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肉肉圆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九十二章 与之无关,残暴王爷的黑月光,肉肉肉圆子,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李常在在仁孝帝身边侍奉多年,哪能不知道他的脾性,忙说:“非也。姚侍郎等人叫娇生惯养,受不得苦,一路上走走停停,到了瀛洲便纷纷闹了病痛,卧床不起了。唯有张衡,苦挨支撑,为见武德王一面,日日守候在王府外。那王府的门房见他可怜,便给他指了一条明路,让他去附近的青云山青云观去寻人。”
“小十七修道了?”仁孝帝轻笑道:“总不会是杀业多了,也开始害怕了。”
这话李常在不敢接,只等仁孝帝说了继续,才说:“张衡先去青云观,并未见到人,又磨了好几日,才见到在山中清修的武德王。武德王较之在上京时,脾气已经好了很多。可张衡实在烦人,有一次武德王都忍不住拔出刀来要砍了他的脑袋。他骂张衡是茅坑里的石头,还让张衡滚。
及至后来,张衡日日去磨,把武德王的脾气都要磨光了,这才被允许跟随。之后便是武德王派军去建康,张衡随行。到了建康后,武德王自觉赈灾一事与他无关,便带着随从钻了附近的山林,听说玩的不亦乐乎。而张衡如老牛般,任劳任怨,在建康没日没夜的辛劳。”
“这么说来,建康的旱情有所缓解,全靠张衡?”
“建康的旱情并不严重,严重的是从四处投奔而来的流民。如今,这些流民已经被安排妥当,也无力去其他郡县。张衡又拿出几分举措,分发下去让其余郡县照办。短短一个月,就小有成效。”
仁孝帝瞥了李常在一眼,笑道:“你倒是比朕知道的还多。”
李常在眯着眼睛笑:“陛下不知,奴才本是江南人,也是跟随家人逃难至应天的。那会儿年岁还小,什么都记不得。惟独有一件事记得清楚,那会儿夜里总能听到有人哭喊着抢孩子。许多年后,奴才都不明白是怎样一回事。可如今再看,却是不能细想。”
仁孝帝又想到那句,以人食,眉心皱起。
“所以听说了建康危难后特意打听过。更何况,为陛下分忧乃是为臣之道。”
“就知道钻空子,仗着朕懒得罚你。”
“那是奴才的幸运。”
“小十七啊,果真是扶不上墙啊。”仁孝帝感慨道。
“假如没有武德王派兵,建康危难恐怕也不会缓解的如此之快。”李常在眯着眼睛说:“倒是给感激武德王为张侍郎铺路了。”
“姚侍郎……他叫什么来着?既然身体不好,舟车劳顿免得小命都要丢了。干脆就让人留在瀛洲,做个主事吧。”
这一降就是连降视四品,本是四品官,就成了小吏。也不知道姚侍郎听到这个消息后,是什么表情了。
这些与仁孝帝毫无关联,他虽然选的是对灾情并无帮助的人,为的就是让李桓狠狠栽个跟头。可国家是他的,江南受灾,上京也被波及。如此情形下,张衡在努力赈灾,而姚侍郎等人只知享乐的行为就触怒了仁孝帝。
可怜姚侍郎在瀛洲玩的乐不思蜀,还幻想着要如何给张衡布下陷阱。等回京述职后,要在御前好好参他一本。未曾想,仁孝帝喜怒无常,他们的不作为恰恰成了被贬官的缘由。
下首大臣们垂着头,可不敢竖起耳朵听陛下和李常在耳语。
又过了一会儿,仁孝帝该赏该罚的罚,但绝口不提武德王功过。
朝会后,一行人离开正殿,于路上闲谈,也大多说起旱情。
偶尔有几人互相使了个眼色,等离开宫中,在路上七拐八拐,最后于茶楼碰头。
“你们说武德王这是何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