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1章 罗汝才的忧虑,大顺第一谋士,宝城,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范青让人接待这些矿工,到营地中好生安置。自己则带着金生、丁国宝、金万才三人走入营帐,四人坐下听丁国宝讲述此行的经历。原来,他们三人开始进入矿区,发动矿工起义并不顺利,这些矿工在大山中居住,与世隔绝,被乡绅们欺骗,对起义军有偏见,总认为他们是无恶不作的流寇,所以都躲着他们,对他们敬而远之。
丁国宝想起范青说过“攻心为上”的话,也不强迫这些矿工相信自己的话,而是深入到山中各个村落当中,宣讲义军宗旨,同时救济山中的贫苦百姓,很快收拢民心,越来越多的矿工相信他的话。这时,见势不妙的矿头去宝丰县告密。宝丰县就派来一千多人的乡勇队伍,气势汹汹的要剿灭丁国宝等人。结果只一个照面,就被丁国宝的骑兵打的溃不成军,四散奔逃。这些乡绅一计不成,又生出一个毒计,把好多村民家属抓到寨子里关押起来,威胁这些矿工。丁国宝和金生率领数百矿工,深夜凿开寨墙,然后攻破寨子,把被关押的矿工家属都给救了出来。
这两件事,让矿工们看清了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于是纷纷报名参军,尤其是一些想干一番事业的青年人踊跃投军。结果,只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就招募了两千多矿兵。
范青很高兴,夸赞了丁国宝、金生几句。丁国宝笑得合不拢嘴巴,金生倒是很谦逊的拱手道:“多亏了军师的锦囊妙计和银两,否则哪有如此顺利。”
范青有向金万才问起开凿花岗岩的法子,金万才站起来拱手道:“这法子虽难,但在矿区熟练掌握这技巧的矿工很多,我现在就能向将军演示。”
范青大喜,立刻让金万才演示给他看。于是,金万才很快找了十几名矿工。范青让人把一块用花岗岩凿成的石碾子固定住,让矿工们凿开这个石碾子。
花岗岩材质的石碾子特别坚固,普通铁钎只砸两下就弯了,大铁锤砸在上面火星溅射,却只留下一个白印,且看这些矿工有什么法子。
只见,两名名矿工拿出铁钎,确切的说是扛着铁锨过来,这是特意打造的钢钎,有手臂粗细,两米多长,需要两名矿工
才能扛动。他们扛着钢钎,单膝跪在石碾子前,用肩膀架住钢钎,用手扶稳。
而击打钢钎的居然不是用锤子,而是一块重达数百斤的铁锭。这铁锭一尺见方,上面镶嵌着四个环,栓着四条粗绳,分别由四名矿工扯住绳子,将铁锭拉起来,这铁锭足有四五百斤重。
四名矿工摇晃粗绳,慢慢把铁锭摇荡起来,范青微微吃惊,原来他们用这铁锭当锤子用。这数百斤的铁块甩起来,一个控制不好,很容易把扶铁钎的矿工砸死。
却见四名甩铁锭的矿工荡起铁锭之后,很有默契的嘿了一声,铁锭夹着风声,呼的一下,撞向铁锨。这一下十分精准,只听当的一声大响,铁钎被撞的火星四溅,尖端深深的刺入石碾子中,哗啦一声,石碾子破碎了好大一块,出现了一个半尺方圆的深坑。
“好!”范青大声叫好,他曾亲自凿过花岗岩,知道这岩石的硬度,数名工匠拿着普通铁钎,凿上两个时辰也未必能凿开这么大一块。
只见四名矿工甩着绳子,一下接着一下的让铁锭撞击铁钎,十分精准,这是长年累月练习的结果。只见石碾子上碎石崩飞,很快就出现了一个豁口。又凿了几下,哗啦一声,石碾子被凿穿了,裂成两半。
看到这凿墙的法子如此厉害,范青大喜,这回再凿开封城墙把握可就大了,如果再加上重炮,范青有八成把握可以攻下开封城了。
范青当场就提拔金万才为校尉,让他和金生一起管理新招募的矿兵,还许诺,如果二次开封之战他们叔侄俩人能立功,一定封赏他们二人。
把这些矿工安排完毕,有亲兵过来报告,说罗汝才派人送信,已经同意和闯营合营,大军已经由湖广进入河南了。范青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一丝冷笑,鱼儿已经上钩了!
此时,罗汝才的大军已经离开了湖广,从汝宁府进入了河南。官道上,他的队伍很长,旌旗招展,前后不见头尾。十几万人马规模庞大,刚刚路过信阳州的时候,州城大门紧闭,城上的守军很多,显然对这么庞大的队伍很紧张。
罗汝才听了属下的报告却只是微微一笑,他根本没有
攻打州县的想法。他知道他的人马虽多,但并不擅长攻坚战,别说州县,就是稍稍坚固的寨子也很难攻下来,这一点比起闯营和西营可就差多了。
想起西营,难免又想到张献忠,罗汝才脸上露出一丝不快的表情,他这一年多一直在和张献忠合营,应该说,取得不错的战果,有一些值得纪念的地方,但更多事情让他很不愉快。
张献忠是很霸道的人,在作战方略上说一不二,一旦令下,不论自己的人,还是罗汝才的人都必须按令行动,如果违反军令,不论对谁都要立刻翻脸破口大骂,轻则打几十军棍,重则砍头示众,对罗汝才的将领也一点不客气。而罗汝才的属下将领散漫惯了,对张献忠的做法,多有微辞。尤其是二人合营之后,所有的战利品都得送交到张献忠营中,然后再由他统一分配。这样的做法是让罗汝才最不能接受的,他总觉得自己出力很大,但却拿不到相应的战利品。
前年五月,张献忠在谷城起义竖大旗的时候,罗汝才为了配合他,也在房县起义,当时在房县、均州一带有七八营的义军也一起起义,但他们都知道张献忠的脾气不好,不愿意与他合营,宁可到大别山中去过苦日子,也不愿与张献忠合营。罗汝才现在有点赞同他们的做法了,张献忠这人不好相处。自己为了朋友义气,鼎力支持他,却没有换来期望中的待遇。
如果没有他的十几万人马,这一年多,西营能在杨嗣昌的围追堵截中顺利突围么?能先后击败左良玉和罗岱么?能偷袭襄阳得手,治杨嗣昌于死地么?自己功劳如此之大,换来的却是张献忠盛气凌人的对待,这让罗汝才十分后悔,决心与张献忠分手。
罗汝才在明末起义军中能排名第三,也算是一个草莽英雄,但他的性格不像李自成和张献忠那般强硬,比较圆滑,也很世故。他怀着一肚子牢骚不满和怨气与张献忠散伙,但却决不闹翻脸,也不出一句恶言。他的一贯宗旨是“朋友好聚好散,留下见面之情。”他同张献忠好言商量,赔了不少笑脸,在竹山境内分开。张献忠向北走,转入川陕。他则向南走,在远安一带的香油坪
打了一个胜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