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25、第二十五章,穿进男频搞基建,封玖,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楼喻示意郭濂坐下, 慢悠悠道:</p>
“据我所知,青石盐场每年盐产可达一万三千石,而每年却只需上交八千石官盐, 那么, 余下的五千石, 又去了哪儿呢?”</p>
郭濂面色不变, 正要开口, 楼喻又笑道:“不管你承认与否,只要此事传到皇上耳中, 青石盐场根本经不起盘查。”</p>
这倒不假。</p>
郭濂沉默不言, 一双眼凝视面容尚显稚气的楼喻。</p>
庆王此人凡胎浊骨,未料生了一个狡猾如狐的儿子。</p>
楼喻低声蛊惑:“郭知府,官盐份额不变, 若是青石盐场的盐产能够提升更多, 你不就能埋更多银子了?”</p>
“莫非殿下是指晒盐?”郭濂轻嗤, “晒盐之法固然可用,但若逢雨, 不仅盐场停工,前功也会尽弃。”</p>
楼喻忍不住笑了,他点点脑门,“郭知府, 有时候脑筋也要转一转。你可统计过, 庆州往年下雨的天数与下雨集中的季节?即便不能统计,咱们还有司辰官,可预测天文气候。”</p>
郭濂不解,“如此依旧会少了产盐的日子。”</p>
“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 ”楼喻神色淡淡,“对劳役盐工同样如此。”</p>
郭濂听不进去,在他看来,那些低贱的盐工生来就是劳碌命,他们的价值就是熬出更多的盐,没有休养生息的必要。</p>
更何况,一个盐工倒下,会有更多盐工填补进来,多的是无家可归流离失所的贱奴。</p>
楼喻心中冷笑,真是贪心不足蛇吞象。</p>
他提议道:“煮晒兼备,岂不快哉?”</p>
郭濂眼睛一亮,是啊!</p>
又煮又晒不就行了?方才是他脑子没转过来。</p>
他拱拱手:“还是殿下想得周到,来之前,下官已知殿下的晒盐法产出极高,只是可惜会被下雨天埋没,如今有解决的法子,那可真是青石盐场的一大幸事!”</p>
楼喻故意问:“晒盐之法功在千秋,郭大人是否有意上表圣人,借此请功?”</p>
这一政绩足以让郭濂官运亨通。</p>
郭濂这时候倒有几分清醒,他捋捋胡须摇首道:“下官并无鸿鹄之志,只愿在庆州府安心度日。”</p>
他上头那么多大山,随便来一个都能把这功劳夺了去,而且等他升官去了京城,这些盐利估计就到不了他的囊中。</p>
他还不如在这庆州当个土皇帝,将盐利死死捂在自己怀里。</p>
反正如今朝政紊乱,有崩断之象,他还不如偏安一隅,趁天崩之前,多攒些钱以备后患。</p>
郭濂用他朴素的小民思想,成功说服自己昧下晒盐之法。</p>
楼喻眉梢微挑:“郭大人,既然你已有所打算,不如就此与庆王府合作,晒盐所得利益,我予你一成如何?”</p>
郭濂:“……”</p>
他呵呵一笑,“盐场乃朝廷管控之地,盐工亦由府衙分发酬劳,殿下莫非想空手套白狼?”</p>
“没有我,也就没有晒盐之法。”楼喻不愿让步。</p>
郭濂:“没有下官,殿下也保不了晒盐之法。”</p>
“想必郭大人见过雪盐了吧?”楼喻丝毫不怵,“雪盐之价,是原盐的成百上千倍,且根本不愁销路。”</p>
同郭棠一样,郭濂不可避免地心动了。</p>
他眯着眼道:“殿下打算分下官多少利?”</p>
“原盐一成,雪盐一成。或者原盐两成。”楼喻仿佛是个周扒皮。</p>
郭濂:“雪盐产量如何?”</p>
楼喻轻描淡写道:“只要不缺钱,不缺人,想要多少有多少。不过你也知道,物以稀为贵。”</p>
什么东西一旦泛滥,就不值钱了。</p>
“我要原盐一成,雪盐一成。”郭濂答应合作。</p>
他当然想将全部利益占为己有,但如今郭棠在楼喻手中,他投鼠忌器。一旦郭棠回来,他一定要筹谋将庆王府牢牢掌控在手里。</p>
届时不管是原盐还是雪盐,都将是他一个人的!</p>
他想得眼睛都开始发红,仿佛疯狂的赌徒,神色渐露狰狞。</p>
旁观的霍延见状,不由蹙了蹙眉。</p>
他觉得,楼喻与郭濂这种老狐狸合作,无异于与虎谋皮。</p>
事情敲定,郭濂问:“不知殿下何时放了犬子?”</p>
楼喻眸光清澈又无辜:“我与郭兄情谊深厚,不知郭大人能否割爱,让他多陪我几日?”</p>
狗屁!</p>
郭濂为他的无耻感到愤怒,却又无可奈何。</p>
几日后,青石盐场进行整改,郭濂下令保留煮盐的器具,并调拨一部分盐工去开辟更多滩池。</p>
煮晒兼并后,青石盐场的盐产量肉眼可见地翻了好些倍。</p>
除去上交官盐的数目,余下的盐通过郭濂的路子,秘密销往全国各地,仅一次,获利数万两!</p>
至于珍稀奢侈品雪盐,楼喻只提供了五百斤,却也赚取两万多两白银!</p>
他将自己和郭濂的分利,全都记在小本本上。</p>
郭濂已经不在乎这些了,他和楼喻如今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只要楼喻不想死,他就不会暴露。</p>
他入账数目,除了晒盐和雪盐的一成,还有大部分煮盐获得的利润,不比楼喻拿到的钱少。</p>
事情已进入正轨,楼喻无意继续待在盐场,便令人收拾行囊,打道回府。</p>
盐场成天风吹日晒,楼喻觉得自己的脸蛋不仅黑了一个色度,还糙了许多。</p>
回府后,庆王妃见到他,果然心疼连连,“黑了,瘦了。”</p>
楼喻比比自己头顶,“没有瘦,就是长高了。”</p>
这趟行程他挺满意的,不仅打通了源源不断的钱利来源,还锻炼了自己的身体。</p>
“娘让人给你做几身新衣裳。”</p>
楼喻笑着点点头,“谢谢娘。二笔他们这些天照顾我也辛苦了,给他们每人都做几套吧。”</p>
“行,”庆王妃笑着点他鼻尖,“就你会疼人。”</p>
母子俩闲话半天,庆王妃终于恋恋不舍放他回了东院。</p>
绣娘适时来替他测量体型。</p>
楼喻吩咐冯二笔:“将三墨、霍延、继安他们统统叫来,大家都做几套新衣裳。”</p>
冯二笔欢喜极了,不迭地拍着马屁,让人去传话。</p>
转念又道:“殿下,阿纸还在田庄,一时半会儿回不来。”</p>
楼喻交待:“等他下次回来,赏点银子让他自己去绣庄。”</p>
“好嘞。”</p>
不一会儿,冯三墨、霍延、杨继安、阿砚都来了。</p>
楼喻已经量好,就笑眯眯地坐在一旁看着他们被绣娘摆弄。</p>
绣娘一双手生得柔若无骨,袖口带着甜软的香味,在小少年的身上绕来绕去,小伙子们全都身体僵硬。</p>
霍延紧绷着一张俊脸,双拳紧握。冯三墨面无表情,身体僵得厉害。冯二笔最游刃有余,在绣娘靠近的时候,还使劲嗅了嗅。杨继安年纪小,最为乖巧顺从。</p>
楼喻越看越觉得有趣。</p>
等绣娘测量完毕,他问:“静文呢?替她也量一量。还有霍煊和霍小娘子,都做几套衣裳。”</p>
反正他现在有钱,几件衣服算不得什么。</p>
霍延却拒绝:“他们不必。”</p>
无功不受禄,霍煊和霍琼如今在庆王府白吃白喝,还能跟着夫子读书,霍延心里有些过意不去。</p>
“没事,见者有份。”楼喻对自己人向来大方。</p>
孙静文回府后,就去了荒院寻霍琼,听闻消息便带着霍煊和霍琼一起过来。</p>
听说要做新衣裳,小孩们脸上都洋溢着惊喜和期待。</p>
本以为这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楼喻完全没放在心上,未料裁缝新衣一事,竟在东院掀起一场不小的风波。</p>
事件的发生,源于东院女仆和王府杂役的一次争执。</p>
提起东院的仆从,不得不说明东院的仆役配置。</p>
笔墨纸砚是楼喻的亲随,一般是出门时带出去办事充场面的,也是楼喻最器重的存在。</p>
冯二笔是其中最得用的,他在楼喻身边待的时间最长。从前拍马逢迎受“楼喻”喜欢,如今做事体贴同样受楼喻看重。</p>
冯三墨虽是隐形人,但他做的事情却少有人能替代。</p>
阿纸和阿砚就比二笔和三墨低一等,通常处理一些跑腿喊话之类的杂事。</p>
除了四个亲随外,东院原先还有四个贴身婢女和四个粗使婢女。</p>
不过经过上次王府放仆,如今只剩下四个婢女。</p>
逢春、采夏照顾日常起居,阿兰和阿竹做的是洒扫等粗使活计。</p>
采夏为人泼辣,又是东院的一等婢女,在庆王府的奴仆中,也算得上金字塔顶端的人物。</p>
以前她性格活泼,颇得庆王世子喜爱,可楼喻穿来之后,几乎很少使唤女婢做事,有些关乎隐私的活儿他要么自己干要么吩咐冯二笔。</p>
如此一来,采夏的地位势必受损。</p>
她相貌美艳,心高气傲,不敢冲到楼喻面前问个明白,便只能对着底下人发火。</p>
当然,她也不是无缘无故地发泄火气。</p>
起因是一个粗使杂役冲撞了她,撞坏了她手中的汤盅,汤汁洒满一地,碗碟俱碎。</p>
这可是专门给殿下补身体的,里面的肉都是最精华的部分!</p>
采夏气急败坏,怒斥道:“不长眼的东西!”</p>
那杂役吓得跪地求饶,采夏不为所动,沉冷着脸道:“你同我一起去东院磕头认错。”</p>
杂役连连磕头,一直恳求采夏放他一马。</p>
采夏原本都心软了,可偏偏有人好死不死,说了一句风凉话:“还以为自己是东院的姑奶奶呢,你们看世子殿下如今还瞧得见她吗?”</p>
采夏气得脸都涨红了:“刚才谁在说话?!”</p>
“采夏姐姐,我们又没有说错话,如今殿下可还看重逢春姐姐和你?之前殿下赏赐新衣,有你们的份儿吗?”</p>
采夏红着眼:“那是他们跟在殿下身边立了功!是他们该得的!”</p>
“二笔大人和三墨大人就算了,可不是还有个孙小娘子嘛,殿下宁愿带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乡下小丫头,也不带你和逢春姐姐,唉,我们都替你叫屈呢。”</p>
采夏气愤之后反而冷静下来,这种挑拨离间的话她才不会上当。</p>
“闭上你们的臭嘴!殿下待我如何还轮不到你们置喙!”</p>
她警告完,盯着跪在地上的杂役,“你撞倒殿下的汤盅,必须随我去东院认错!”</p>
一盅汤而已,楼喻并不在意,没有惩罚杂役,甚至连句斥责话都没说。</p>
杂役开心了,采夏却回到屋子大哭一场,哭完竟发起了热。</p>
逢春发现后吓坏了,匆忙跑去求见楼喻:“殿下,采夏病了,求您开恩替她请个大夫吧!”</p>
说完砰砰磕头。</p>
楼喻一听到磕头声就牙酸,他忙道:“你先起来,二笔,速让人去请大夫!”</p>
冯二笔应了声,面色有些沉凝。</p>
大夫替采夏诊了脉,言明没有大碍,写了份药方便兀自离去。</p>
逢春红着眼去煎药,竟慢慢落下泪来。</p>
她们服侍殿下多年,同冯二笔关系虽算不上亲厚,但也能说上几句话。</p>
冯二笔心有不忍,不禁劝道:“等采夏醒来,你劝她不要胡思乱想。”</p>
府里的事瞒不过冯二笔,尤其是有关东院的事。</p>
逢春擦擦眼泪,颤声道:“二笔,殿下是否真的厌弃我和采夏了?”</p>
“当然不是!”冯二笔解释道,“你们莫要在意那些贱奴的酸话,他们指不定在心里偷偷嫉妒你和采夏呢。”</p>
逢春默默抹眼泪,不知该说什么。</p>
冯二笔暗叹一声,他其实也并不完全明白殿下的心思,不好保证什么。</p>
回去后,他左思右想,一时觉得不应该拿这等琐事烦扰殿下,一时又觉得府中流言影响到东院不该不管,整个人都有些不在状态。</p>
“在想什么?”</p>
笔杆敲在脑袋上,瞬间让他回神。</p>
冯二笔看向楼喻,见他眉目温柔和气,下意识道:“在想流言。”</p>
“什么流言?”楼喻好奇。</p>
冯二笔下定决心,将采夏之事说了出来。</p>
言罢偷觑楼喻脸色,见无异状,方大着胆子问:“殿下到底是如何想的?当真厌了逢春和采夏?”</p>
楼喻:“……”</p>
他能说自己完全忘了还有这两个婢女吗?这会不会更伤人?</p>
他斟酌着道:“并非厌了她们,你也知道,我带孙静文是因她有画图之才,无人可以替代。但逢春采夏能做的事,却有无数人可以替代,包括我自己。”</p>
冯二笔为人机灵通透,笑道:“奴明白了。奴会劝她们的。”</p>
“不必。”楼喻摇摇头,“此事倒也提醒了我。”</p>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采夏是个有追求的婢女,而且也不冲动无脑,最多就是自己郁气沉积,生了病。</p>
逢春沉默少言,但见姐妹受难,也有勇气为两人进行争取。</p>
或许加以培养,也能是个人才?</p>
委实是他手底下的人才太少了,不够用啊!</p>
他道:“等采夏病愈,让她二人来见我。”</p>
“是!”</p>
两日后,采夏病情大好,同逢春一脸羞愧地来见楼喻,双双跪地。</p>
楼喻温声道:“都起来吧。二笔跟我说了采夏的事,你二人有什么想法都可以同我说。”</p>
“殿下,都是奴婢的错!”采夏没有起身,惭愧道,“奴婢不应为些琐事烦扰殿下,请殿下责罚!”</p>
逢春也道:“奴婢同罪,请殿下责罚!”</p>
楼喻有点头疼,动不动就下跪求罚,显得他很暴虐啊。</p>
“先起来,有事说事。”</p>
二人只好乖乖起身。</p>
楼喻道:“如今我需要你二人照顾起居的时候不多,你们若有想做的事,尽管道来。”</p>
“殿下,”采夏面色苍白道,“奴婢和逢春姐姐只想侍奉您左右。”</p>
楼喻也不卖关子,“孙静文替我做的事,许多男人也做不得,所以我重用她。我如今不需要太多侍奉的人,只需要能做实事的人。”</p>
话已明了,端看她们如何选择。</p>
逢春毫不犹豫:“奴婢可以学,只要殿下需要,奴婢一定去做!”</p>
采夏亦连连点头,“奴婢想为殿下分忧!”</p>
“城中有书铺,你二人去调查各家书铺的纸价以及纸张出自哪个造纸坊,汇总后交给我。”</p>
庆州府没有自己的造纸坊,这些书铺都是从外地进货,算上成本费和交通费以及税收,估计不会太便宜。</p>
楼喻观察过田庄附近的地形,有山有水,适合建造一处造纸坊。</p>
一来废纸可以解决如厕问题;二来日后若庆州有所发展,纸的需求必不可少;三来,造纸坊可以别有他用。</p>
如此也算是未雨绸缪。</p>
采夏和逢春愣了一下,才连忙领命退下。</p>
她们走后,冯二笔嘀咕道:“殿下,此事奴不用问都能说出个三两句来,岂不是太简单了?”</p>
楼喻笑道:“你整日随我出门遛弯,对府城大小事情自然耳熟能详,可她们不同。”</p>
替他做事,总得先出去见见世面。</p>
采夏和逢春从小到大都在府里,做的也都是起居活计。提及胭脂水粉,她们或许能说得头头是道,但文房四宝不见得。</p>
冯二笔懂了,调侃道:“殿下就不怕奴直接告诉她们?”</p>
“若真能让你说出口,那也算是一种本事。”楼喻笑道。</p>
冯二笔一时也不知这句话是夸奖还是敲打。</p>
反正他只知道,他绝对不能说!也不能让三墨他们说!</p>
楼喻忽然想起什么,“郭棠如何了?”</p>
“殿下,此事由三墨负责,奴也不清楚。”冯二笔道,“奴去叫三墨过来?”</p>
“好。”</p>
一开始将郭棠交给冯三墨秘密看管,楼喻其实并没有抱有太大希望。</p>
郭濂执掌庆州多年,找一个人轻而易举。</p>
但他不惧。</p>
即便郭濂找到郭棠,不用再投鼠忌器,可分摊盐利已上正轨。只要郭濂不想玉石俱焚,就不会轻举妄动。</p>
但他没想到,郭濂身为知府,耳目众多,居然真的没能从冯三墨手底下搜到人。</p>
须臾,冯三墨一袭玄衣走进。</p>
楼喻问:“郭棠现在何处?”</p>
习武后,冯三墨身形越发精干挺拔,不论是行进还是站姿皆具行伍之风,与霍延逐渐贴合。</p>
不过他和霍延还是有区别的。</p>
霍延出身贵胄,家学渊源,更偏向英武霸气;冯三墨则人如其名,像是一团溶于幽潭的墨,更偏向内敛深藏。</p>
搞情报工作需要的正是这种气质。</p>
楼喻暗暗感叹,甚为满意。</p>
“回殿下,人在田庄。”</p>
楼喻奇了:“人在田庄,郭濂居然没找到?”</p>
冯三墨道:“奴将他伪装,旁人无法轻易认出。”</p>
楼喻来了兴致,恰好他正想去田庄走一趟,便吩咐冯二笔:“备马,去一趟田庄。”</p>
年后天气转暖,楼喻不用再受寒风折磨,出行自然首选骑马。</p>
出发前,他特意找来霍延:“随我去一趟田庄。孩子们也可以一起去玩,你要不要带霍煊和霍小娘子同去?”</p>
小孩子总是憋在府里不利于健康成长,去田庄就当是踏青了。</p>
霍延摇摇头,“他们不会骑马。”</p>
虽出身将门,但两人年纪小,还没到学骑马的年纪。</p>
“继安和静文也不会,我骑马,他们坐马车去。”</p>
哪有主人骑马,仆从坐马车的?冯二笔在旁腹诽。</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