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你若不逮着机会就显摆,我就不姓孙
行者寒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9章 你若不逮着机会就显摆,我就不姓孙,明末:糟糕,我被东林党包围了,行者寒寒,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虽然怕死不算什么好弱点,但总归找不到弱点强。</p>
崇祯皇帝一直苦于无法笼络张世康好好办事,如今心里总算是安生了点,仿佛建奴寇边都被冲淡了不少。</p>
“建奴寇边之事,朕已令杨先生去蓟镇总督各路兵马,又令山西三边总督洪承畴、陕西巡抚孙传庭、宣大总督卢象升入京勤王。</p>
同时调宁远副总兵镇南伯祖宽、临洮总兵安南伯曹变蛟率兵入卫京城。</p>
你觉得怎么样?”</p>
崇祯皇帝的态度似在考量张世康,又似在征求建议。</p>
张世康闻言嘴巴都咧了咧。</p>
“只要没人拉后腿,建奴当无功而返。”</p>
在不了解情况的人看来,张世康这么说似乎很是托大。</p>
毕竟建奴名声在外,哪次寇边不是把京畿地区蹂躏的浮尸遍野,就是杨嗣昌在这里,也不敢如此草率的断言。</p>
但张世康却是知道的,卢象升自不必说,文官出身却每次战斗冲锋在前,就是一近战法师,人送外号卢阎王。</p>
至于孙传庭,张世康知道的倒不是很多,只从史料里看到过对此人的六字评价——传庭死,则明亡。</p>
张世康觉得有这六个字就足够了,毕竟没人说杨嗣昌死则明亡的,说明这人至少比杨嗣昌强。</p>
还有就是那个洪承畴,张世康想起此人略微皱了皱眉。</p>
崇祯皇帝在位的十七年里,在军事上总共重用过三个人,几乎都做到了要啥给啥,勒紧裤腰带也努力供给的地步。</p>
第一个是袁崇焕,第二个是杨嗣昌,第三个就是洪承畴。</p>
而且洪承畴是唯一一个,以大明兵部尚书、总督、太傅、太保、少师等诸多官衔在身,却投降了大清的重臣。</p>
其实一开始包括崇祯皇帝在内,满朝文武都以为洪承畴是殉国了,为此崇祯皇帝还为洪承畴举行了国葬,以郡王之礼的厚葬,足以说明崇祯皇帝当时有多信任他。</p>
然而崇祯皇帝当时有多伤心,后来就有多愤怒,在得知洪承畴根本没有死,而是投敌的消息后,崇祯皇帝差点气晕。</p>
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崇祯皇帝才对文武大臣彻底失望,觉得没有一个靠得住的。</p>
就是对大明当时唯一的希望孙传庭,也是颇为冷漠,出征时连军饷粮草都没有。</p>
张世康不知道洪承畴在军事上有什么能耐,但能统帅那么多兵马,想来应该是比自己强的,只是他对洪承畴投敌的行为颇为不齿。</p>
这厮到了大清那边后,对新主子可谓忠心耿耿,由于太过了解大明的军队布防情况,为大清攻打大明立下了汗马功劳,最终被十全老人编入贰臣传,位次名列前茅。</p>
读的是孔孟之道那些忠君爱国的经典,受了那么多皇恩,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p>
但不论怎么说,崇祯皇帝的一系列调令,将那么多名人拢到了一起,可谓群星荟萃,只要某些人不瞎指挥,抵御个建奴应该是不成问题的。</p>
“只是陛下,将曹变蛟他们也调到京城,有这个必要吗?”张世康又道。</p>
他还是对张献忠的投降不放心,但此时的局势多少被他扰动,与原来的历史走向或许已经不一样,他也吃不准。</p>
“张提督,这是为了以防万一,京城绝不容有失。”李凤翔笑着代替崇祯皇帝回答。</p>
张世康不置可否没有继续说,他大概知道在古人的观念里都城的重要性。</p>
“世康,你的意思是,有人会拉后腿儿?谁?你告诉朕,朕一定严查!”</p>
张世康如此说,崇祯皇帝本来还觉得万无一失了,但琢磨了一下才注意到张世康说这话的前提,不由得皱了皱眉头。</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