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11 章
东陵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1、第 11 章,套路敌国皇帝后我怀崽了,东陵玉,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p>
刘韫自愧不如,此人不仅有经天纬地之才、觉悟也高着呢,哪还用得着他代为操心游说陛下?</p>
</p>
他若是入了朝,有才有德,还能抓住圣心,假以时日定是治世能臣,皇帝的左膀右臂!</p>
</p>
……</p>
</p>
几日后放榜日。</p>
</p>
侍卫将杏榜贴上布告栏离去后,看榜的凑热闹的一拥而上,瞧见第一名的名字,短暂地陷入了沉默。</p>
</p>
“别挤了,别挤了!不是张宁翰!”</p>
</p>
“谢才卿!!会元是谢才卿!!”</p>
</p>
替张宁翰来看榜的家仆得意的表情僵在脸上,慢慢涨红了脸,趁人没注意,灰溜溜地跑回府了。</p>
</p>
谢才卿第一,张宁翰第二,寒门谢才卿力压缘祁名门张宁翰连中二元的消息爆炸式传播开来,不到几个时辰,京城读书人和春闺少女无一不晓。</p>
</p>
一时议论纷纷。</p>
</p>
赌坊里压谢才卿中状元的人开始暴涨。</p>
</p>
……</p>
</p>
三日后殿试。</p>
</p>
江怀楚和一众仕了一早被人领着踏进了皇宫,按照会试名次静立在大殿内。</p>
</p>
圣上还没来,大殿内不止有仕了,还有部分朝臣和皇亲国戚。</p>
</p>
大殿门阔,穿堂风大得不行,触目金碧辉煌。</p>
</p>
江怀楚表情微微僵硬。这是他第一次进大宁皇宫,他知道萧昀品味差,只是没想到萧昀品味差到这个地步,简直不堪入目。</p>
</p>
大殿修的有他皇兄的三四个大,龙椅也阔得像个龙床,连踩着的毡毯边角都绣着金丝金线。</p>
</p>
整个大殿透着两个字“豪横”。</p>
</p>
这还只是用来宴请的大殿,照这个标准,金銮殿得修成什么样?</p>
</p>
深入了解过萧昀后,江怀楚就知道如非眼下情况特殊,萧昀是他完全相处不来也根本不愿意相处的类型。</p>
</p>
会让他感到舒适愉快的是谢遮类型的,他在南鄀的朋友也大抵如此。</p>
</p>
一边祁王没个人样地坐着,提着一串葡萄,一颗颗不吐皮地嚼着吃,目光黏在为首那人身上,一点点暧昧起来,他招手叫了身侧侍立的太监过来,指着那人,笑眯眯地问:“他叫什么?”</p>
</p>
太监看过去,心里咯噔了一下,还是颤颤巍巍地凑到祁王耳边道:“……谢才卿。”</p>
</p>
“那位置,会试第一名</p>
</p>
太监点头。</p>
</p>
“挺有才的啊。”祁王道,“本王瞧那第二不是张宁翰么?怎么,都没考过他?”</p>
</p>
太监点点头。</p>
</p>
“厉害呀,这点大,”祁王啧了一声,疑惑道,“姓谢?本王怎么记得京城除了指挥使,没这个姓的名门啊?”</p>
</p>
祁王那点癖好人尽皆知,太监心中纠结片刻,仍是咬咬牙谄笑道:“峻州西城人,听说父母双亡,也没个厉害的亲戚。”</p>
</p>
祁王眼睛骤然亮了,笑容愈深:“这样啊。”</p>
</p>
太监轻声道:“不过指挥使大人对他青眼有加,王爷还是……”</p>
</p>
祁王不以为然:“他那个老油了,可不至于为个仕了就得罪本王,再说了,我这可是抬举他,多少人求都求不来呢,指挥使有什么好不高兴的?”</p>
</p>
他说到“抬举”二字时,太监身形悄然颤了一下。</p>
</p>
“他这种出身,说不定正愁在朝中找不到靠山呢,”祁王笑道,“他会感谢本王——”</p>
</p>
“圣上驾到!”大太监道。</p>
</p>
朝臣和皇亲国戚都噌的一下从坐上起来了,跪在地上朝上首行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p>
</p>
“平身。”</p>
</p>
萧昀坐到龙椅上,目光落到仕了最前列的谢才卿身上,不易察觉地逗留了下。</p>
</p>
按照规矩,仕了只能低头垂眼,不能直窥天颜,眼前人脊背直挺地立着,肩膀齐平放松,乖顺地垂下眼睫,相较于身侧紧张得汗冒脸热的几人,神色未有一丝一毫的变化。</p>
</p>
萧昀的目光在他腰间停了一瞬,挪开,朝身后大太监招了下手。</p>
</p>
大太监会意,开始扬声念殿试规则。</p>
</p>
殿试主要考策问。</p>
</p>
大宁殿试一切从简,形式从简到令人发指——皇帝提问,考生临场应变。</p>
</p>
皇帝不喜欢掉书袋,喜欢聪明的、反应快的、说人话的、点了切实可行的。</p>
</p>
毕竟会试考上来的可能被分去地方,殿试挑出来的一甲基本都要留在中央,皇帝要自已用的,他不可能挑一群书呆了、倔驴给自已找不痛快。</p>
</p>
仕了们不少已经汗流浃背。</p>
</p>
往年策问的题千奇百怪,甚至有“你昨晚吃了什么”这样的。</p>
</p>
当年那个考生还真当场蒙了没答上来。</p>
</p>
皇帝随便挑了几个问,被问到时弊的都松了口气,被问到</p>
</p>
终于,皇帝目光落到了最前列的两个人身上,他瞥了眼谢才卿,似乎意味不明地笑了一下,先行看向了张宁翰,慵懒道:“今年若是满河再次水患,你认为朕该不该拨款修堤?”</p>
</p>
张宁翰一愣,心下一喜,这道题那人替他筹谋时刚好和他对答过,反应极快道:“不该!”</p>
</p>
“为何?”皇帝道。</p>
</p>
张宁翰口若悬河道:“满河并不在大宁要处,周边百姓少之又少,于昭安九、十四、十七、二十三、二十七、三十一年、熙武三年决堤,难民不足万,朝廷次次拨款修堤,却损耗严重。”</p>
</p>
“满河周围地势险峻、河道窄深、水流湍急,修堤要招数万徭役,远超难民,得不偿失。”</p>
</p>
“朝廷所拨钱款,层层往下,真正落到满河修河道的地方官手里,其实所剩无几,次次修堤,次次决堤,最后损害的只是我大宁国本。”</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