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有风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大哥,挑着水浇地,有用吗?,大明:从百户开始,笔下有风雷,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可是她的私房钱,又不是刘家的钱,当然是要还的,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啊。
见工人们已经将精盐装车,刘元忠不再思索,大喊一声:“出发。”
一只三十多人的队伍缓缓地行走在刘家庄到即墨县城的道路上。当先两人一男一女,只见男的穿着一件丝织的短袖,女的穿着一件立领短衫。后方跟着10个骑马的大汉,还有20多个手持刀枪的卫所兵。
从刘家庄到即墨县的道路还算平坦,但道路两旁的农田却是满目焦黄,大部分的麦苗已经开始发黄了,只剩下小部分的麦苗还青翠欲滴。
不过,道路两旁的小山上,倒是还是郁郁葱葱,绿意盎然,草木繁盛。
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也很简单,这些田地大都远离河流,而且水利不修。那些水渠可能都是嘉靖、万历年间修的,这些贫苦的百姓生活极其穷困,平日里能吃饱饭还是老天爷保佑。
让他们花费大价钱修建水渠,他们也是有心无力,看着地上的庄稼一天天的发黄,他们内心也是心急如焚,刘元忠看见不少的军户在田地里祈求着老天,跪在地上喃喃自语。
一个勤奋不怕吃苦的汉子,拿着块扁担,提着两个木桶,就打算跑去河边了。
刘元忠他们也走了10来里路,有些累了,便让队伍停下来休息一会,月儿善解人意的递过来一个水壶,刘元忠牛饮了一大口之后就还给了月儿,月儿则是喝了两小口。
刘元忠见此有些奇怪,这里离那条小河,少说得有几百米,他这是打算干嘛,难不成还提着两桶水回来浇灌麦苗?
“这位大哥,你这是打算干什么去啊。”
那汉子见刘元忠一行,个个带着刀枪,知晓这伙人不好惹,更何况,刘元忠一身丝绸做的衣裳,知道这人应当是个有钱人家的公子,不敢怠慢。
急忙回道:“这位公子,小的这是打算去河边挑些水,给麦苗们浇浇水,这些麦苗已经发黄了,要是再不浇水,只怕今年就没什什么收成了。”
“你这样挑水有用吗,这来回这么远,你光靠挑能挑多少,这点水浇下去转眼之间就没影了啊。”
“小的何尝不知这样没大的用处,可看着这些卖苗一天天的发黄,枯死,小的这心里就难受啊,不做点什么,小的心里实在是堵得慌。”
“要是卖苗全枯死了,小的这一家子,今年可怎么活啊。”说着说着,这偌大的汉子居然哭了起来,声音哽咽,泣不成声。
刘元忠心底有些不忍,他算是明白了,这汉子也不是不知道这样没什么用处,但若是眼睁睁看着麦子枯死,不干点什么心里难受。
更何况,要是麦子全枯死了,他们一家全得喝西北风,不知道还能活下来几个。
月儿看着这汉子也有些不忍,她也是逃过难的,自然知晓这些人的苦楚。
不过她也没对刘元忠说什么,刘元忠有多少钱她可是一清二楚。况且她也是经历了不少磨难的,心肠也比普通女子要硬上不少。
刘元忠不再多说什么,让那汉子走了,那汉子之后仍然挑水去了,半炷香之后,就挑着担水回来了。
果不其然,那汉子挑的这两桶水浇在田里,一眨眼就不见了踪影,只听得一声吱吱的声音,水就没了踪影,过不了多久,这块他刚刚辛苦浇灌的土地又会回归老样子。
即便如此,那汉子还打算再去挑水,一旁的乡亲们也不制止他,反而都是唉声叹气的在那直摇头,这倒不是人情冷漠,而是他们知道不这样,那汉子是不会甘心的。
像这种举动,他们不久前也做过,奈何半毛钱的用处都没有,田地还是日渐一日的干裂,田中的麦苗还是一日日的发黄。
除非老天爷大发慈悲,不然今年的收成只怕是没多少了,一亩地能有个一百斤粮食就不错了。老天爷可是不会看人的脸色行事的,他们今年的日子不好过了。
刘元忠以前也是查过不少崇祯年间的资料,知道从崇祯十年开始连续大旱六年,波及十多个省。
这自己所在的山东也没几天好日子过了,不少自耕农纷纷破产,流亡他乡去了,自己要是想在这山东有一番作为,在这乱世一展胸中抱负,这种田是必不可少的。
粮食日后的价格只会越来越高,到了崇祯十六年的时候,六两银子一石粮食也是平常。这普通人家怎么买得起,稍有家业的人也很快就要破产的。
只有那些大户人家有些余粮,日子不但过得下去,反而大发横财。
刘元忠知道,自己以后要想种田,就得兴修水利,要修水利那银子绝对少不了。
自己以后再多的银子都不够花啊,看来不论什么年代,想作一番事情都不容易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