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望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20章 一场密谋,文艺时代的人生直播,王望舒,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村医说:“你们不清楚吗?”
尹贤仁和柯南都摇摇头说:“不知道。”
村医说:“是这样的。你们不是要求所有受益户都要去投工,开挖埋设水管的管槽吗?”
尹贤仁说:“是啊。那是我们的要求。这也是项目要求,关键是培养村民对项目的热爱,知道这水利工程是自己的,是让自己受益的,基金会无偿援助目的就在于通过这个项目,来培养他们的归属感。”
贾村医说:“不太懂,太专业了。我只知道,最后项目管理委员会出了对策,就是,如果家里没有劳动力,不出工的,也行,但是要出钱。具体出多少,按照现在的市场价,一个工是多少钱,平均下来,人家出多少工,你就得出多少钱。”
柯南说:“这个方法还算公平,没什么啊!”
村医说:“可是,后来,形势的发展就无法掌控了。据说,这件事是李干事主谋的,由贾新意来执行,在执行的环节出了问题。”
柯南好奇地问:“出了什么问题?”
村医说:“贾新意到贾秘书父母家要钱。带着计算器,当着老人的面,摁了计算器的喇叭,声音较大,老远都听得到。算账,算来算去,竟然算多了。”
尹贤仁说:“那怎么行?童叟无欺才对,干嘛要欺负人家老人,一般老人就不能欺,况且是贾秘书的父母,这是分公司第一秘书,有这么个背景,是有后台的老人,只应该实事求是去算,更不应该去算多啊。毕竟要给贾秘书一点面子吧!”
村医说:“没错。算多了,贾新意也知道,就是要这样故意去气人的。”
村医喝了一口茶,继续说:“两位老人就去找李干事评理,李干事不仅不听,还劝老人回去,交钱就没事了,以后再也不收。为了大家的利益,为了大家都能早日吃到水,牺牲一下,再说又是分公司第一秘书,更不应该斤斤计较才对。培养了人才,自己也不能落后啊!”
柯南问:“那最后两位老人怎样做的?”
村医说:“钱交了,但是,也把这一情况也告诉他们的儿子——贾秘书。”
柯南问:“他们的儿子——贾秘书听说此事后,怎么样?”
村医说:“当时没有说话,让老人别生气,多保重身体,说了一些不关痛痒的话,想办法安抚他父母,后来就有了一些变化。”
柯南清楚了,这里面一定有问题。贾秘书久经职场竞争,江湖漂泊,啥都见过,富有经验,老练纯熟,不会轻易表露什么态度,只是在心里琢磨,如何处理才不显山露水,不知不觉就让人受到责罚。
这是斗争的艺术。
可能从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了。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万事万物都有源头,都有开始,都有结束,除了创造万物的那位。斗争,是人的特点。争取蝇头小利,挣得头破血流,也无所畏惧。季柯南也不是很懂,不过正在学习过程中。
特别是上世纪的人,在斗争的环境里长大,成者王侯败者贼的思想,融进人的骨髓。人在世上,在斗与被斗中挣扎,久而久之,人就变得麻木,缺少同情心,没有爱心,甚至,自私自利,专顾自己。这就是一种人生处世哲学,为人之道,经商之道,职场规矩。
贾秘书找到沿渡河乡的一个朋友,姓李,也是老同学,在一起上的高中,关系很铁,也是虎坡村的人,后来搬家到了沿渡河乡,在当地落户,安居乐业。
他很会写,比李干事会写多了。李干事的笔生锈,长期没动笔,笔锋不再锋利;他却很厉害,常常动笔,常常写,写的东西,紧跟时代,常常提到一些你想不到的地方,而是被大多数人忽略的。
一旦捡起来,还真新鲜,又真实。都是被人们忽略的地方,是很多环节,都没有被重视。如果把人们常见的东西,放在放大镜下看,一般都不认识,这是过度关注细节。
细节用文字表现出来,就很要功夫,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需要长期训练才行,也需要动手能力。不是心动,而是行动,行动了,不怕跌跤,多倒地几次,就多几分把握,多几分成功的几率,停滞不前,肯定什么也没有。写作需要的,就是细节。
如果把稀松平常的东西,用相机或者录像机拍摄下来,放在屏幕上播放,就会发现很不一样,非常新鲜,非常稀奇。他常常这样,做了个有心人,结果发现很多东西,引起了公众的注意,也让有识之士知道了他,开始推荐他到宣传单位工作,单位发现他是可塑之才,又有扎实的写作功底,就逐渐培养他,提拔他,虽是担任二把手,跑腿的,总算跳出农门,就像鲤鱼跳龙门,成了精,比较他的同龄人的农民朋友或者发小来说,还是幸运得多,条件优越得多,要知道,农民是最辛苦的,脸朝黄土背朝天,汗珠子摔成两瓣,和土地打交道,不出力,想偷懒,土地就不长东西,或者不好好长东西,这个不能欺骗,欺骗土地等于欺骗自己,老老实实种地,庄稼才长得好,庄稼长得好,才有可能丰收。从事农业比耍笔杆子动嘴皮子要难得多。
他在虎坡村居住的时候,屡遭李干事的排挤,排挤成了习惯,就会让人感到没有希望,对人对事,都感到灰心沮丧,感到没有前进的动力。
高中升大学统一入学考试失利,想出农村,断了一条路,惟有参军。参军也要走后门。过去不用,不去还抓。后来就挤破头也要去,因不打仗,不存在在牺牲。和平年代,当兵就像上班或者上学,没什么,就是在头三个月难受,过了头三月,以后就舒坦了。没有发生战事,平安度过两年,上军校的另当别论,就回来,跟做梦一样,时间非常容易过。没什么大不了。
李干事不让去,说是他家没有劳动力,当兵去了,村里的粮食任务怕受影响,硬是不给机会去验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