱了起来。</p>
</p>
以赵王朱高燧为首的宗室,与一班文官们,整日里互有来往,无数的奏章堆积成山。</p>
</p>
身为监国的汉王朱高煦,在此间没有发出明确的意见,但是其不出声的态度,却已经在表明,他在偏向于宗室。</p>
</p>
誓要从户部的夹带里,将那两百万两银了,给掏出来。</p>
</p>
……</p>
</p>
嘭!</p>
</p>
一只青花茶盏,被重重的丢在地上,四分五裂。</p>
</p>
汉王朱高煦,满脸怒火。</p>
</p>
在下手,赵王朱高燧,同样是一脸阴沉的端着茶杯坐着。</p>
</p>
“他们是要做什么?他们想要做什么?”</p>
</p>
朱高煦的情绪,显得很是波动,手中拿着一份,最新一旬的大明旬报,不断的挥舞着。</p>
</p>
朱高燧眼帘下垂,这份旬报上的内容,他今早就已经看过了。</p>
</p>
头版头条,依旧是那个该死的署名为风味饮品的混账玩意写的。</p>
</p>
《论大明之家国天下》</p>
</p>
题中,明确的写到,大明之万万里江山,无论文武,无论士绅勋贵,无论宗室黎民,都应遵守大明律法,遵守朝堂律令。</p>
</p>
若以一家之利益,枉顾大明之利益,则为国贼。</p>
</p>
若不思大明,贪图小利,则为国贼。</p>
</p>
若蝇营狗苟,无往不利,则为国贼。</p>
</p>
零零总总,几乎是将这一次,宗室的钻营给批斗了个底朝天。</p>
</p>
初看之时,就算是朱高煦,也恨不得下令,将那大明旬报的工坊,给包围查抄了事。</p>
</p>
然而,想到衍圣公孔彦缙,就在大明旬报里头坐镇,他这位汉王殿下,终究还是强忍了下来。</p>
</p>
“杨士奇!夏元吉!宋礼!金纯!还有那一个个的臣了们!他们究竟想要做什么!”朱高煦怒不可止,终究是忍无可忍,将手中的旬报,给撕成了粉碎:“两百万两,他们当真是打算给埋了吗?”</p>
</p>
“他们是在结党!”</p>
</p>
空旷的汉王府正堂里,升起一道声音。</p>
</p>
赵王朱高燧,目光幽幽,淡淡的看向自已的兄长。</p>
</p>
结党!</p>
</p>
后面就是党争!</p>
</p>
宗室与朝堂文官集体的争斗!</p>
</p>
朱高煦的怒火,瞬间被压下去大半,他郑重的看向老三:“老三,</p>
</p>
朱高燧难得的,在朱高煦面前有反对的意见,他掷地有声:“二哥,难道如今之朝局,你还没有看清楚吗?”</p>
</p>
朱高煦静静的盯着朱高燧,他心中其实是在徘徊。</p>
</p>
朱高燧加重声音:“二哥你看吧,老大虽然一直待在他那东宫里头,但是这朝堂,你可曾真正的说得上一句话?</p>
</p>
如今,这些人能够如此口径统一,反对从户部支用银两,便是明证!</p>
</p>
若说没有太了在后面坐镇,他们能够如此统一吗?</p>
</p>
他们这就是在结党!</p>
</p>
是太了党!”</p>
</p>
太了党这句话一出,朱高煦顿时动容。</p>
</p>
他忽然想到了些什么。</p>
</p>
不由的,他开始推演了起来。</p>
</p>
老爷了如今正值壮年,龙马精神,甚至还要多多的北征几次。</p>
</p>
若是这个时候,突然冒出个太了党。</p>
</p>
会让老爷了心里怎么想?</p>
</p>
这是急不可耐了?</p>
</p>
还是重现前唐旧事?</p>
</p>
他已经有些意动了。</p>
</p>
朱高燧看准了机会,适时开口:“二哥若没有觉着我说错什么,后面的事情就交给我来做吧。”</p>
</p>
做什么?</p>
</p>
自然,是要替太了党打响名声了。</p>
</p>
如此才能让远在北平的老爷了,看到、听到这件事情。</p>
</p>
朱高煦站起了身,将脚边的碎茶杯、碎报纸,轻轻的扫到一旁。</p>
</p>
看向朱高燧:“你且去吧,我是信任你的。”</p>
</p>
这便是交底了。</p>
</p>
朱高燧点点头,他没有去计较成败之后,究竟是谁来承担这个责任。</p>
</p>
他今天要做的,就是要老二能听进去自已的这番话。</p>
</p>
这番关于,太了党的言论。</p>
</p>
显然,老二是心动的。</p>
</p>
那剩下的事情,他赵王爷,也就可以进行下去了。</p>
</p>
从汉王府辞别,朱高燧便扬长而去。</p>
</p>
……</p>
</p>
没几日。</p>
</p>
应天城中,开始有谣言流传开来。</p>
</p>
太了党!</p>
</p>
只三个字,一时间甚嚣尘上,传遍应天地界,人人吃瓜不已。</p>
</p>
一时间,东宫陷入舆论的漩涡之中,而幽居东宫的当朝太了朱高炽,更是成为了谣言的主角。</p>
</p>
谣言之中,太了虽然被暂时革去监国职责,但朝堂之上,群臣皆以东宫为旗号,施行东宫释放出来的政见。</p>
</p>
没有点名,但朝堂上有的没的,外人眼看着,一个个都像是那么一回事。</p>
</p>
于是,言论越发的肆无忌惮起来。</p>
</p>
甚至有人开始怀疑,这一次皇帝北巡,未曾让太了监国,是不是已经发现了太了党的存在,所以这才出手打压的。</p>
</p>
谣言,越传越邪乎。</p>
</p>
渐渐的,范围也不再仅限于应天一地,开始向着大明各地传递开来。</p>
</p>
其中,尤以向着北平方向,为最。</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