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长枪依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456、有备而来,五代河山风月,我的长枪依在,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又一年年底。
朝中的很多事陆续落下帷幕,武德司建立并且开始运行,新法律推行,战争准备平稳推进,许多事都进行得有条不紊。
汴水边,新旧炮舰加起来已经多达四十艘,随后史皇帝下令停止生产炮舰,因为火炮的生产跟不上了,水兵的训练也跟不上,在炮舰上的士兵,可不是普通水兵那么简单,需要经过长期的火炮使用训练,最短的周期也是一年多。
而另外一点则是维持这样的炮舰花费也很大,再多水军就承受不住了。
最后则是火炮的生产也跟不上,炮可不止水军抢着要,陆军也要啊,上次大部分炮被用在水军舰船上,导致水军攻打南汉一路摧枯拉朽,打得十分漂亮。
这也令很多的陆军将领颇有微词,觉得都怪他们把陆军炮都给了水军,才让水军打得那么漂亮,抢了陆军的功劳。
当然,关于他们之间的嘴炮,史皇帝也不在意,随他们去吧,吵吵也好。
在今年初冬时,机要司上疏,夹带很多图纸和陶制模型,由于冯继升亲自讲解。
原来根据水陆两军的不同要求,加之这几年来冶钢技术的进步,他们提出新火炮的方案。
而且这次还是两种炮,既将水陆军用的炮分开研制。
简单的来说,九月的时候,史皇帝召集机要司以及各将领开过一次为期三天的研讨会,让他们结合实际提出对接下来战争中对火炮的要求。
结果也很明显,水陆两军将领对火炮提出的要求都是各不相同的。
陆军的炮不只单纯要求威力,还需要重量轻,灵活好带走,甚至他们提出,如果能减轻重量,更加便携,那牺牲一些威力也在所不惜,之前动不动重几百斤的重炮威力固然大,也给军队行军带来很大麻烦。
好几次战场上就出现前军已经遇敌,炮兵部队还在后方几十里或者百里开外,战场瞬息万变,他们却只能先对峙等着。
遇到不主动进攻的对手还好,如果遇到辽军那种骑兵众多的军队,说不定前军都没机会拖到后面的炮兵部队上来就已经打起来了,那和没炮有什么区别。
另外火炮的威力可以适当减小换取更轻的重量是因为如今的炮在近距离陆战中确实威力过剩了,就算再牺牲一些威力,对面也没什么甲胄能抗住。
反之,炮舰上的炮就不存在重量问题的担忧,因为跟着船走,再重的炮也没问题。
而水军炮舰很少和敌人短兵相接,郭廷谓,司超以打南汉的战例为例,他们对付南汉水军,对面船只还没靠近,不少就被打沉了。
他们在梧州和江防部队冲突时,在水里开炮就把岸边的部队给打溃散了,对面没有短兵相接的机会,再重的炮也由水载着走。
所以水军将领对舰炮的要求是威力和射程、精度是首要的,炮越大越好,不怕大,不怕重,就要要追求暴力。
显然,研究到最后,水陆两军不只是在上次打南汉的时候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而且互相争功,就是在对火炮的要求上也是大相径庭。
机要司冯继升,陈承昭,樊若冰等参加会议的官员都被搞得一脸懵逼,不知该如何是好,他们也不是神仙,弄不出来一种威力大,射程远还要轻,还要好搬运的炮。
最终还是史皇帝大手一挥,制止争端,加大投入。
机要司于是根据水陆两军将领的要求,结合新技术,提出两种新炮方案,并且开始设计和试验,赶在年前呈送史皇帝过目。
一种炮专门为陆军设计,减小了口径,降低了威力,配备方便托运的车体,能够随时被推着走。
另一种则专门为水军设计,加大口径和长度,增加威力,炮体也更加沉重,将配备到新的炮舰上。
史皇帝查看之后同意了他们的计划。
同时给两种炮分开规定命名,以后陆军使用的炮称为野战炮,水军用的炮称为舰炮。
关于命名,史皇帝也拒绝了大臣们乱七八糟的命名,而是直接改为数字命名。
规定将生产出来的两种新炮命名为零二式野战炮和零二式舰炮,为往后技术迭代,新炮出现不会导致命令混乱,让人一脸懵逼打下基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