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第 35 章
微云烟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第 35 章,快穿之我真的不想努力了,微云烟波,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场这些佃户却管不了这许多,他们兴冲冲地将四亩地的红薯都称了一遍,然后数字也出来了,就算是下田,也有一千三百斤左右的产量,而上田足足两千斤出头,所有人都疯狂了,就算是去掉一半的水分,这个产量也足以叫人疯狂了!
徐嬷嬷看得目瞪口呆,她找上了坐在一边,还有些不满意的顾衡,轻声问道:“恒少爷,这是什么,产量这么大!”
顾衡说道:“这是找海商从南洋那边带回来的粮种,叫做甘薯,也有叫红薯的,今儿个弄一点,给大家尝一尝!”
一群佃户也早就对此很好奇了,这个能够叫做甘薯,应该是甜的,后世的人很难想象这个时代的人对于甜味的渴望,后世大家要讲究低糖饮食,而只要有可能的话,这个时代只怕个个都是甜党。
其实红薯这东西,要放几天才能变得更甜,不过,如今既然收上来了,还是可以让大家尝尝看的。
因此,顾衡叫人挑了一些出来,可以用来蒸着吃,煮着吃,烤着吃,对于富贵人家来说,还能用来炸着吃,或者是打成泥来做点心。
顾衡又叫人选了一些出来,叫徐嬷嬷带回去,让厨子做点精细的出来给杜氏她们一块尝一尝。今儿个算是晚了,明儿个还得挑出一些比较饱满的出来,连同菜谱一起送到宫里去。
徐嬷嬷不是那等毫无见识的人,在知道了甘薯的产量之后,几乎是第一时间就往回跑,她得告诉杜氏这件事,而杜氏呢,在听到这件事之后的第一反应就是,自家儿子彻底安全了!
没错,彻底安全了!在农业时代,谁能够让百姓填饱肚子,那就是圣人。说孔夫子是圣人的,起码下面的百姓是未必肯认的,孔夫子的一堆徒子徒孙一直荣华富贵,但是百姓并没有从儒家的道理里头得到什么好处。要是墨家、农家还在,说不得百姓对他们的观感更好一些。儒家从来都不是站在普罗大众这个阶层的,所以,有宋一代,皇帝与士大夫共天下,在官员眼中,他们这些学习儒家的士人才是民,至于百姓,那就是韭菜!
但是,民意这种东西,你是真不能忽视,在寻常的事情上,老百姓是真的很健忘,因为这些其实跟他们没什么关系,而如果顾衡能够让天下百姓都填饱肚子,那么,顾衡就是全天下的恩人,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改变封建王朝两三百年就是一个轮回的命运。毕竟,到了王朝末年,大家面临的都是差不多的情况,老百姓没有土地,没有饭吃,最后,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都跑去造反了!
天下一乱,自然是群雄并起,然后就完蛋。不是所有的朝代都能够像汉室一样,都到了那份上了,还有个大魔导师来个陨石召唤术中兴大汉的。当然,唐朝那会儿也能勉强算中兴,可惜的是,安史之乱之后,若是能够彻底削去那些节度使的兵权,重新将权柄收归中央,中兴才算是名至实归,否则的话,其实战后的红利,很大一部分都是让那些节度使给拿走了。而中央的红利,还得跟一帮仕宦贵族分。
杜氏就算是读过一些史书,也很难想清楚其中的道理,但是她明白,这甘薯若是能够在中原大多数地方推广开来,那么,顾衡就是足以青史留名的人物,就算是那等昏君暴君,除非是真的失了智,否则的话,顾衡注定富贵一生。
杜氏几乎是热泪盈眶,她连帕子都来不及拿,就用袖子擦拭了一下眼泪,又哭又笑地说道:“快,快拿来给我看看!”
徐嬷嬷赶紧叫粗使的丫头将那一篮子红薯拿了过来:“夫人,就是这个!”
杜氏也不管上面还有一些泥土,直接伸手拿来一个,用力掰断,看着里面乳白色的果肉,她微微闻了闻,似乎还带着一点涩味,但是又有一种清甜的味道,她不由露出了一个微笑。徐嬷嬷在一边殷勤地说道:“恒少爷还给了奴婢几个食谱,让奴婢带去厨房给厨娘做出来,夫人正好尝尝看,这甘薯是个什么滋味!”
杜氏摆了摆手,说道:“去吧,多做点,你们也尝尝看!”
对没有怎么吃过红薯的人来说,这玩意味道是真的很不错,怎么做都不会难吃。顾衡给的食谱都是做得比较精细的那种,比如说加上银耳红枣做糖水,或者是切成小块煮粥,还有就是打成泥,加上糯米粉什么的,做成点心……哪怕时间其实很紧,但是不过一个时辰的功夫,桌子上就摆了好几样用红薯做出来的主食和点心,那厨子还熬了点糖浆,搞了个拔丝红薯。
杜氏每一样都尝了一口,神情愈发惊喜起来,这玩意产量也高,口感也好,推广看样子不会有什么难度了。
她这般想着,竟是又流下泪来。
这些年,她的心理压力是真的很大,很多时候,甚至半夜都会在噩梦中惊醒。她梦见圣上要废黜太子,与太子兵戎相见,太子拔剑自刎,而自家儿子,也跟着自尽,或者是自家儿子因为太子被废,被圣上迁怒,最后死于狱中,最好的情况也是儿子被连累,最后郁郁而终。
而如今,太子的事情暂且不说,这个她根本无法做主,但是,儿子的事情是解决了!这让杜氏只觉得胸口一块大石被搬了开来,整个人都轻松了不少。
顾衡可没想到杜氏居然想了这么多,他是真没想过这么多,在他看来,这红薯算什么呢,产量听起来大,实际上也就是那样,放在后世,超级杂交水稻的产量都比这个大,所以,其实最好还是需要再驯化培养一段时间才行。
后世红薯一直没有被当做主食,因此,顾衡其实更惦记的还是玉米。玉米的产量也就罢了,估计这个时代也一般,除了抗旱和生长期相对比较短之外,玉米最大的好处其实是耐存储,不容易坏,不像是稻麦,放上几年,差不多就开始陈腐了。
顾衡不放在心上,但是,在皇庄上的几个太监却是坐不住了!他们能坐到总管太监的位置,一个个也是读过书的,自然明白一种高产,而且对于土地并不是很挑剔的粮食作物的意义。顾衡还想着第二天送进宫,他们却几乎是火烧屁股一般,带着红薯,还有相关的产量记录快马加鞭进城去了。
顾衡很想撇撇嘴,一个红薯都这样了,以后再有别的,岂不是一个个都要上天了!
顾衡有的时候想想也觉得这老天爷实在是太不公平了,越是土地肥沃,气候适宜的地方,越是容易长出那些高产的物种。像是那等地方的人,也难怪一般勤劳不起来,实在是随随便便就能找到吃的,根本不需要想办法种地,出了门,树上的果子能吃,地下的块根块茎也能吃,甚至,树干里头的纤维也能吃。不管什么生物,都是有惰性的,就像是动物园里头豢养的那些猛兽,它们在意识到躺着不动就有肉送上门的时候,就不可能再想着锻炼捕猎的本事了!人同样如此,既然靠着最简单的采集就能获得足够的食物,那么,为什么要考虑耕种呢?有这个时间,大家一起唱唱歌,跳跳舞,吹吹牛难道不好吗?
而中原嘛,可就没这样的好事了,采集不到足够的果实与种子,那么就只能学着种植,没有足够的猎物让他们去捕杀,那么,就只能想办法驯养这些猎物。加上各种各样的天灾人祸,中原的百姓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变得更加聪明灵巧,更加勤劳起来。没办法,不聪明灵巧,不够勤劳肯干的,那是要冻死饿死的。
这么一想,其实老天爷还算是公平,毕竟,得到了什么,势必会失去什么。而中原能够一直延续下来,跟这样的环境也是脱不开关系的。
顾衡原本还觉得其他人都大惊小怪,但是第二天,圣上早朝都没上,就带着一帮文武官员跑到皇庄上来的时候,顾衡发现,自己低估了红薯的影响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