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财好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十章 改进关刀,混在三国当军师,贪财好色,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赵二在庄里显摆还觉得不过瘾,骑上赵三又去庄外乱跑,足足发了一天疯才回来。
铁匠打造的盔甲样式与汉代官军铁甲样式相同,是一种名为筩袖铠的铁甲。汉朝的铁甲防护面积比起之后的朝代要小很多,除了躯体部分外,双臂只有肩膀处有个肩铠,仅能遮住肩膀和上臂的一部分。身躯下方的裙甲则只防护到了臀部位置,跟现代的超短裙差不多,只不过是与身甲相连的。(具体样式大家可以参考一下秦兵马俑,汉朝的甲胄样式与兵马俑区别不大,仅仅是把秦兵的皮甲片换成了铁甲片而已)这样一来,刀牌手的砍腿战术,就可以轻易威胁到敌人的披重铠者。
当然,护腿的甲也不是没有。如果是骑兵,大腿部位会有一个髀裈,即腿甲,不过是皮的。步卒一般不会配备这个。
铠甲防护面积小倒是可以暂时将就,最令赵二不满的是居然没有头盔!
据打造盔甲的铁匠讲,汉朝军队普遍不怎么装备头盔,据说是从秦朝起就一直这样。一方面是因为脑袋上顶着铁会很不舒服,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此时的头盔尚还是拼接式的,防护力不强,戴了与不戴区别不大。
赵二问难道就没整体式的头盔吗?铁匠想了想,说用铜倒是可以弄出整体头盔,但是造价太贵了,防护效果也不如拼接式铁盔。于是赵二便命铁匠先打制几个拼接式铁盔出来,给刘关张赵等人装备上,虽然防御效果不怎么样,但好歹能护住耳朵。
三国时期,随着战争的频繁,盔甲还会有进一步的发展,防护面积会大幅增加,头盔也开始逐渐变得更加实用。不过现在是暂时指望不上了。
除了这四人外,高级军官也有幸得到一件铁甲,只不过是皮铁混合,无论防护面积还是甲片密度,都差了很多。高级军官是两当铠,只能防御前胸后背。中等军官的则只有半个两当铠,只能防御前胸,后背无防护。而低级军官只有皮甲,军官每差一级,盔甲的式样都有明显不同,方便士兵区分,而普通士兵还是布衣,没有任何甲胄防护。
最后就是刘关张哥仨的武器了。赵二自认不是武将的料,所以只用一把环首刀和长枪,跟麾下骑兵相同。
刘关张的武器倒是与演义略有区别。关羽还是青龙偃月刀,不过重量减了,理由一是省铁(你不是说将领不能省么?),二是出手速度可以因此而加快。原著里青龙偃月刀八十二斤,赵二的建议是至少减半。汉代一斤为二百五十克左右。八十二斤换算成现代斤为四十一斤,再减半为二十斤,即现代十公斤。
赵二这么建议不是没有道理的。在三国演义原著中,关羽打造青龙偃月刀时,只有江湖厮杀经验,而没有战场杀敌经验。战场上将领厮杀,与江湖打斗最大的区别在于,战将是骑马的,移动速度非常快。关羽本身出手速度是非常快的,但是在江湖打斗时,由于只能步行(骑马一般是旅行,打人时很少骑),等跑到敌人跟前时,敌人早就做好防备,关羽一击之下,敌人很轻易就可以招架住。关羽根据江湖经验,所以想打造一把很重的武器,这样在敌人招架时,会因为武器很重,要么招架不住,要么手臂发麻导致无法应对下一击。
而等未来关羽上了战场之后,发现偷袭敌人变得极其容易,无论是杀华雄,斩颜良诛文丑,还是过五关斩六将,都是一击得手。敌人完全没有招架的机会。这样一来,过重的武器反而成为一种累赘,限制了他的发挥。
关羽用一个八十二汉斤的铁块镶在木杆上模拟了一下,一刀挥出,速度非常快。张飞在旁边看了下,觉得这样一击虽然很快,但自己还是可以躲过或招架住的。然后关羽又换了个四十汉斤的铁块,然后全力一挥,竟然快的连影子都看不见!
张飞眼睛都直了,走过去说“二哥你再试下我看看!”
关羽依言又挥了一刀。张飞惊得汗都快出来了。唉呀妈呀,这一刀也太快了,张飞心想,还好之前打架时关羽没拿刀,不然自己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关羽又骑马试了试。发现赵二说得果然有道理。骑马作战还是用快刀更适合自己。他看了一眼张飞,想起了之前被他打败的屈辱,顿时一股恶念油然而生。先骑马走到远处,然后纵马快速冲到张飞面前,一刀斩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