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东南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39章 金州,崛起大明,韭菜东南生,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p>
仁川港之战,虽然在最初的时候,周遇吉并没有意识到多铎会派兵奇袭仁川港,但是当多铎带着建虏和朝鲜联军,浩浩荡荡的离开南汉山城,迎击他们而来之时,周遇吉立刻就有所警觉了,因为此时不是过去,精武营的战力和威名,已经闻名于建虏,多铎更是数次和精武营交手,对精武营的战力最是清楚,多铎虽然高傲,但却也颇会用兵,他应该清楚的知道,以他五千兵马加上貌合神离,战力孱弱的朝鲜军,对战大明七千精锐,并没有多少取胜的把握,还不如守在南汉山城中,凭借坚城疲惫明军,然后再伺机出击,以图取胜。</p>
这中间,虽然有性子高傲,不愿示弱的原因,但说不得多铎是有其他更好的谋划。</p>
周遇吉不敢大意,立刻命令停止前进,召集参谋商议。</p>
这中间,佟定方提出,仁川港是大军的根本,多铎用兵狡诈,怕是有可能会</p>
派兵偷袭仁川港。</p>
也就是说,多铎率领大军当面迎击是假,主力绕道偷袭才是真!</p>
……</p>
有参谋提出异议,说,如果多铎要偷袭仁川港,最佳选择应该是固守南汉山城,待我军疲惫,仁川港又失守,他再大兵出击,方是取胜的最佳选择,现在多铎不守南汉山城,大举迎战我军,不似要偷袭仁川港的套路。</p>
佟定方摇头,说,这正是多铎考虑周到之处。南汉山城中,多是心志不定的朝鲜兵,其中更有我大明的内应,如果建虏骑兵主力出城,但多铎本人却留在城中,不需要太长时间,我军就会得到探报,那一来,他的计划就会落空,第二,坚守城池不是多铎的战术风格,容易令人起疑,同时也会令朝鲜人心不稳,最重要的是,一旦多铎坚守不出,落出拜相,城中朝鲜兵必然会开城,到时就算是偷袭得手,也于事无补了,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说,多铎亲率大军出征,振作士气,捆绑朝鲜大军,做出决战的姿态,才是计策成功的最好保障。</p>
周遇吉听完,深为赞同,于是就令佟定方率领骑兵,秘密屯于仁川港和主力战场之间,但是仁川港有事,立刻支援,如果多铎没有使诈,主力都在战场,那佟定方再率骑兵赶到也不迟。</p>
为了迷惑多铎,周遇吉命令剩下的骑兵多打旗帜,又用辅兵伪装,成功了骗过了多铎。</p>
于是就有了大明骑兵以伊尔根觉罗·阿山没有预料到的速度,忽然杀回了仁川港,击溃建虏骑兵主力,挫败了多铎的计划并保证了战役的完胜。</p>
……</p>
看到军报,隆武帝喜悦的大笑,不唯胜利,更为周遇吉的用兵以及参谋制度的臂助和佟定方的成长。</p>
胜利之后,下一个议题就是后续的处置以及朝鲜王的册立。</p>
朝鲜王李倧,少谋多断,三心二意,朝秦暮楚,因为他的盲动和软弱,差点打乱了大明的朝鲜战略,更造成了朝鲜军民的无谓损伤,这样的人,已经不适合再为朝鲜王了,但后续朝鲜王为谁?大明如何册立?又如何保证朝鲜对大明的忠心,不再发生叛离之事,却仍需要做最后的讨论和确定。</p>
“宣内阁和军机重臣!”朱慈烺道。</p>
……</p>
很快,内阁蒋德璟,李邦华,倪元璐,范景文,袁继咸,军机陈奇瑜,刘永祚,方一藻,杨而铭袁枢等人就到了。</p>
看到朝鲜大捷,众臣都是兴奋,多铎败走,阿汉生擒被斩,朝鲜国中的亲清派官员全部被林庆业关押囚禁---当然了,表面上是奉了李倧的命令。原本被囚禁关押的亲明派官员,重新出狱启用,对这些人来说,短短十几天,宛如是做梦一般,忽然天堂,忽然又地狱,心脏不好的人还真是承受不住了。</p>
亲明派官员被起用后,他们提出的第一个政见,就是请大明王师留在朝鲜,以为朝鲜护---仁川港之战,朝军主力全部丧尽,境内空虚,已经是无兵可用,如果大明退走,不需要多,只需要三千建虏,就可以将朝鲜灭国,因此求大明驻军保护是顺理成章的事情。</p>
这正中大明的下怀。</p>
或者说,这本就是大明的计划。</p>
周遇吉常驻朝鲜,一来保护朝鲜,二来也是为大明从东路攻击建虏做准备,相信这两个战略目的,无论是哪一个,朝鲜上下都应该是支持的,</p>
军饷从登莱调拨,粮草由朝鲜负责供给。</p>
这个条件,朝鲜人应该会感激涕零的。</p>
另一个关键议题,就是朝鲜王李倧的处置。</p>
仁川港之战后,李倧威信尽失,已经被林庆业、沈器长等人软禁,政令都出自亲明派大臣,但是否废除李倧的王位,朝鲜上下却并没有一致的意见。有人以为,李倧虽然有过,但罪不致于废位,只要真心改过,李倧仍可为朝鲜之王,这种意见是朝鲜士大夫之中的主流,连亲明派官员也都是认可,因此,即便林庆业沈器长都已经操了废立之心,但在没有得到亲明派官员的支持下,也不敢轻举妄动,</p>
当然了,最重要的是,大明朝廷还没有表明态度。</p>
只要大明允许,他们也是敢干的。</p>
“李倧心志不定,两次叛我大明,负恩寡德,已经不配为朝鲜之王,当另立新王!”</p>
“只是李倧久为朝鲜王,国内多有拥趸,要废他,并不是太容易。”</p>
“不难,只要大明给林庆元、沈器长等人支持,由他们出面,请李倧退位,顺理成章,合乎天理。”</p>
“但我朝惯例,从不插手朝鲜内政……”</p>
“不错。自朝鲜开国以来,大明从不干涉朝鲜王的承袭,但是长幼有序,名正言顺,我大明就会册立,但经过此次教训,此策非改不可,关键时刻,关键时期,对于朝鲜王的废立,我大明必须得有明确的态度,不然长久下去,必为小邦所轻视!”</p>
商议到此,策略也就定下了,而李倧的命运也就决定了。</p>
大明支持废除李倧的王位。</p>
至于后续谁为朝鲜王,大明不但拥有最后的决断权,而且在事前事中就要参与,以选出一个真正对大明有利的朝鲜王。</p>
其实就大明来说,朝鲜王是否英明?是否贤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新的朝鲜王必须毫无保留、彻彻底底的执行大明对辽东建虏的战略,这也是大明册立朝鲜王的第一考虑。</p>
如果金州没有战事,那么朝鲜王的选择和册立,当然应该是由朝鲜事务大臣高斗枢直接负责,</p>
但现在金州有战事,朝鲜王的废立,又不能拖延,需的快刀斩乱麻,不然支持李倧的残余如果闹起事来,说不得又会是一场动荡。因此最后议定,由礼部侍郎杨汝成即刻亲往朝鲜,实行内阁军机的计划,废李倧,考察朝鲜王室,从中选出可任之人,上报朝廷,以作最后的决断。</p>
圣谕传出,杨汝成领命,立刻动身,坐船从秦皇岛出发,过旅顺,往朝鲜而去。</p>
至于孙定辽等一干被擒获的汉军旗将领,隆武帝最后决断,给他们一次自新的机会,准予他们戴罪立功,在军前使用,但是有功,不吝赏赐,但如果三心二意,依然对建虏抱有幻想,那没有什么可说的,一律两罪并罚,从重从严!</p>
……</p>
说到准许孙定辽投降,就不得不说另一件事。</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