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 文武制衡!扶持勋贵的打算!
朕闻上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27章 文武制衡!扶持勋贵的打算!,大明:五龙同朝,这个逆子孝出强大,朕闻上古,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老朱家的敌人,是士绅缙绅!</p>
这一点朱棣并不感到意外,毕竟他是永乐皇帝,曾多次清晰地感受到士绅缙绅对皇权的掣肘!</p>
比如那句老二经常念叨的俗语——皇权不下乡!</p>
大明天子乃是大明大明江山的主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p>
朱棣起初听到这句话还会嗤之以鼻,可慢慢地他却是多了一分清晰的认知。</p>
道理很简单,朝廷的政令只能下发到各地道州府县,而从未抵达过县城以下的乡野!</p>
这是为什么?</p>
因为乡野就是田地,而田地的真正主人,不是他朱棣这位永乐皇帝,而是那些盘踞乡野掌控田地的士绅缙绅!</p>
举一个比较悲哀的例子,上次老二推行一条鞭法,利用新学子弟重新清丈江南田地。</p>
最后江南清丈出来的田地数量,与原先朝廷黄册里记录的数量大相径庭,差了一大截!</p>
换句话说,他朱棣这位大明天子,大明江山的主人,竟然连自己拥有多少田地都不清楚!</p>
更遑论按照田地数量去征收赋税了?</p>
不得不说,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p>
也正是那一刻,朱棣坚定了推行一条鞭法的决心!</p>
而现在朱高煦更加直白地告诉了朱棣,老朱家一直以来的真正敌人,就是这些掌控地方田地的士绅缙绅!</p>
朱棣对此虽然感到愤怒,但他只能憋屈地接受。</p>
朱高煦见他没有出言反驳,于是接着往下说道:“那么对抗士绅缙绅,爹你觉得仅凭皇室就足够了吗?”</p>
“不可能!”朱棣沉吟了片刻,果断摇了摇头。</p>
别说仅凭皇室,就算加上老朱家的所有宗室藩王,想要对抗士绅缙绅,都不可能!</p>
天下官员何其多也,天下士绅何其多也!</p>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王朝需要士绅缙绅为官任职,而天子也需要臣子牧民,这根本就是一个无解的难题!</p>
“的确不可能!”</p>
“自前宋开始,地方上就有许多‘士大夫’阶层,他们拥有着大量的田地田产,掌控底层百姓的生死与舆论大权,而前宋皇室都是一些软骨头,竟选择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最终结果就是士大夫愈发肆无忌惮,朝政愈发混乱国势愈发衰微,最终大好河山落入蒙古人手中。”</p>
“而蒙古人比起前宋就要聪明得多,他们直接采用包税制,只要这些地方士大夫按时给他们金银财宝,他们压根就不管底层百姓的死活,这就让士大夫更加疯狂地兼并田地,更加肆无忌惮地压榨百姓,最终引得天怒人怨,一朝国祚不足百年!”</p>
“可那些士大夫呢?王朝更迭与他们毫无关系,他们摇身一变就成了我大明的臣子,而且分布各地乡野无所不在,大明立国初期他们才是田地真正的主人!”</p>
“这些士绅缙绅勾结地方官府,垄断地方田地,控制地方人口,掌握舆论导向,甚至上下勾结通过科举控制地方人才来源,从而形成一个个地学阀豪族,也就是所谓的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p>
“而随着他们族内有人登堂入室,进入朝堂平步青云,这些学阀豪族还会更进一步,继续兼并田地掌控地方,仅是那江南一个豪族就兼并了万亩良田,现在朝堂之上这些衮衮诸公,哪家名下没有个良田千亩?”</p>
朱棣脸色大变,狠狠握紧了拳头。</p>
起初他听老二讲士绅兼并田地一事,就已经引起了重视。</p>
不过朱棣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因为他还忙着北伐,忙着解决北虏之患!</p>
直到现在朱高煦清晰地将数据摆在他面前,朱棣这才知道自己当初错的有多离谱!</p>
他本以为北虏之患才是大明王朝最大的隐患,足以覆灭大明山河。</p>
可是内部的士绅隐患,才是真正的心腹大患,继续让他们如此兼并田地,大明王朝要不了多久就会轰然崩塌!</p>
朱棣至今都还记得,老二那个“分蛋糕”理论,他只是没有想到情况已经如此严重!</p>
“老二,你觉得我们该怎么做?”</p>
朱棣满脸希冀地看着朱高煦,一时间他也没有更好的主意。</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