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卿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8、只想和离的第三十八天,首辅夫人只想和离,杜卿卿,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木匣里放着一个精致的玉镯,吸引甄玉棠视线的是,玉镯里雕刻着一朵海棠花,簇簇花瓣纹理精细。
甄玉棠有些意外,前一世阮亭送给她镯子或是珠钗,从不曾用心挑选过样式,可这次这个玉镯,一看就是精心挑选的。
她露出笑靥,“谢谢,我很喜欢。”
阮亭心里浅淡的紧张散去,“我看到这个玉镯,就想到了甄小姐,想着若是甄小姐戴上了,一定很好看。”
甄玉棠眨了眨眼睛,阮亭是在府学读书,还是学习如何和姑娘家相处?说些甜言蜜语的功力见长啊!
把玉镯放到一旁,甄玉棠道:“阮亭,回来泰和县之前,你见到唐苒了吗?”
阮亭出声,“我离开府学时,在府学门口见到了她,她肩上背着一个包袱,应该是回来了。”
甄玉棠好看的眉心蹙起来,“以往苒苒回来,当天晚上就会来找我,最迟第二天会来甄府与我见面。可这次,她一直没有来找我。”
阮亭问道:“你是觉得唐苒遇到了什么事情?”
甄玉棠轻轻点头,“是,我总觉得不太对劲,若不是你来了,我正准备去唐家。”
阮亭清楚甄玉棠与唐苒交好,“甄小姐不必顾忌我,你若是有事情,尽可去忙。”
“我实在放心不下苒苒,你也知道,两年前,唐老三找到学堂来,不让她读书。我担心她出了什么事情。”甄玉棠吩咐道:“樱桃,你让门房备好马车,待会去唐苒家里。”
没一会儿,马车准备好了,樱桃过来,“小姐,您现在要去唐小姐家里吗?”
甄玉棠正欲起身,只见阮亭也从座位上起来了,“甄小姐,可否让我跟着你一起去?”
甄玉棠面露不解,阮亭为什么要跟她一道去?
“唐老三脾气暴躁,若他对唐苒做出了什么事情,你去了唐家,难保他不会对你动手,我跟着一道去,多个人多些助力。”
听阮亭这么一说,甄玉棠看了他一眼,说的有道理。
阮亭从小习武,若真是唐老三敢对她动手,有阮亭在,可以抵得上几个小厮了。
“好,那你跟着我一道去。”说完话,甄玉棠出去屋子。
看着她离开的背影,阮亭眸里浮现浅浅笑意。
甄玉棠朝门房问道:“还有马车吗?给阮公子准备一辆。”
门口的小厮道:“小姐,剩下最后两辆马车,一辆给您准备,另一辆是樱桃和几个小厮使用。大少爷、二少爷和二小姐他们今天都不在府上,马车全都派出去了。”
没有马车,总不能让阮亭和几个小厮待一会儿,那就只能让阮亭和她乘一辆马车了。
阮亭跟着甄玉棠后面上去马车,这是他第一次和甄玉棠同处在这么狭小的空间里,轻轻呼吸一口气,可以闻到一股淡淡的馨香,和甄玉棠身上的清香气息一样。
甄家的马车十分安稳,并不颠簸,甄玉棠正在想着唐苒,刚好给了阮亭机会。
他与甄玉棠面对面坐着,视线不可避免的要落在她身上,甄玉棠的肌肤莹白,近距离看着,也没有一点儿瑕疵,嫩的能掐出来水似的。
阮亭看了几眼,耳廓又悄悄染上一层薄红。
*
唐家,唐苒的娘王氏面露担忧,“孩他爹,苒苒两天没吃东西了,要不我去给她送点东西垫垫肚子?”
唐老三将筷子放下,“不准去,她越大越不听老子的话,敢和老子顶嘴,饿她个几天,就知道听话了。”
唐苒的哥哥唐来幸灾乐祸的附和着,“爹说的对,女人家不听话,就该多打多骂,让她饿着肚子,多尝点苦头,唐苒不过是多读了几本书,心都野了。”
王氏叹了口气,不再说什么,起身去灶房里洗刷碗筷。
又过一会儿,唐老三进屋歇午觉,看他睡下了,王氏拿了一个馒头,又倒了一碗小米粥,急匆匆朝不远处的柴房走去。
这间柴房的位置比较偏僻,是唐家人用来放干柴用的,木门上挂着锁,王氏将锁打开,走了进去。
“吱呀”一声,木门被推开,正午刺眼的光线蓦然照进来,屋里的一片黯淡与压抑被扯开一条细微的缝隙。
唐苒躺在木床上,脸上没有一丝血色,见了光,右脸颊上粗粗的五道指印越发明显,她呆呆的望着屋顶的横梁,双眸空洞。
“苒苒,娘给你拿了点吃的,你起来吃点吧。”王氏走到床头,看到唐苒这般模样,心疼极了,“被锁在柴房里两天了,饿坏了吧?你何必要和你爹犟嘴,他不让你读书,你就听他的话吧。”
唐苒躺在床上一动不动,依旧呆呆的望着那黑黝黝的横梁。
王氏叹口气,“娘知道你是个要强的姑娘,可你爹不让你去府学读书也是为了你好。你能成为秀才,那是走了大运,举人老爷可不是你一个姑娘家能当上的,多少读书人读了一辈子的书,也还只是个秀才!”
“八月份去应天府参加乡试,一来一回的盘缠就要几十两银子。有这么些银子,都够在县城里盘一个铺子了。”
唐苒微弱的出声,“这一年来我在府学读书的费用,都是玉棠帮我出的,去应天府,也不需要你们拿银子。”
王氏不赞同的开口,“甄家小姐是帮你出了银子,可到最后,这些银子还不是咱们一家人帮你偿还?”
唐苒深吸一口气,“等乡试过后,我不用整日待在府学,到时候我去抄书,或者在铺子里做一个算账先生,一个月能挣不少银子,这些钱不需要你们还,我自己可以还给玉棠。”
王氏劝道:“不说银子的事情,哪一个像你这么大年龄的姑娘还没嫁人?书读的越多,越嫁不出去。县城里有几户人家来咱们家说亲。那几户人家,家里不少商铺和田产,你嫁过去,每日打理下铺子,何至于这么辛辛苦苦的读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