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清明节:介子推的自述
乐天派流浪的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9章 清明节:介子推的自述,乐天派流浪的猫的新书,乐天派流浪的猫,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我是介子推,清明节快要到了,流行的说法说是为了纪念我,以表彰我的忠义和清明。这从何说起呢,且容我慢慢道来。</p>
一、溯源</p>
其实,早在上古时期就有上巳节和清明节。上巳节俗称"三月三",主要是纪念轩辕黄帝的民间传统节日。清明节称"踏青节",始于周代,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意即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等农谚。后来亦传承为慎终追远的盛大祭日,成为踏青扫墓、礼敬祖先、弘扬孝道的传统节日。</p>
寒食节产生于春秋时期,要晚得多。真正与我有关的其实正是这寒食节,它因我而诞生,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当然,这个寒食节,也有我寄望"清明"的文化元素。</p>
说来话长,且按下不表。先说说清明节与寒食节的交集与演化过程。</p>
因寒食节之后就是清明节,两节相距太近,其节日内涵又多有重合,故多混淆。</p>
作为冷节又称作百五节的寒食节,由因德宗年间的诗人韩翃("大历十才子"之一)写下有名的《寒食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后,寒食节名气大振,逐渐家喻户晓。</p>
后来,文宗年间的大诗人杜牧相得益彰,写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一流传千古的《清明》诗后,清明节的名气更加响亮,便逐渐盖过了寒食节。到清朝初期,寒食节遂被清明节取代,两节就此合二为一,统称"清明节"。</p>
时至当下,清明节便融合了上巳节、寒食节祭祀的内容,又丰富了节气本身的文化内涵,成为唯一的一个节令合一的法定节假日。今天,清明节可放假一天,加上周末两天,就有了三天的小长假。</p>
由此,原本与寒食节休戚与共的我,便一跃而成清明节的形象大使。为简明扼要,干脆就笼统说成为清明节也是纪念我,让我成为清明节的代言人。</p>
我梳理了一下缘由,盖因清明节合并了寒食节,寒食节又因我而诞生以致吧。</p>
那,何以说寒食节系因我而诞生的呢?原来是因我忠心耿耿地追随春秋时期的主公晋国公子重耳,为他,我留下"割股奉君"的千古忠义。后来,主公重耳当上晋文公后,我不食君禄隐居绵山"抱树而死",使主公倍加感动,便下令在全国专设"寒食节"缅怀于我。</p>
这让我既欣慰又忐忑,没想到自己区区奉献,竟迎得如此隆重礼遇,权作"滥竽充数"吧。</p>
下面,我就扼要说说我"割股奉君"和"抱树而死"这两件不值一提已入云烟的过往经历,切勿深究哟。</p>
二、割股奉君</p>
我记不清是什么时候来到春秋时期晋国山西的土地上,一个叫介休的地方,我只清楚于公元前636年死于绵山(因纪念我,后来称之为介山)。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将能力平平的我与赫赫有名的伍子胥、管仲两位大人齐名,说我是"春秋三杰"之一。</p>
只知道很久很久的那年,因晋献公被宠妃骊姬所迷,立了她的儿子奚齐为太子,原太子申生便被骊姬陷害致死,公子夷吾和重耳无奈避祸逃亡他乡。</p>
主公重耳很有贤名,有振兴晋国的志向,我便追随他一路风餐露宿,在饥寒交迫中历经艰难险阻,奔向翟国,连同主公重耳的舅舅、后来封为上将军的狐偃以及贤士赵衰、贾佗、先轸、魏犨、司空季子等人。</p>
可怜的主公重耳命运多舛,先是被父亲晋献公派勃鞮一路追杀,后又被兄弟晋惠公追杀。</p>
我便同主公重耳在外逃亡十九年。十九年里,我们经常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那份狼狈,说有多惨就有多惨。</p>
记得有一年我们逃到卫国的五鹿,已是饥肠辘辘,可"屋漏偏逢连夜雨",主公的资粮又被一个叫凫须的坏随从偷走,跑了。</p>
无奈之下,我们只好向正在耕作的田夫乞讨一些吃食充饥,却被田夫用土块当作粮食向我们扔来,被戏耍了一番。主公重耳饿晕,直喊好饿,渴望有一碗肉汤填肚子。</p>
我便背着狐偃等人,悄悄去往山沟,痛下心来,将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了一小块,与采摘来的野菜搭配在一起,煮了一小碗肉汤。煮好后,才请主公重耳身边的贴身随从送给他食用。</p>
这件小事便被历史记载,说我"割股奉君",奉为忠君赴义的典范。</p>
其实那时我不过是一份小小的寄望:我这样忠心耿耿地待奉并非刻薄寡恩的主公,将来他上位后一定不会亏待我,会记得我的好,至少不至于为难我。</p>
三、抱树而死</p>
主公重耳后来的确时来运转,在阴差阳错中,忽得秦国的"资助",干掉了晋惠公,当上了史上赫赫有名的晋文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p>
有雄才大略的主公当上晋文公后,对随他逃亡的一干人等果然是大加封赏。奇怪的是,偏偏排除了我以及他的发小耿直忠心的颠颉。</p>
我有些气愤,指桑骂槐地斥责狐偃等人邀功请赏"天实开公子,而子犯次以为己功而市于君,固足羞也。吾不忍与同位"后,便淡泊名利,携母归隐老家的绵山,打算就此做一个不食君禄的隐士,了此余生。</p>
后来,我得知,主公重耳之所以对我"割股奉君"不领情,其实是他心有芥蒂,担心我如前人易牙"烹子"那样有不臣之心,便有意将我选择性忽略,这真真有些冤枉。</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