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寒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第零壹章 送别,穿越之小哥儿种田记,捣寒衣,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七月,山间古道,十里长亭,芳草斜阳,孤鸟盘旋。
杨寒衣望着面前的兄长,咬了咬唇:“大哥,你这一走,生死难说,要是可以,记得给家里寄封书信。”
杨寒羽背着行囊,拍拍杨寒衣的肩膀,仰望天边盘旋孤鸟,一声长叹,复又嘱咐道:“边境动乱,国家要人,家里几个弟弟妹妹都要吃饭,大哥去兵营还能谋个前程。大哥这一走,家里就靠你撑着。”
“大哥……”杨寒衣满心不舍。杨寒羽提了提背后包袱,冲杨寒衣笑笑,说:“也别难过,好男儿都当有个雄心壮志,大哥这一去后面谋个好前程回来,你们也好过。”
杨寒衣身边跟着两娃,两娃都快到十岁,明白杨寒羽要去兵,当即红了眼,抱着杨寒羽的胳膊,哭喊着:“大哥不走,大哥不走……”
杨寒羽将两娃拨到杨寒衣身边,眼睛眨了眨,看着杨寒衣,低声道:“二弟,家里就交给你了。你受累些。”
杨寒衣当年被杨寒羽救活,这些年和杨寒羽亲,此时杨寒羽要走,当即抓住他手腕,眼眶发红:“大哥……前线生死不好说,你……”
杨寒羽深吸一口气,拍拍杨寒衣的手,道:“大哥一定好好活着!有空寄家书。”说罢,将杨寒衣搂到怀中,头搁在杨寒衣肩膀处,说:“等大哥谋个好前程回来!嗯。大哥走了!你保重。”
杨寒衣还待说些什么。杨寒羽手一松,站定在杨寒衣面前,双手捏了捏他肩膀,嘴唇微动,还想嘱托,终究还是没说。头一转,往长道尽头大步迈去……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残阳血色染,孤鹜独盘旋。
“大哥……大哥。大哥不走……”
“我要大哥,大哥我要抱抱……”
两娃哭着追赶杨寒羽的步伐,杨寒衣忍住心酸,将两娃拉了回来,牵在身边。
杨寒衣定定看着望着杨寒羽的背影,直到那背影消失在古道尽头,才牵着两个弟弟往漯河村走去。
斜阳散去,夜幕来临,月圆挂天际,山间最是寂静,离人思乡情愁一下子涌上心头。
杨寒衣望天,叹口气,是无奈,是心痛。
杨寒衣生于漯河村,今年十三,是家里老二,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叫杨寒羽,刚才去送走的那个孩子就是,也才十五。他身边牵着的两娃是他两个弟弟,一个十岁,一个九岁,还有一个弟弟在家里,也才能爬行,一个妹妹在襁褓,还是个奶娃娃。
前世他家里和谐,一家三口人,爸爸妈妈爱他如宝。他大学在读,学的是有关农林方面的知识,忙的厉害,一直拖到三十岁,还没说对象。
春天时分,万物复苏,油菜花开,杨寒衣去地里考察,油菜花花粉过敏,打针三天,吃药三天,住院三个月,还是没抗住,挂了。再睁眼就来到了漯河村杨家,成了杨家老二。
漯河村穷不拉几,鸡不拉屎,鸟不生蛋,除了山还是山,一山更比一山高,山这边是饱受战乱的边境,那边打仗热火朝天,浮尸百万,可谓一山一世界。
他来时漯河村干旱,正在闹饥荒。杨家穷,还人多,粮食不够吃。原身当时七岁,是个哥儿,这孩子也是个另类,小小年纪早慧,没上学堂能背书,把学堂的先生背的发愣,在麦田里做什么麦田怪圈,可把那些农户吓的厉害。以至于当地人都说杨家老二是个疯子,这话传的方圆多少里都有耳闻。
本身是个哥儿,吃饭不比汉子少,重活干不了多少,还成天发疯没正行,自是不受待见,杨家父母简直不喜欢他。遇上干旱时候,杨家父母想的还是汉子娃多一些,有些粮食米汤水都给了家里的汉子娃,杨寒衣活活饿死了。
杨寒羽当时不信杨寒衣饿死了,用自己的血断断续续喂了杨寒衣一天,才勉强把杨寒衣救活,再次醒来的杨寒衣就是他。
战乱灾荒年代,还是个神智有些问题的孩子,再次活过来,日子当然不好过。杨寒衣在这生活了六年,洗衣做饭,下地除草,照顾弟妹,样样都干,从来不得闲,不干活还没饭吃。好好的身子拖的像枯草,走一步晃三晃,就这样拖到了十三岁……
天边月亮有个缺。杨寒衣摸摸眼角,哪里有一颗泪痣,心下有些怪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