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东南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十三章 财税三策,朱慈烺崇祯,韭菜东南生,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历史上,厘金税最早出现在清代咸丰三年,是清朝为筹措镇压太平军的军饷,而新征的财税之一,在整个江南被太平天国搅的遍地烽火,江南赋税收不上来之时,厘金税却撑起来清朝的财政,让清朝有充足的粮饷可以应对太平军。</p>

两百年后的清朝可以,现在的大明更是可以。</p>

清朝同治三年,厘金税一年有一千三百六十万两,最高时居然达到一千九百八十三万。而清朝灭亡前,宣统三年(1911)厘金税居然破纪录的达到四千三百万两!</p>

乖乖,只一项厘金税就等于大明崇祯朝岁入的十倍了。</p>

当然了,清朝“十里一卡、二十里一局”,横征暴敛,太过残酷,朱慈烺不敢那么残暴,他的设想是五十里一巡哨,一百里一局,即便如此,他计算着,只要厘金税在全国铺展开来,一年三百万两的银子,应该是会有的,而辽饷也就是三四百万两,一个厘金税,基本等于是辽饷。</p>

辽饷针对农民,天怒人怨,厘金税却只对商人,商人虽然会有所埋怨,但绝不敢造反。</p>

“照殿下所言,厘金税一年能有多少?”吴甡皱着眉头。</p>

“如果全国铺展开来,照本宫估计,一年应在三百万两银子左右。”朱慈烺回答。</p>

“那岂不是跟辽饷差不多?”吴甡吃惊了。</p>

朱慈烺点头。</p>

“殿下可有凭证?如此军国大事,可不能信口开河!”吴甡步步追问,并不因为朱慈烺是皇太子而有所收敛,他瞪着眼,好像已经忘记了朱慈烺的皇太子身份,只是把朱慈烺当成了一个献言献策的幕僚。</p>

“当然有凭证,崇文门是我大明八大钞关之一,每年收的商税是九万两,但诸位先生,从京杭大运河的杭州到京师的崇文门,沿途将近3000里,如果百里设置一处厘金局,一共可设置28处,一处只以三万两算,那么,一共就是84万两!而天下何止一处崇文门?大明富有四海,道路四通八达,一年的厘金税又岂能没有三百万两?”</p>

朱慈烺提高声调。</p>

龙椅上的崇祯听呆了,税金会来的这么轻松吗?他有点不敢相信。</p>

众臣嗡嗡嗡的议论,朱慈烺的提议,惊世骇俗,把他们都惊到了,一直以来,他们征税的目标都是盯着农田,一分一厘的增减,都要在朝堂上争吵半天,想不到皇太子却另辟蹊径,看上商业税了。</p>

“妙啊秒啊!厘金税一出,只一条运河,税金就有百万两,我大明又何愁没有钱粮?”吴甡却已经想透了其中的关键,顾不上身处朝堂,也顾不上在皇帝面前,他忍不住抚掌大笑了起来。</p>

内阁四臣的表情却各不相同。</p>

大学士谢升升捻着胡须,不住的点头,对皇太子朱慈烺的建议,偏向赞同。</p>

魏照乘茫然无表情,只看首辅周延儒的脸色。</p>

而首辅周延儒和次辅陈演的脸色却都不太好看。</p>

也是巧了,两人都来自南方,都代表着南方大商人的利益,别人看不出,但他们一眼就知道,太子的厘金税,明显就是冲着大商人去的,厘金局一旦设置开来,沿途各地的大商人必然会想办法抗拒,而大商人跟各地的官员都是有勾连的,到时会不会重演万历二十九年苏州抗税、打死税官的事件,谁也不能预料。</p>

如果是其他朝臣站出来,倡议厘金税,他们两人一定会呵斥对方不知轻重,但面对当今的太子爷,他们却没有呵斥的胆子,只能假装忧心忡忡。</p>

“殿下,老臣有一问。”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臣站了出来,却是礼部尚书林欲楫。</p>

“老先生请问。”朱慈烺知道,挑刺的来了。</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一代狂君秦云萧淑妃

妖刀

谢文倩高洪明

千斤顶

穿成通房后,被大公子娇宠了!

凝汩汩

困庭珠

安樾樾

人在斗罗睡大觉,比比东裂开了

银色巧克力

孤妄

听雪归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