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桃散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三十七章 冤情,纵横西汉,七桃散人,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声音又嘈杂又远,听不真切,三人面面相觑,脸上都是狐疑之色。</p>
</p>
“走,快点!”马括知道机会来了,如果是赵王妃遇到了麻烦,那么今天就是一次难得的机会。</p>
</p>
帮赵王妃排忧解难,至少也能得个人情吧。</p>
</p>
“驾……”马括一马当先冲在了前面。</p>
</p>
转过最后一个弯,马括终于是搞清楚了状况:</p>
</p>
一群送葬的村民挡在了马车前面,跪在地上嚎啕大哭着,正是一出冤民找青天大老爷申冤的场面。</p>
</p>
刚才马车挡在那里,所以马括三人才只听到声音,没看到场面。</p>
</p>
站在马车跟前的正是赵王妃和公主刘禾,还有一个男孩,也是那日去娲皇殿的那个男孩。</p>
</p>
在赵王妃和冤民中间隔着几个护卫,为首的一个正是马护卫。</p>
</p>
看到马艾,马括内心稍安。马艾是老熟人,又是赵王府的一个小小实权派人物,有他在,很多事情要好办得多。虽然未必能帮上什么忙。</p>
</p>
一心想要表现一番的马括,只身向前走去。</p>
</p>
赵王妃一众人见这边有人过来,均是回头来看,马括和他们一一见注目礼示意。</p>
</p>
刘禾看到了跟在马括身后的王浩,咬牙切齿地瞪了一眼。王浩也不甘示弱地回瞪了一眼,吓得刘禾朝赵王妃身后躲了躲。</p>
</p>
赵王妃用手抓紧了刘禾的手,目光看向了马括,微笑着点了点头,像是给马括鼓劲。</p>
</p>
马括见状,暗道看来今日攀上赵王妃有门,成败就在今日了,一个跨步就走到了马护卫身边,道:“你们为何拦路至此?不知事死如事生,应当及早让逝者入土为安吗?”</p>
</p>
西汉时期是华夏文明中“孝道”上升到至高无上地位的时代。</p>
</p>
所谓上行下效,帝皇家里人人遵从孝道,到民间百姓就更是如此了。</p>
</p>
有汉一朝,外戚一直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势力,和皇权、相权共同瓜分着朝堂的权力,</p>
</p>
如果给西汉朝的皇太后们挨个写个传,篇幅恐怕不比皇帝传的字数少,而且都是货真价实地执政政绩字数,不带一个宫斗字眼。</p>
</p>
有孝道如此,那么对待死者的态度就大为不同。在西汉朝,有那么一部分穷人之所以陷入贫穷,是因为借钱厚葬父母,才变得贫穷。</p>
</p>
虽然后来的宣帝刘询,也就是刘病已下诏禁止民间厚葬之风,但是效果甚微。</p>
</p>
其中缘由,和西汉朝的另一项制度也有密切的关系,那便是“举孝廉”。</p>
</p>
举孝廉是平民踏入仕途的一条途径,而孝廉也是官吏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想要当官,或者在官场里更进一步,厚葬是坚决不能省的。</p>
</p>
即便是不想当官,在厚葬这样的风气盛行之下,如果想要特立独行,就会陷入舆论攻击之中。</p>
</p>
再加上“事死如事生”的理论纲领在上,厚葬之风才变得屡禁不止,成为了人民的一项重要负担。</p>
</p>
有这样的缘由,马括这一句话问出来,很有杀伤力,相当于一句话直接把对方陷于不仁不义之境地。</p>
</p>
送葬的队伍有十多人,男女老少都有,其中尤以一位女了哭得甚是伤心,旁边还牵着一个半大的孩了。</p>
</p>
看来是这女了死了丈夫,孩了死了父亲。</p>
</p>
马括话音刚落,那女了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哭道:“大老爷冤枉啊!民女没有不孝之心,我夫君他死得冤枉啊!”</p>
</p>
马括今日诚心要表现,又见马艾和赵王妃不言语,便接过了主动权,成为了话事人。</p>
</p>
马括知道事情有蹊跷,便问道:“你有什么冤屈?为何不去县衙伸冤?”</p>
</p>
女了哭道:“县衙路县丞被捕入狱,哪里还有什么好官!我夫君就是被官府给害死的呀!”说这话,哭声欲甚,哽咽得几近昏厥。</p>
</p>
马括回头看了眼赵王妃,想了解一下赵王妃的心思。赵王妃还是没说话,依旧只是点了点头。</p>
</p>
马括心道:只要你没意见,我就伸张一回正义了!</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