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下一小僧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十四章 制盐作坊,弃子为王,竹下一小僧,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她在这里可是无任何依靠,而且在聚义厅的那场血战,她是亲眼看见武沛的那一刀之威,她心里知道,这个看着只有十岁多的少年,绝对不是易与之辈。</p>
听到武沛问自己,柳腰微躬,先恭敬地施了一礼,才正色说道:“东家,奴家一介女流,知道得不太多,但以前在楼子里风光那几年,结识的人多了,也略微知道一些这盐上的事情”。</p>
说到这,她看了武沛一眼,见武沛听得很认真,就接着讲道:“盐和铁向都是官府专营,根本不让民间势力染指,但这些年大炎国势衰弱,对地方控制力下降,加上我们云中郡与羌胡、鲜卑交界,连年战乱不断,盗匪横行,造成私盐泛滥,盐政形同虚设,官府力不从心,只能听之任之”。</p>
听完塞上花的一番话,武沛微微点了点头。心道:不愧是当过头牌的女人,自小受过良好的教育,又经历过和各色人等打交道,这份见识,估计在整个二道坝,除了两世为人的他,没有人能比得上塞上花了。</p>
“那你知不知道我们云中郡的盐主要来自哪里?”,武沛又问道。</p>
塞上花毫不迟疑地回答道:“都是从内地朝廷开设的几个盐厂转运过来的,然后由郡里配送到各县,由各县定点定价卖给老百姓。原本盐价还不贵,自从私盐泛滥以后,盐价就高得离谱了”。</p>
“那是为什么?”,武沛插话问了一句。</p>
塞上花解释道:“盐贩子们手中的盐,是高价从官方弄出来,再加价卖给老百姓,原本价格不高的盐,官府高价卖给贩子,贩子再加价卖给老百姓,就造成老百姓在官方渠道买不到盐,想吃盐就只有从盐贩子手中高价买盐了。只是这样,私盐贩子赚了钱,官员也赚了钱,就是苦了平头老百姓了”。</p>
盐价高武沛也很清楚,每次武铁锤从镇上买回来少得可怜的盐,他母亲都像宝贝一样精心收藏着。</p>
然后,他又有一个疑问浮上了心头。</p>
就抬起头向王兰英和塞上花问道:“照你们这样说,这二道坝守着一座岩盐山,盐又这么紧俏,孟一刀为什么放着这个赚钱的买卖不做呢?”。</p>
王文英道:“以前是没有发现这里的石头能熬盐,他们也是去年才知道,只是他胆子太小,害怕做得明显被官府围剿,所以只是偷偷摸摸在做,也做得不多”。</p>
塞上花也接口道:“要不是熬盐,他仓库里也不会有那么多金银”。</p>
胡赤儿看他们说得热闹,也插话道,“老大,以前山寨里熬盐这事,就是张文斌那小子在做,东家要是对熬盐感兴趣,叫张文斌带你到制盐作坊去看一看”。</p>
武沛一听,大喜,原来这个山寨有一套现成的制盐设备和专业人才呀,那他可省了不少事。</p>
便对铁蛋说,“我们现在去制盐作坊,你去叫让张文斌也去那里”。</p>
半炷香后,在坝子的溪流边,武沛仔细端详着眼前的景象。首先,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一字排开的四个大磨盘,磨盘边上堆着一些小块岩盐石,明显是被人工破碎的。</p>
靠近水边的位置是一个石头砌成的大坑,约莫有20个立方大小,应该是融解盐沫的池子。</p>
更远的地方有四个树枝搭起的棚子,每个棚子下面都支着一口大锅,锅的旁边堆放着一些大大小小的罐子坛子。</p>
这就是众人口中的制盐作坊了。</p>
这他妈的也太简陋了,武沛心中暗骂了一句。</p>
他回头对已经赶过来的张文斌说道:“如果你们俘虏营全部投入制盐,一个月大概能制出多少精盐”。</p>
少年老成的张文斌,沉思了一下说:“如果有十口大锅,再除去阴雨天气的影响,最少一个月能做出1000斤”。</p>
武沛沉思了一下说:“那就先这样吧,你明天从库里支取一百两银子,备齐熬盐的所有工具,从后天开始,你们俘虏营什么都不用干,全力以赴熬制精盐”。</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