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火红的鸡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01章,咱这孙子,浑身都是反骨?,火红的鸡枞,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一刻,他甚至不想解释了,觉得让三皇孙挨顿揍也挺好,省着他总是天马行空的异想天开。</p>
“启禀陛下,其实门口收的钱,三皇孙一分没要,都用来收容鳏寡孤独之辈了。”</p>
“什么?”</p>
老朱听到这里微微动容,他想不到大孙竟然还有此等仁心。</p>
“详细说来听听!”</p>
“吴王宫建设时期,有不少附近的乡民来捡拾杂物,还有人捞泔水里的东西吃。”</p>
“三皇孙见状潸然落泪,然后就在王宫边上建了个养济院,专门收容那些年老体衰、无家可归之人。”</p>
“但三皇孙又怕此举不能长久,一旦他将来去封地就藩,养济院的收入来源就断了。”</p>
杨新炉说到这儿,偷偷瞅了眼老朱的脸色,见老朱脸上闪过一丝愤怒,赶忙低下头继续瞎编。</p>
“所以三皇孙让刘三负责在门口收钱,所得钱款一文不要,全部归入养济院。”</p>
老朱听到这儿暗暗叹了口气。</p>
“想不到咱的好乖孙,竟然还能有这个善心,咱倒是小觑他了。”</p>
“咱在洪武六年的时候也搞过这么一个,只是一言难尽啊……”</p>
老朱登基后实行过很多惠民措施,比如说收容鳏寡孤独的养济院、负责收容尸骨的漏泽园。</p>
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生出很多令人不愉快之事。地方官府的塞责,泼皮无赖捣乱,以及一些不孝子将父母扔给官府等。</p>
因此,执行了几年也就废止了。</p>
只有一些府县还设有一处养济院,收容一些无家可归的流浪人员,每日给他们几升米,让他们勉强糊口罢了。</p>
“只是怕养出一群闲汉啊!”</p>
杨新炉闻言自信的笑笑道。</p>
“陛下果然明察秋毫,一眼就看出此法之利弊。然三皇孙殿下也想到了这一点,在建立养济院之初就明确规定,养济院不养闲人,不论是谁,都必须干一些力所能及之事,否则就要被赶出去。只有超过六十,或者确实无干活能力者,方可无偿接受供养。”</p>
“现在养济院内但凡有手有脚,身子还能动的,都被安排在王宫内负责洒扫、修剪花草、果木等。”</p>
“比如陛下刚进门时看到的刘三,因为脑子不清楚,只认死理,就被三皇孙人尽其用,安排在门口收钱。”</p>
朱元璋闻言脸上浮现激动之色,两眼也冒出兴奋的光芒。</p>
“好!”</p>
“好个人尽其用!”</p>
杨新炉见陛下高兴,赶忙又补了一句。</p>
“三皇孙说了,天底下没有无用之人,只有放错了位置的人。”</p>
“不管是何等人,都有适合他们的位置。”</p>
老朱闻言更高兴了,这就是帝王的用人之道啊,没想到他还没教呢,那逆孙竟然无师自通……</p>
老朱刚想到这儿,看到边上滔滔不绝的杨新炉,脸上露出迷之微笑。</p>
也不能说是无师自通,眼前这个江南大儒,不就正在为那逆孙游说咱这个皇帝,想让咱立那逆孙当皇太孙嘛,哈哈哈!</p>
“杨爱卿就不用替咱那逆孙找补了,还是先带咱领略一下此地的美景吧。”</p>
“诺!”</p>
杨新炉指着前边的一片土丘道。</p>
“陛下,此处名为晋代衣冠,其凉亭四周雕刻着历代衣冠图样,以方便后人领略自秦汉以来千年的变化。”</p>
老朱闻言神色变得凝重起来,走到一处石碑前欣赏。</p>
“这是宋代的衣冠吧?”</p>
“陛下慧眼如炬,此处刻画的正是宋代衣冠。”</p>
“这是秦代的……”</p>
“这是唐朝的服饰……”</p>
老朱就像个刚发现新玩具的孩子,每一块石碑都要摸上几下,然后跟猜谜一样猜测其上的朝代。</p>
“三皇孙殿下曾言,通过服饰的演变,即可看到王朝的兴衰。”</p>
“秦汉服饰简单,讲究实用。因此有秦之一统,汉之独强。”</p>
“晋之衣冠讲究舒适,宽博广袖,既不利于农耕,又不利于行军打仗,因此晋代最弱。”</p>
老朱听到这儿,急不可耐地询问道。</p>
“咱大明的呢!”</p>
杨新炉赶忙解释道。</p>
“按照三皇孙的说法,咱大明是形式上复古,但实际上求简。”</p>
“复古是矫枉必须过正,求简是为了保持大明的进取之心,以免过早地陷入魏晋时期耽于享乐的风气……”</p>
老朱听得心花怒放。</p>
“还是乖孙懂咱,哈哈哈!”</p>
两人又走了一段距离,看到一处花草园林,老朱饶有兴致地道。</p>
“此地为何名?”</p>
“回禀陛下,此地名为吴宫花草,既是公园内一景,也是证明此地乃吴王宫,又暗合古诗所言,可谓一举三得。”</p>
老朱闻言暗暗颔首道。</p>
“杨师傅用心了!”</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