镶黄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百一十八章 人潮汹涌,国潮1980,镶黄旗,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除夕到大年初五这六天之内,那是全方位广告轰炸啊,力求做到人尽皆知。
这还怎么可能不火呢?
爱看热闹、爱赶庙会的京城人自然高兴得不得了,憋足了劲儿要去?一?、逛一逛。
事实上,这首届的“雕塑艺术游园会”,从2月13日的大年初一正式开始,到2月27的元宵节为止结束,整整十五天里啊,就没一天不人潮汹涌的。
其实要按理说呢,像大年初一,大部分人应该走亲戚串门去。
除了春节假期三天还有公休的一天,其余都是工作日,人们还得上班。
这十五天的大部分时间里,本不应该有太多的人才是啊。
可实际情况却不,由于广告到位,全城沸腾。
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听闻消息的人都想来看看。
所以这十五天客流量虽然是有所区别的。
但区别也只在于到底是人多,还是人超多的差异罢了。
像大年初一头一天啊,当天门票就卖出了五万八千人,与去年比,直接增长一倍。
到初二当天,客流量直接达到最高峰,而且一蹿就又翻了一倍,高达十二万余人次。
初三、初四是略有下降的,那也有十万人。
随后日益下降,但也没有少过单日客流量四万人这个底线。
直至元宵节,恰逢周日,又再次把客流拉升到十五万人次,创造了全新的客流记录。
以此来了一个完美圆满的收官。
总之啊,这十五天下来,光天坛公园两毛钱一张的门票收入,就高达十八万多啊。
都过的那样,他闻着生意味儿就高兴!
尤其是看到自己设计的“打金钱眼”活动,招得许多游客围拢过来。
争先恐后地拿钢镚往里扔着的情景。
宁卫民更是在旁边开心坏了。
他心说这可都是钱啊,真是从天上白白掉下来的钱。
想了一想,居然发现了一个绝对会减少收入的漏洞。
于是一拍脑门,赶紧跑进了斋宫临时搬了套桌椅来。
又专门安排了手下的一个姑娘负责守在这里。
既可以维持秩序,同时也便于为有意扔钱的人们兑换硬币。
挣钱嘛,那就必须服务到位才行啊,绝不能让客人掏钱不便嘛。
等这事儿办完了,宁卫民才想到要去看看个个生意摊儿的具体情况。
于是又忙折返到斋宫门口,去看那
些他假公济私,为自己的利益安插的亲信们,有没有遇到什么经营困难。
嘿,没想到大家的生意还真兴隆。
不光区里调派来的老字号饮食摊点人满为患,工艺品摊位引人慷慨解囊。
就连锦匣厂的锦盒,罗广亮的处理服装和张士慧的廉价烟酒,一样惹人争抢。
别看才开门那么些时候,但几乎所有摊位前已经水泄不通,买的卖的,个个亢奋。
宁卫民一时都有点狐疑了,这人都怎么想的啊?
难道在庙会上卖的东西就要比别处香一些?
不过即使如此,生意不好的个例终究也有。
那就是煤市街街道下属的日杂商店所卖的小扫帚,几乎无人问津。
但这也不算什么,宁卫民给出了个主意,就轻而易举改变了这种窘况。
他呀,进屋拿大红纸写了个“扫灾辟邪,扫出吉祥”的条幅。
让这卖扫帚的给贴临时摊位上。
然后又让这主儿把这些扫帚的手柄处绑上红绸。
别说,这就算成了!
有了这个噱头,本来滞销的小扫帚,居然渐渐有人光顾了。
半个小时过去,不打折都卖掉了二十多把,你说牛不牛吧?
所以当日杂商店售货员由衷表示感谢之后,
宁卫民再无半点对自己的怀疑,得出更为乐观的结论。
看样子旗开得胜啊!
这肯定能得个好口碑,把电视台招来!
要真传开了,便宜可就占大了,往后人一定会来更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