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兔木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二十七章 忠孝两难,回到明末当皇帝,巨兔木木,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何苦把糊弄人的窗户纸捅破了之后,宁完我就再也没进过信王府,因为已经不需要在玩什么虚招子了,大伙儿都挑干的来吧!新一轮谈判的地点定在了蓬莱海滩的望海楼,宁完我的对手也变成了戴宪明、朱沃、葛隆这信藩三相。何苦把大家的遮羞布都扯了下来,许多事情反而都变得好办了,臭名昭著的望海协议也很快达成。</p>

因为实在找不到能糊弄过去的借口,所以信藩与清廷之间的战争还是无法光明正大的结束,但是两边可以实际停火。双方以目前实际占领区为疆界,停止一切敌对行为。清廷将向信藩移交仍在他们手里的杭州府和湖州府,让信藩在江南的领地可以连成一片。作为回报,信藩将开放运河,恢复往来贸易,而且不干预清廷对大顺、大西以及南方绍武、永历政权的追击。</p>

何苦这边都是口头承诺,万一清军交了杭州,何苦突然反悔了,多尔衮便要吃亏,所以何苦得给多尔衮一点抵押,可怜的朱由崧便成了抵押给多尔衮的人质。双方约定停战时间为三年,如果何苦信守承诺,多尔衮将在三年之后把朱由崧还给何苦。大家都知道,这最后一条就是扯淡,何苦不可能三年不动,多尔衮也不可能把朱由崧放回来。不过为来之不易的和平,有些淡还是要扯一扯的。</p>

谈判结束,宁完我和戴宪明都在那缺德协议上签了字,宁完我便返回了北京,双方停战正式生效。军机处开始整理民政准备消化新增的领土,五军都督府开始落实全军整编换装的方案,何苦则带着部分卫队去了江南。何苦这次的目的地不是浙东,而是他从未去过的福建,他要去见一个血泪满眶的年轻人。</p>

何苦要亲自去见的人,是何苦心目中的大英雄。虽然民族英雄驱逐外夷的伟业,何苦已经替他做了,但是何苦对他根深蒂固的崇敬还是没有改变,这位大英雄便是国姓爷郑成功。当然此时的郑成功还不是大英雄,他只是一个劝不住父亲的可怜孩子。</p>

郑家自郑芝龙崇祯元年招安以来,已经在福建盘踞了近二十年,亦商亦盗亦官的身份,更是让郑家积累了巨额的财富。郑芝龙眷恋财富,又自视沿海水师不下二十万,舍他无人可经略福建,认为清廷必然也会像大明一样重用自己,所以在关键问题上做了错误决定。他轻信了洪承畴和博洛的虚言承诺,不顾郑成功劝阻,轻身前往博洛营中,结果就被人家给扣了。</p>

博洛玩的很绝,他扣了郑芝龙,便开始用郑芝龙的名义招降郑家部曲,然后武毅伯施福、澄济伯郑芝豹以及部下总兵十员,兵将十一万三千人,便傻乎乎的降了清军。博洛以为这样便可以最低成本的收服福建,却不想郑家不仅有天真的傻子,还有忠贞不二的聪明人。郑成功便没有傻乎乎的和老爹一起去福州,而是在郑鸿逵的支持下,一个人跑到了金门,聚集了数千兵马准备为隆武帝报仇。</p>

得知郑芝龙被博洛扣了之后,郑成功要报的就不仅是君仇了,还有父仇。郑成功厉兵秣马,但清军做事远比他想象的要绝,郑芝龙那边被押赴北京,清军反手便攻入了郑家的老巢安平,一顿烧杀抢掠之后,二十年豪门郑家彻底败落了。</p>

郑成功当即便要不顾自身兵力不足杀回安平,结果却被郑鸿逵死死的给拦住了。已经准备毁家纾难的郑成功,根本不像郑芝龙一样在意家业,但是安平他不得不救,他亲妈田川氏就在安平呢!清军攻入安平就是为了扫荡毁灭郑家,田川氏也未必安全,若是母亲在乱军之中有了危险,这可如何是好。但金门兵力微弱,水师又不善陆战,回援安平无异于以卵击石,郑鸿逵不能让这个郑家唯一的种子再去送死。</p>

郑成功无一日不再担心着母亲的安危,结果没有盼来母亲的消息,却等到了北方来的巍峨巨舰。看着随风飘摆的日月旗号,郑成功一时有些失神,大明还有这样的力量吗?曾在弘光朝负责江防的郑鸿逵却是见多识广,他认识这是信藩的旗号。</p>

“山东信藩的人来了!”郑鸿逵提醒了郑成功一句,如今福建大部为清军所据,信藩这个时候派人来,怕是动了什么古怪的心思。</p>

金门如今也是人心惶惶,见到大队友军来援,郑成功和郑鸿逵又未做指示,士兵们便满怀希望的放开了海港,未做任何阻拦,放了舰队入港。郑成功现在急需援助,所以也没管什么门户之见,亲自和郑鸿逵一起到了港口迎接,万一信藩的使者是善意的呢!</p>

“明俨(郑成功字明俨)公子安否!”信藩数百名持枪侍卫登陆之后,一个一身华服的年轻人直接从船上飞了下来,张嘴便问郑成功。</p>

“我乃大明定国公郑鸿逵,不知尊驾是?”郑成功想要答话,但是郑鸿逵拉了他一下,自己先站了出来。</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心声被偷听,满朝文武齐吃瓜

逍遥赵公子

盖世四皇子:从赐婚女武神开始

重开的蛇蛇

开局直播:和女神在废土世界开荒

佛否

凡人修仙,开局获得上古顶级功法

佚名

从鹰人进化为天使后,我荡平诸神

枫潇呀

邪道人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