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若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四十四章 流求大开发,穿越宋朝当太子,烟花若殇,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sript><sript>
流求,第一批迁移的百姓,大约十万人左右,已经乘船来到了流求。
所以赵昕这几天下来一直都很忙,忙着给迁移而来的百姓安排住处,分发生活物资等等。
有田地的自然不愿意千里迢迢的前往这蛮荒之地,所以这些迁移而来的大宋百姓,十之都是最底层的佃农。
世界上最能吃苦的人是农民,最任劳任怨的也是农民,当这些百姓们适应了流求的气候环境后,都投入了开垦农田与建设城镇的伟大事业中了。
短短不过月余,大片适合耕种的田地被整顿出来,一个个村落也拔地而起,分布的错落有致。
而赵昕施行的新法也很好的被灌输到了百姓中。王安石及官员们带领百姓们又新建了许多水利设施,用来灌溉农田。
封建王朝为了统治人民,采取的办法的都是礼仪教化配合,然而所谓的礼仪教化只不过是愚民政策而已,而且权利一直掌握在大官僚,大地主的手中,所以对于这些人而言,百姓越是目不识丁,就越是好控制,所以礼仪教化往往都演变成了愚民政策。
赵昕来自后世,自然明白近代华夏之所以遭受列强们的欺压,除了闭关锁国的政策之外,就是民智尚未开启的原因。
所以在赵昕的授意之下,流求还新建了不少学堂,农民们忙时耕种收割粮食,闲暇时就到学堂识字,自有先生们教授他们。
除此外还有一个作用,那就是教授各部落学习汉话。
起初王安石和冯京等人都反对此事,因为如此一来的话,朝廷的花费将会更大,而且古之未有,闻所未闻。
但赵昕最终还是将两人给说服了,并且与每坐学堂面前都立了一碑,碑文上面写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学,在开民智,在鼓民力,在止于至善!
当各部落看到大宋百姓都住上了宽敞的房子,而且还配有田地,耕种之法比他们的可是先进多了,都留下羡慕的眼光,又加上部落女多男少,所以不少部落女子都起了嫁给大宋子民的心思。
由于迁移而来的百姓多是穷苦出身,而大宋的柔弱女子也很少有愿意来这蛮荒之岛的,先前有婚约的,不愿意迁移而来的都纷纷取消婚约,所以前来的百姓,单身的也不少。
人生的追求是什么呢?即便放在现代,也不外乎是房子,车子,票子,女人,儿女等等。
当一个单身的古代男人有房子,还有田地,不用为衣食而担忧的时候,只怕剩下的念头就是找个婆娘传宗接待了。
正所谓郎有情妾有意,自然是一拍即合,一时间台北县到处都是一片喜气洋洋之象,不少部落女子纷纷嫁给普通百姓,至于语言不合,生活习惯不同,那都是小事,毕竟没有什么是睡上一觉解决不了的事情。
当然,身为部落族人,自然受部落族长的统辖,所以部落女人也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嫁人的,赵昕为此想出了一个法子,那就是由官府出一笔物资钱粮,收取一定的利息,用来当作彩礼钱,借贷给想要娶部落女子的单身男人们,待来年有了收成之后,再还给官府。
如此一来,部落首领们得到了好处,自然就会同意这门亲事,而官府也会为其登记入户,成为大宋子民,方便管理。
流求的矿产有两百多种,其中主要以硫磺、铜、煤、金为主,硫磺的作用也很大,火药的配方之一,大宋缺铜,所以是铜本位。
赵昕便根据后世的记忆,派遣了一部分人员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之下,前往各处山中寻找矿产资源,还真别说,在流求北端找到一处硫磺,东北部海岸一带找到了两处铜矿和一处金矿。
赵昕先是将其圈画出来,而后要实地考察一下,才决定是不是要开采。
对于大宋第一舰队,赵昕一直在找方法想要给这支舰队来点实战,当听说某处岛屿上面海盗盛行,打劫了不少前往大宋贸易的南洋船只,所以赵昕当即下令李廷烨和呼延守率第一舰队前往海岛剿灭海盗。
出乎意料的是此次剿匪险些失败,因为第一舰队虽然换了领导层,但奈何底子太差,跟身经百战的海盗相比,大宋舰队就是菜鸟,剿灭海盗的计划进行的很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