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崇文馆成果
张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82章 崇文馆成果,我岳父是李世民张阳李玥,张围,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张阳将这份纲要放到李承乾面前,“太子殿下请看。”</p>
李承乾迷茫道:“看什么?”</p>
“请看这份纲要,这是太子念诵让臣记录下来的纲要,纲要上写着的故事集摘选是什么?”</p>
李承乾思量着,“孤以前在母后那边看过一卷故事书,此书是玥儿让人送来的,孤就让人抄录的一份,平日里看着解闷。”</p>
“那就对了。”张阳再次指着其中一份纲要,“还有这个咸有一德摘录?”</p>
李承乾点头,“孤确实也背诵过。”</p>
张阳再指出一处,“春秋左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p>
“孤记得,这些都是孤要背诵的。”</p>
李承乾不住地点头,眼神中的迷茫之色更重。</p>
张阳笑道:“这上面的种种太子都记得,太子为何还想不起来?是不是酒后又忘了?”</p>
李承乾深吸一口气,皱眉闭眼捂着脸,“孤现在感觉很痛苦。”</p>
拍着他的后背,张阳又小声安慰道:“想不起来就不要想了,再想只会越来越痛苦,我们去喝茶下棋。”</p>
“也好,也好。”</p>
张大安将一些话语转述给宫人,并且交代将此书也交给陛下。</p>
宫里的太监办事还是很麻利的。</p>
不到半柱香的工夫,课外读物这卷书就出现在了李世民的桌案上。</p>
“陛下,此书是太子殿下的崇文馆所出,特来呈予陛下。”</p>
李世民拿过这卷书看着上面的内容,“朕让张阳开办崇文馆,他就用这么一卷书来交代给朕?”</p>
太监躬身道:“此书乃太子所立纲要,由少师张阳书写纲要,再由崇文馆张大安编撰。”</p>
李世民神情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只是安静地坐着。</p>
光是这种威严就让一旁的太监与宫女不敢抬头,也不敢动弹。</p>
许久之后,李世民站起身走出了甘露殿,一路走过太极殿来到吏部。</p>
此刻吏部之内,高士廉正闭目养神。</p>
听到小吏在耳边讲道陛下来了,年迈的高士廉缓缓站起身,看到李世民躬身行礼,“老臣拜见陛下,老臣行事怠慢失礼,还请陛下赐罪。”</p>
眼神示意,让一旁的官吏全部出去,李世民换上笑容扶着高士廉,“舅父何出此言,何来赐罪?如今年事已高朕特意让吏部多派了一些精干文吏,便是希望能够给舅父分忧。”</p>
李世民又道,“不知舅父近日身体如何?”</p>
高士廉抚须道:“时常忘事,时常昏睡,忘记了时辰,有时醒来想不起自己身在何处,有家人安抚才知身在家中。”</p>
“朕安排太医署再给舅父看看身体。”</p>
“不必了。”高士廉摇头笑着,“年事已高皆会如此,治不好。”</p>
握着高士廉的手,李世民沉默着。</p>
“臣将吏部诸多事宜都交给杨师道,此处多数事宜都是交给了他来主持,是一个得力的臣子,就是为人优柔寡断。”</p>
“朕明白,吏部缺少能够做决断的臣子。”</p>
高士廉缓缓点头,“要是杜如晦还在就好了,以他的才干定能担任吏部重任。”</p>
“当年那些人与朕戎马半生,功成正是安享之时,如今朕想立盛世他们却看不到了。”李世民言语中带着感慨。</p>
高士廉浑浊的双眼看着桌案,“若杨师道不堪大用,陛下可让长孙无忌任吏部尚书,若不然魏征也可,吏部一职涉及官员升迁任用,用人之时陛下要慎之又慎。”</p>
“朕定当谨记舅父嘱托。”说完话李世民拿出一卷书放在桌案上,“朕念及张阳才干,任他为东宫少师让他留在太子身边,再者开办崇文馆,已有半月过去,现如今却编撰了这么一本书给朕。”</p>
高士廉愣了愣,拿起这卷书打开看着上面的内容。</p>
“不如朕念与舅父听?”</p>
“能看清。”高士廉看完第一篇不住点头,“老臣很喜欢第一篇农夫与蛇的故事,究竟是农夫的善害了自己,还是蛇咬死农夫之过?”</p>
“舅父以为如何?”</p>
高士廉摇头,“寓意很不错,若不是陛下提及老臣都快忘了这个让大唐兵不血刃拿下河西走廊的才俊。”</p>
李世民点头,“现在他收敛了不少。”</p>
高士廉又问道:“如今他任何职?”</p>
听到这么一问,李世民心中泛起酸楚,还是装作若无其事耐心地将之前的话重复了一遍,“朕念他才干,将他留在了太子身边,将崇文殿改制崇文馆希望他们可以多招收人才,给出治国方略,既是敲打也是磨炼。”</p>
“身为太子近臣不急功近利,更不想着在陛下面前展露才华。”高士廉思量再三低语道:“此人偏偏写了这么一卷书?”</p>
“正是如此。”李世民还是拿出了晚辈该有的尊敬。</p>
又是抚须,高士廉又笑了笑,“陛下都已经为他铺好了路,他却还在原地踏步,张阳年轻却不气盛编撰此书无伤大雅,又不立功,不会引起朝堂之人偏见,也不会在陛下眼中犯错,此种举措也可贻笑大方。”</p>
喝下一口茶水,高士廉点头,“编撰此书可利官学没错,书籍不嫌少,身为太子近臣不涉朝政,才学内敛心性平稳,知道他自己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p>
“朕以为张阳并不信任朝堂。”</p>
“非也。”高士廉否定道:“他是个会把握分寸的孩子,陛下若用好了将来也是一个与社稷有益的臣子,不知如今教化如何?”</p>
李世民低声道:“朕会安排他与舅父见面。”</p>
高士廉稍稍点头,“或许这是老夫这辈子最后一次与他见面了。”</p>
李世民闭眼缓缓呼吸,“舅父一定养好身体。”</p>
东宫,李承乾反复看着这份大纲问着张大安,“那卷书当真是你一个人编撰出来的?”</p>
“回太子,纲要上写得很详细,臣只是摘录而已。”</p>
“以前孤没觉得你有这等本事。”</p>
张大安躬身道:“兄长时常说要多想想,每一次落笔的时候臣都会想很久。”</p>
“你的兄长?张大象?”</p>
“是张阳,他待臣如亲弟弟,这声兄长也是应该的。”</p>
还以为经过张阳的点拨,张大安聪明了,现在再看他憨厚的笑容,还是和之前一样,李承乾摇头确认是自己想多了。</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