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出宫
寻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16章 出宫,开局发老婆,乱世收留万千美人,寻一,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就连许多南梁旧臣面对陆谦如此大刀阔斧的改革,也开始担忧。</p>
步子一下迈的太大,会不会适得其反?</p>
整个新朝就只有陆谦一个人依旧稳如老狗。</p>
“自己从二十一世纪来,许多观念与这些古人不符,一些政策改革超出他们的认知也实属正常,唉,算了,凡事都有个适应过程,习惯就好了。”</p>
有大把钱粮在手,还有无敌于天下的军队,陆谦并不觉得快速改革有什么不妥。</p>
下朝后,陆谦将内阁一众辅臣留了下来。</p>
“各位,推广新式作物的工作进行怎么样了?”</p>
陈国忠递上户部交上来的详细章程,禀报道。</p>
“禀皇上,土地落实到百姓手里的地方已经在开始推广了。”</p>
“只是,许多百姓没有见过土豆,玉米是什么作物,不敢贸然尝试,大多选择了他们较为熟悉的稻谷。”</p>
“嗯。”</p>
陆谦点头这个他早有预料,不过无妨,稻谷更耐储存,且系统给的前世高产稻种产量并不低。</p>
陆谦直接拿出了一本自己刚刚编撰出来的土豆,玉米栽种手册交给几人。</p>
“把这本栽种手册送去司礼监,让他们大肆刊印,争取早日下发到各地。”</p>
“告诉和州府衙门,凡愿意尝试耕种土豆的农户赋税减半。”</p>
为了将作物彻底推广开,陆谦也是煞费苦心,毕竟这可是能救命的东西,争取能让所有百姓在最短时间内摆脱粮食短缺问题。</p>
“对了,那八万倭寇俘虏安置的怎么样了?”</p>
“回皇上,按照您的吩咐,已经全部押往辽东开垦田地去了,下一步就是耕种。”</p>
说着,几人也提出了自己问题。</p>
“只是,陛下,辽东苦寒,土地贫瘠陛下为何选择让他们在此处耕种?”</p>
辽东地区一年到头只有短短三四个月的温暖气候,又是历代蛮子的定居地。</p>
所以,在绝大部分人眼中,辽东地区就是鸟不拉屎的苦寒之地,根本不适合种植粮食。</p>
“卿等勿忧,朕自有分寸,辽东可不是贫瘠之地,等收成时你们就知道了。”</p>
“对了,记得将刊印出来的手册也给辽东多发些,让当地官员多用点心一定要将这些俘虏教会。”</p>
这八万人都算得上是精壮劳力,经历上次的事件后这些小八嘎也老实了很多,陆谦也再虐待他们,毕竟还要靠他们打工呢,这可是一股不小的生产力。</p>
至于土地陆谦也是十分清楚,辽东拥有大量的黑土地,在前世可是有粮仓之称。</p>
随后,陆谦询问了一下科举改制后进行得怎么样了?</p>
说起这个,内阁辅臣兼任直隶学道的崔秉言一下来了兴趣,此事正是由他和手下部门负责。</p>
崔秉言满脸笑意道。</p>
“回陛下,科举改制的消息传到全国后,天下文人学习无不欢欣鼓舞,对陛下歌功颂德。”</p>
“就连此前那些对商税增收不满的各地商人也闭嘴了,开始积极配合官府纳税,毕竟以往他们的子孙可没有资格通过科举进入仕途。”</p>
“可以说陛下此举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国策,相信后世所有读书人都会记得陛下的好。”</p>
崔秉言眉飞色舞的说着,而他作为这项国策的第一位实际负责人,他预感自己绝对能跟着沾光青史留名。</p>
“好,要尽快把各地学堂搞起来,让各地教育部门出面与教学先生沟通。”</p>
“问他们是否愿意归附于朝廷体制内,享受和公务人员同样的待遇,拿朝廷俸禄吃饭。”</p>
说罢,几位内阁辅臣都愣住了,崔秉言本来还在想刚经历战乱,百姓穷困潦倒,底层学子大多连学费都交不起,这样一来朝廷招纳人才的进度肯定会很慢。</p>
可听陆谦说完崔秉言只觉瞬间豁然开朗,是啊,把教书先生纳入体制内,由朝廷给他们俸禄。</p>
这一来既可以避免学生交不起学费,也能保证教书先生的生存问题。</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